2020年風電行業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代表性。
孫文軒(原MAKE咨詢亞洲區首席代表)
在風電發展的早期,從整機制造到部分零部件的國產化是如何做到的,同行們心知肚明。設備和項目運營的質量問題、并網和消納的困難、后期維護的亂象等眾多挑戰持續伴隨著行業發展。新興行業的逐步成熟永遠與鼠目寸光和投機取巧并存。
但當我們批評行業的同時也該想想,咱的風機是否一步步的遍布山海,咱的葉片、電機、齒輪箱等部件是否在努力跟隨與突破?若國內風電那么不堪入目,為何海外投資商對華熱情依舊,為何產業鏈的投資擴產力度日益增加?
但世界本不完美。也因此,當遇到問題,我們應積極面對和改變。
2020年的搶裝早在2017年被行業預測。2018、2019年,多家企業戰略、規劃、市場、運營等部門多次上報搶裝預測、方案和潛在難點分析。
從鋼材、巴沙木等原材料供應短缺,到玻纖、碳纖等價格上漲,再到吊車瓶頸,這兩年多遇到的問題不是沒有被預測到,而是管理層沒有做足準備。
過去一年的高強度搶生產、搶裝所導致的、將會導致的質量問題和后患,無法想象。除此之外,項目前期的測風、數據來源、可研等內容的敷衍了事又會對項目中、后期運行帶來怎樣的影響?同樣無法想象。
搶裝亂象的同時,我們也見證了2020年的大兆瓦陸上平臺轉型、風機設備的降本、海上風電的進步、國家對行業退補后的初步支持。
風電行業走向平價是大勢所趨。但是平價要看項目生命周期的度電成本,而不僅僅是設備降本。一個項目的前、中、后期,除風機設備采購外,有多少環節、能擠出多少水分,又能降低多少度電成本,大家心知肚明。
2020年,也是我人生的一個十字路口。
在MAKE的4年間,那份工作已成為我當時生命的主要部分。眼看著費盡心思打造的品牌被收購后慢慢的消失,是描述不出的心酸。我們曾經贏在品牌的區別化、團隊的本土化和業務模式的創新化,最后逐步被集團化和標準化所消化。
國內的新能源研究與咨詢市場仍大有可為,但需要給予足夠的尊重并接受改變。
2019年,我職業生涯中第二次自信滿滿的離開舒適的環境,肆無忌憚的游山玩水。直至接近年末才開始認真思考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一方面對創業有想法但惰性難改,另一方面則幾次面試屢屢受挫。我知道很多問題該如何呈現一個讓人滿意的答復,可我無法將某些重要的事實進行包裝或隱瞞。
從疫情前開始思考創業,經歷疫情的延期,到后續的商業計劃書、投資洽談,這是漫長的9個月,修改了不下10版中英雙語計劃書,最終以長達64頁定稿,另加財務預算表。一次次的婉拒和失落,一次次的堅持和前進,這些酸甜苦辣無人知曉。
5月至8月,頂著烈日,穿著西裝,地鐵和雙腿跑遍北京東南西北。有個人,有企業,有業內,也有投資界。我不想重建一個MAKE,我希望能超越,be better than MAKE。從管理理念到薪資結構,從業務模式到客戶維護,從市場公關到營銷渠道,分析曾經遇到過的問題,嘗試不同的思想和方案。
運氣和巧合,在8月的五道營酒吧門口,我成功拉進了第一位投資人。真是松下了一口氣。或許是放平了心態,兩周內確認了第二位投資人,幾家潛在客戶公司也陸續主動建立聯系。依靠這一份堅持和行業的信任,銳軒新能源咨詢(北京)有限公司在9月中旬成功成立。也是依靠行業的支持,我們在11月簽下首單。
這一切都來之不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