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求通過現貨市場實現更高的可再生能源穿透率,又要求大幅降低供應成本,這是很不現實的。由于現貨市場電價對內不向用戶側傳導,對外不向受電省傳導,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僅發電側參與的單邊現貨市場,不能稱之為市場。
近日,國網甘肅省電力向省內各市場主體下發通知,稱近期甘肅電網以及全國電力供應整體偏緊,已不具備開展電力現貨市場連續結算試運行的條件。這意味著長周期結算試運行工作已連續運行5個月的甘肅電力現貨試點被叫停。
甘肅并非孤例。全國8個電力現貨試點中,廣東、山東也出現過類似的“停擺”事件。電力現貨市場怎么了?
(文丨中國能源報記者 趙紫原)
現貨頻頻觸及“天花板價”
據西北地區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去年12月,甘肅省內用電與外送電負荷雙增,現貨價格頻繁出現0.5元/千瓦時的上限價格。“甘肅現貨價格長期‘天花板價’,這是結束模擬運行的重要原因。”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馮永晟表示:“全國電力供需形勢趨緊,甘肅現貨價格持續高位,在沒有容量機制的條件下,觸及價格上限并不意外。”
對此,也有觀點認為,建設現貨市場的初衷就是為了“降電價”。華南理工大學電力經濟與電力市場研究所所長陳皓勇認為,降價并非評價試點建設好壞的依據。“我國電力市場機制設計的核心,是還原電能的商品屬性和真實價值,過度降價可能導致國有資產流失。”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從國外現貨市場建設的經驗來看,除了個別地區降低電價外,大部分現貨電價沒有大幅下降。但是,現貨電價無一例外地準確反映了時間、位置價值,市場效率倍增。一味強壓電價,結局就是從發電企業‘無電可發’走向用戶‘無電可用’。”
“允許電力現貨價格在一定范圍內波動,現貨價格任何時間、地點的價格都不準高于標桿電價的思維方式,還不如直接行政命令降價直接、痛快。近期來看,既要求通過現貨市場達到更高的可再生能源穿透率,又要求大幅降低供應成本,是很不現實的。”知情人士說。
甘肅現貨市場挑戰多
甘肅暫停電力現貨市場的原因不止觸及價格上限。
某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認為,用戶未入場或為甘肅電力現貨市場暫停深層次原因。“甘肅現貨市場問題,暴露了其規則缺陷,即現貨市場價格‘兩不傳導’。現貨市場電價對內不向用戶側傳導,對外不向受電省傳導。從某種意義上說,僅發電側參與的單邊現貨市場,不能稱之為市場。”
多位業內人士對此表示贊同——用戶不參加市場,現貨市場就成了發電側的“零和游戲”。“其他試點也存在類似情況,用戶不參與結算,中長期交易和電力現貨‘兩張皮’,電力現貨交易配置資源、發現價格的功能大打折扣。但用戶進入市場,又要承擔價格波動的風險。”
“現在甘肅現貨市場面臨三個主要問題:全部優先發電必發,不平衡資金問題日益嚴重,還能不能搞市場?新能源高占比帶來一系列挑戰,沒作業可抄的情況下如何設計市場規則?市場模式到底選擇集中式還是分散式?”上述業內人士說。在陳皓勇看來,甘肅風、光等間歇性可再生能源比例高,所采用的傳統電力現貨市場設計方案已無法適應實際需要。
對于甘肅電力現貨市場近幾個月的整體運行情況,馮永晟心存疑惑:“現貨市場的出清價格必須具有結算功能,但實際上,甘肅試點連最基本的結算也沒做到位。實在不知道,這幾個月的結算試運行怎么走下來的。”
雙軌制是問題之源
甘肅并非第一個喊停的現貨試點,廣東電力交易中心于2019年發布《廣東省能源局關于暫停開展9月份電力現貨市場按周結算試運行的通知》,去年8月山東電力交易中心發布《關于推遲售電公司繳納履約保函截止日期的通知》,暫停開展電力現貨結算試運行。
陳皓勇表示,各省停止電力現貨結算試運行的原因從表象上看各不相同,山東是不平衡資金問題,廣東是發電側現貨價格過低,甘肅則是頻繁出現極端價格。“但內在原因都是一樣的,即改革未做到有的放矢和問題導向,口號化、名詞化的趨勢比較嚴重,價格形成機制有問題,偏離我國電力行業的實際情況。”
在馮永晟看來,甘肅此次的問題可以形容為價格信號一次無力的“吶喊”。“電力現貨試點裹足不前的共同原因都可歸咎為雙軌制,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表現。現在重要的是能夠從試錯中聚焦問題、總結教訓、提煉經驗,重新反思市場設計,著力解決根源性的體制機制問題。”
知情人士認為,要緩解雙軌制的副作用,需盡快推動全部發電企業入市。“如部分機組暫時不具備條件,建議明確全部發電機組參與電力現貨市場結算的‘最后期限’,并從下一次試結算開始,要求未參加現貨試結算機組參與報價和出清的模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