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比例新能源的發展、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新能源在開發、利用、經濟性等多方面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忽視,需在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政策等多方面持續發力,進一步確保新能源“立得穩、靠得住”。
我國新能源發展正處于快速上升期。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超過全球的一半,累計裝機規模占全球比重接近40%。不過隨著高比例新能源的發展、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新能源在開發、利用、經濟性等多方面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忽視,需在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政策等多方面持續發力,進一步確保新能源“立得穩、靠得住”。
快速發展
近十年來,我國新能源快速發展。2013年到2023年,我國煤炭消費比重從67.4%下降到55.3%,累計下降12.1個百分點,風電、太陽能發電、水電、核電及生物質能等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從10.2%提高到17.9%,累計提高7.7個百分點。2013年到2023年風電發電裝機從7600多萬千瓦增長到4.4億千瓦以上,增長了近5倍,光伏發電裝機從1900多萬千瓦增長到6億千瓦以上,增長了30多倍。
今年以來,我國新能源裝機從快速增長到系統協同增長同步,支撐性調節電源保持穩定增長。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陶冶在日前由全聯新能源商會舉辦的2024新能源發展大會上指出,2023年抽水蓄能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對于保障電力電量平衡、促進新能源高水平消納發揮了重要作用;2023年新型儲能呈現裝機規模大幅增長、分布地區快速擴大、技術路線更加多元、應用場景不斷豐富的積極態勢,有利于提升源、網、荷各側靈活調節能力,滿足新型電力系統發展的需要。此外,煤電加快向調節性電源轉型,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取得積極進展。
值得注意的是,促進綠色電力供給消納的政策和市場機制逐步完善,進一步推動了2023年新能源發展。陶冶認為,隨著新能源保障性收購政策與市場化消納的銜接度逐步提升,存量項目和增量項目將遵循差異化路徑穩步推動參與市場交易,支撐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的配套交易機制向精細化、短周期、高頻率方向加快建立健全,建立了更加科學合理的新能源消納的系統成本疏導機制。
多重難題待解
當前,新能源逐步取代傳統化石能源成為發電裝機主體,不過傳統能源利用逐步減少必須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既要大規模開發、要高水平消納,又要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應,還要確保開發利用總體保持合理收益。可再生能源‘立得穩、靠得住’面臨多重挑戰。”陶冶表示。
在利用與運行方面,新能源裝機持續擴大后,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將面臨較大挑戰,除新能源外的系統成本也會大幅上漲,同時系統支撐調節性資源不足影響新能源滲透率和利用量的提升。陶冶提到,大量分布式電源接入,配電網形態發生變化。而在經濟性方面,穩定新能源投資預期的政策與市場機制銜接仍需進一步完善。陶冶指出,進入電力市場后,保障新能源投資收益,穩定新能源投資預期機制尚未健全。例如,新能源儲能配置方式仍需優化,多元化發展格局尚未形成。
注重綠色價值
陶冶表示,為保障新能源利用與安全穩定運行,需要堅強韌性的輸配電網支撐。他建議,要對電網輸電網絡進行擴容和改造,適應波動性新能源功率傳輸。由于我國新能源開發建設集中在我國西部、北部,電力消費集中在中部東部,未來要持續加大跨省區輸電通道規劃建設。同時,針對新能源開發場址融合、發展場景融合特點,加強配電網建設,提高市域、縣域電網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承載能力,提高源網協同等配電網優化配置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綠色電力消費需求剛性增長,進一步發揮新能源綠色價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收益的下降。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近日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提到,要以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和交易為抓手,促進綠電消費規模持續擴大,推動能源需求增量更多由非化石能源滿足,推動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
“從去年開始,體現新能源環境價值的綠電、綠證及電碳協同政策體系逐步完善,國內對于綠電交易需求已明顯大于海外,其中高耗能行業、制造業占多數。”陶冶認為,在“十四五”末期及未來,無論是自身發展還是外部需求而言,新能源都會處在高速發展階段,當前我國能源綠色價值轉化正迎來新局面。
“隨著政策體系逐步完善,綠電交易范圍逐步擴大范圍,綠證作為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認定的基本憑證作用進一步彰顯,支持實現電力市場和碳核算之間綠色低碳貢獻度互認的銜接模式有望初步形成,未來將起到重要作用。”陶冶認為。
來源:中國能源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