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提到故鄉,老街就是所有石泉人最為驕傲的談資之一。老街就像一副古畫,帶著溫度,帶著色彩,帶著香味,帶著觸感,出現在每一個游子失眠的夜里,讓人魂牽夢縈。
在秦嶺與巴山的交界處,藏著這樣一座靈秀山城,因“城南石隙多泉,泉水清冽,徑流不息”而得名“石泉”,這里便是我的家鄉,一江漢水穿城而過,孕育了我23年的地方。
自有記憶起,老街就是一副破落的樣子,踩爛的青磚,年久失修的西門,陳舊的老商店。下雨天一腳下去泥水直濺,讓人滿身泥濘,狼狽不堪。我上的小學就在老街中心的黌學巷里,黌學巷窄子只容兩人并肩,斑駁的石墻一不小心就會劃傷人,每逢放學,家長們更是把這里堵得水泄不通。在孩子們的眼里,老街就是破敗、古舊的代名詞,我們懼怕這里永遠緊閉的天主教堂,討厭總是讓人摔跟頭的青磚,遠離縣衙門前的石獅子,連大北巷子的紅燈籠看著都嫌礙事。老一輩們總笑我們小孩子不懂事,不知這老街歷史。始建于西魏廢帝元年的老街已有1800年歷史,那時漢江水運興旺,江面上大小商船川流不息,老街匯集了五湖四海的客人,有整個城市最熱鬧的老商店,最正宗的地方特色小吃,老字號的水煎包、鼓氣饃、甜酒都在這里。它靜靜地鑲嵌在整個山城中心,集聚了整個城市沸騰的煙火。石泉人趕集在這里,聚會在這里,重大節日也在這里。它見證了石泉城千百年來的興衰變化,目睹了幾十代人的喜怒哀樂,送走八方來客,留住石泉人的一生,系著漂泊游子們最悠長的掛念。兒時的我們只當是個好聽的故事,無論怎樣都是無法把眼前的破敗和老人口中的繁華聯系到一起的,也看不懂老人們眼中的懷念與復雜,聽過便拋之腦后。
跑著、鬧著,孩子們就像漢江邊的小柳樹,“嗖 ”的一下長大了,開始化作風中柳絮,離開山城,四散天涯。一年兩年是新奇,三年四年是牽掛,五年六年夢里有了一直惦念的老街和家。回得去的時候,老街穿著新衣裳,用兒時的溫度迎接你;回不去的時候,夢里總會溫習一遍又一遍,幼時的老街,擁擠的黌學巷,還有走不完的泥濘。有天媽媽突然打電話說:“老街要重建了,你們小時候天天爬的那棵樹昨天已經移走了。”我突然愣住了,心中五味雜陳。以前總盼著拆了老街重建高樓大廈,現在真到了那一天,卻難過的像是要失去陪伴多年的老朋友。老街最終還是逃不過現代社會的改造,隨著我們的童年,一起消失在斷壁殘垣、塵土飛揚之中。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對老街重建這個話題避之不及,從沒想到,原來小時候最討厭的地方,竟然已經融入了骨血里,成為無法忘卻的寶貴記憶。
幾年后回家,爸媽興致勃勃地拉著我去看看老街。我每走近一步,就越有“近鄉情更怯”的復雜,明知老街已不復以前,但真要親眼面對翻天覆地的變化,還是難以接受。重新站在西門下,眼前的一切竟讓我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面前的青磚灰瓦、飛檐畫壁與記憶中的老街、老人們口中的老街完美的重疊在一起,三代人的記憶交匯在一起,這種神奇的碰撞讓我感動的幾欲落淚。老街變了!但也沒變!這城門、樓墻、屋舍還是當年模樣,變得是,所有東西都穿上了新裝。踩著青石板路拾級而上,城門上“秀挹西江”四個字擦去了蛛網灰塵,飽經風霜的石磚哪怕磨平了棱角也不曾替換過一磚一瓦。城門洞內的大石頭坐的人太多了,已經變得光滑锃亮。戴家巷、胡家巷換上了新的大紅燈籠,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縣衙門口的大獅子也帶上了紅花。陽光將老街一分為二,一側陰暗一側明朗,兩旁商戶的木雕門楣也在明暗中交相輝映,印證著老街“跌宕起伏”前世今生。“且把玉壺雀舌幾番吟到月浸字,不問石硯羊毫一樣染成煙雨景 。”悠揚婉轉的漢調二黃打著節拍慢慢唱,禹王宮東側的古老戲臺幾十年后再次被啟用,吸引了無數過客駐足。老街現在雖然是現代經營模式,但街道兩邊橫插的灑幌、藥幌、紅漆大門、大紅燈籠、國營第一食堂招牌、上世紀的新華書店、稅務局,讓人不辨古今,恍惚游離于古代商賈云集的繁華都市之中,沉醉于燈火絢爛,穿越回唐宋明清,唯一亙古不變的是這滔滔漢水和老街給人骨子里的親近。
歷史上的老街曾是漢江水路上重要的集散點,商賈云集、繁華富裕的城市中心,但隨著石泉縣城規模的擴大和城市中心北移,滿足不了現代城市對清潔衛生、寬敞舒適的要求,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后來,經石泉縣政府的考察研究后,開始龐大的修復工程,在能工巧匠和專家學者的保護下,又重現明清時的建筑風貌,再展當年秀美。
不僅僅是老街舊貌換新顏,短短幾年內,這小小的石泉城處處都充滿了驚喜,既最大程度保持了原貌,又開拓創新,與時代接軌,矢志不渝的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用“一卷山水打造石泉十美 ”。伴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論斷的闡述,陜南“綠色循環發展”重大區域發展戰略號角的吹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陜南石泉,一顆秦巴山麗、漢江之畔的璀璨明珠正在悄然崛起。在黨和國家的政策扶持下,石泉縣始終把旅游定位為富民強縣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堅持走全域旅游發展之路,建成國家級4A級景區、3A級景區各4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國家鄉村旅游重點村2個,省級旅游特色名鎮4個,示范村8個。不僅打造出后柳古鎮、中壩七十二作坊、饒峰驛站、云霧山、中壩大峽谷、燕翔洞等經典旅游景點,更是第一時間帶動周邊鄉村經濟發展,讓百姓過上了好日子,為石泉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巨大貢獻。
“你說也怪,以前我也常站在這兒看山,那時候就覺得山和苦日子一樣,一重一重望不到頭,看得叫人直發愁。但這些年,我覺得眼前這山好像突然變好看了,咋看咋順眼。托了共產黨的福啊,只有政府還記掛著咱們,要不是政策鼓勵,我們現在還住山頂上守著兩張蠶網,窮的連娃上學都成問題!”站在老街博物館蠶桑展館里,嚴大爺盯著眼前的“滄海桑田 ”蠶絲展品,滿心喜悅。1984年,國家一級文物,漢代銅器——鎏金銅蠶出土于陜西省石泉縣池河鎮譚家灣,2018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了這枚鎏金銅蠶,說它見證了2000多年前中華民族開辟絲綢之路的歷史,從此,石泉縣沒落的蠶桑產業又被重新重視起來。勤勞能干的石泉人又走上了養蠶興家之路,將成品交給政府,制成精美的蠶絲產品,遠銷各地,摘掉“貧困戶”的帽子。
城墻下,江水悠悠,城墻上,燈火掩映下,一街人間煙火。這是記憶中的老街,是少時日復一日的經過,是長大后一次又一次的懷念。這是現在的老街,像初露的晨光,充滿生生不息的希望。古與今,新與舊交織在一起,在黨和國家的支持下,老街被賦予新的時代色彩與歷史意義,成為每一個石泉人的獨家記憶與驕傲,這僅僅是山城石泉的一處縮影。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老街十年,山城十年。從閉塞落后的山城,到現在的“秦巴山水,石泉十美”,石泉這個小小山城在時代浪濤中激流勇進,緊跟黨的腳步,抓住時代機遇,決戰脫貧攻堅,奮力后發趕超。星光不負追夢人,時光不負實干者,“十三五”時期,石泉人民終于用勤勞交上了滿意的答卷。站在“兩個一百年”交匯之際,“十四五”征程開局之年,老街和石泉又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
風起霧散山河暖,人間又逢三月天。西門外桃夭灼灼,城墻上旌旗獵獵,清晨小雨淅淅瀝瀝地從房檐低落下來,匯在歲月侵襲出溝壑的青石板路上,氤氳開一圈圈年輪,略帶寒意的冷風一吹,仿佛又回到了兒時,無數個上學的清晨,走在泥濘的小路上,漸行漸遠。但這時不同,我們都走向了未來。城外江水悠悠前進,奔流不息,老街的歷史也隨著波濤陣陣一路向前,欣欣向榮,煥發出新的生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