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年前,陳獨秀先生為青年群體指明為人立世之準則:“內圖個性之發展,外圖貢獻于其群。”新青年要以個性之自由、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追逐青春理想,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當代新青年們,眼中有遠方、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在建工新時代里,閃閃發光。
“97后”的現場管理骨干
2018年7月,電建市政山東公司聊城項目迎來了6位新分大學生,他們統一穿著白色襯衫、黑色西褲,目光炯炯、神采奕奕。他們手提著行李箱,大步向前走進項目營地,剛從現場回來的技術管理人員與他們形成了鮮明對比:藍色的工作服上沾滿了灰塵、鞋底邊粘著泥土疙瘩,一步一個泥腳印。在新職工和老職工座談會上,新職工對現實的工作環境與自己夢想的工作環境大相徑庭,產生了焦慮,但老職工談及面對工作環境的從容和自身的成長經歷又給他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聽得入神的鄭才廣,圓圓的臉上也有了一絲放松,當項目負責人問及有什么想法時,這個“97后”的大學生憨憨一笑,“我想去一線,我不怕吃苦!”
這個“新兵蛋子”身上總有一股子“倔”強,時光輾轉三年,選擇始終如一。高強度的工作節奏、時間的緊迫感與能力消耗感,常常會把人套牢,而這個97后大學生總能找到戰勝焦慮,克服壓力的辦法。不做好高騖遠的事,不做不切實際的幻想,腳踏實地,為大家展示著自己永不言棄,從不認輸的倔勁。三年的時光,把自己從技術管理上的“菜鳥”升級為現場管理經驗豐富的“骨干”。這個“97后”的技術員“不簡單”!
凌晨3點的堅守
對于有著多年現場施工經驗的現場作業人員來說,這個“新兵蛋子”是不能讓人“服氣”的。
剛從象牙塔里走出來的小鄭,帶著些學生時代的“清高”氣,說話總是“一板一眼”。現場施工管理經驗完全照搬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如果有與書本上不同之處,總要與現場作業人員理論一番。久而久之,常常讓現場作業人員心有埋怨,不服從管理。小鄭也常常苦惱,工人不配合,進度趕不上,安全質量也不能放松,這該如何是好?“打鐵還需自身硬啊,小同志!”他的師傅巨建凱也把這些問題都看在眼里,“你要多向有經驗的師傅學習,學會與施工隊伍人員和諧相處,多看多練,每天總結,每天反思下自己的工作方式。”小鄭把師傅的話牢牢記在心里,每有試驗段施工,都去觀摩施工流程,每天追著項目上的老師傅,刨根問底問自己遇到的問題。每天在筆記本上總結自己的不足與可取之處,隨意翻開一頁,都能看到密密麻麻的字跡。漸漸的,小鄭與現場工作人員打成了一片,學會了關心現場作業人員,也向他們學習施工經驗,指出問題也有根有據,讓人信服。
隨著工作能力的提升,小鄭負責的工作面也逐漸多起來。2019年6月份倒虹吸結構物開始施工,正是小鄭管轄的施工面。在二干渠處的分水倒虹吸兼有向沉砂池及兩條灌溉渠供水的功能,閘室分為上、下兩層,上層向沉砂池供水、下層向兩條灌溉渠供水,閘室下游洞身段寬2米,高2米,長80米。這個單位工程包含了施工降排水、深基坑開挖、倒虹吸主體鋼筋模板、混凝土施工、結構物回填、框架結構的管理房施工等多個分項,安全系數低、質量要求高,讓小鄭不敢有一刻放松。每天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組織協調各作業面有序進行后,他就一直呆在倒虹吸處,頂著驕陽和現場作業人員一起趕進度,以保證下游的農田能及時進行灌溉。本來膚色就比較黑的小鄭,經過幾個月的洗禮,愈加發“亮”了。待到重要施工節點作業時,每天吃完晚飯,小鄭仍向隊長申請返回現場,檢查混凝土的養護,混凝土的澆灌等等。大家也都在感慨小鄭的認真與負責,發揮了年輕人的光和熱。
有次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小鄭從早上7點一直盯到凌晨3點,蚊蟲叮咬、早晚溫差大、體力的消耗對于小鄭來說都是小困擾,作業人員的施工安全、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把控是他時刻關注不敢松懈的問題。當時項目處于大干時期,每個人都有忙不開的作業面,對于小鄭第一次面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他沒敢打一會盹兒,他知道自己身上的擔子和責任。在混凝土澆筑完,做好保護措施后,小鄭迎著晨曦回項目休息,不過4個小時后,小鄭的身影又出現在了施工現場,現場的作業人員事后給小鄭起了個新名詞“鄭鐵人”,也打心底里敬佩他這種“剛”勁兒。
草木年華
小鄭說,參加工作的這三年做過最多的事就是種樹,種樹包含了很多“大學問”。
2019年6月初,沉砂池西岸鄧樓村區域解決了征遷問題,按照業主要求,需在8月底前完成沉砂池區域所有綠化的栽植。當時正值夏季,受到工期及氣候條件的限制,白蠟、小葉樸、叢生茶條槭栽植后無法成活,其他綠化苗木種植在當時屬于反季節栽植,成活率也會大大降低。對于負責沉砂池區域苗木種植的小鄭來說,無疑又是一次艱難的挑戰。
為了減少苗木死亡、提高成活率,提高園林綠化施工質量,項目部從種植材料的選擇、種植土壤的處理、苗木的運輸防曬、假植、種植穴開挖、土球直徑、種植前的修剪及種植、病蟲害的防治等方面都需要嚴格把關。經過與技術部、質檢部、合同部幾次商定、方案修改報審、三級交底后開始了搶攻種植苗木。小鄭利用自然天氣合理安排施工,每道工序都進行了嚴格把控,對每一種植物的生長習性、栽植和養護方法了然于心。小鄭每天奔跑在沉砂池兩岸,這里沒有平平的路,到處是土丘,只拼著一股干勁兒,在施工節點前10天沉砂池區域完成了所有苗木種植,且苗木成活率高達96%。
對于反季節苗木種植,小鄭也有了自己一套施工管理方法和心得。“在苗木選材上要盡可能的挑選長勢旺盛、植株健壯的苗,在種植前大樹做好斷根、移栽措施。在種植前修剪落葉樹要多留生長枝和萌生的強枝后進行抽稀;常綠闊葉樹,適當疏稀樹冠內部不要的弱枝,多留強的萌生枝……” 2019年,項目編寫的《提高景觀植物栽植一次成活率》獲“2019年度建設系統QC成果一等獎”,QC成果的獲獎與現場管理人員的管理經驗密不可分。
聊城項目綠化面積共計48.3萬平方米,共有131種花卉苗木,2.5萬平米濕生、水生植物,小鄭種下的樹就占了三分之一。也就是這種下一棵草,長成一棵樹的努力,讓一片荒原披上了綠裝,讓綠植與景觀小品形成了風光秀美的“百里畫廊”,讓沉砂池區域成為聊城的又一個綠肺,讓當地百姓多了一個生態濕地公園的好去處。
面對困境,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唯一不同的是,有些人把困境化為了自身成長的“滋養”,憑借著“向陽而生”的生命力,花開不折。“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在焦躁的環境里,踏下心做事情,沿著奮斗之路走下去,青年也必將書寫無悔的人生,收獲充實而美好的青春記憶。
荊棘之后,人生會開出一朵小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