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行在人工建造的這一條渠上,仿佛伸手就能觸摸到天堂的邊緣。
這是行走在四川武引二期西梓干渠上時,這條蜿蜒纏繞在天穹邊緣的河流帶給筆者的一個最切實的感觸。
窮在水上、難在水上,脫貧的出路和希望也在水上。在祖國的西南一隅,水是這里制約發展的瓶頸,也是這里創造發展的源泉。有時候,天堂就是這么小,小得只有一滴水那么大。但這一滴水卻能夠拉近與天堂的距離。武引二期西梓干渠工程是連接武都水庫與武引灌區二期105萬畝耕地的“主動脈”,是綿陽市2020年市級民生實事項目之一,總長108公里,惠澤177個鄉鎮、1858個村社,是四川省“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民生為要,治水為上。為了打破川西農民千百年來靠天吃飯的“窘境”,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武引工程就應運而生,肩負著川西地區工農業生產和城市經濟發展的重擔 。待全部建成后,總灌面達可達327萬畝,將擠身全國17個特大型灌區之一,全力支撐川西4市10縣的經濟社會發展。時光匆匆晃過,武引工程從經歷三上兩下,到現在的武引二期西梓干渠工程臨近尾聲,天堂已不再遙遠。作為耕地灌溉的“主動脈”,西梓干渠工程更猶如天堂里的一條河,灌溉著農民的“渴望”。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由八局承建的西梓干渠六、七標段從自強鎮伊始到文興鎮結束,在這20多公里的戰線上,幾乎一年四季都有一群人像螞蟻一樣,在這片綿長崎嶇的山梁上奮戰。慢慢地,一條渠從無到有,由小到大,跨過公路,穿過群山,甚至是飛躍山澗。勝利凝聚著辛勤的汗水,成績熔鑄著奮斗的精神,這是八局人在這留下的光輝歲月,上帝的工匠把一條河掛在了天堂的門口。
征地難是項目常常遇到的難題。項目戰線長,含明渠,暗渠,暗涵,隧洞,泄水渠,渡槽,渣場等多部分組成。其中多處明渠、暗渠的工程建設需征用村民農田耕地、道路,牽涉墓地遷移等問題。為此阻工在施工中經常遇到,有時一連就是好幾天。征地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施工就無法進行。
為加快推進工程建設,西梓干渠項目部積極與業主單位多次協調溝通,秉持“承上啟下”的原則,積極成立征地協調小組,一邊跑政府簽字蓋章,一邊到老鄉家拉家常、聊政策,努力配合業主單位協調解決工程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以加快永久性占地與拆遷補償問題快速解決。
汛期長,雨水多則是項目面臨的巨大考驗。每年的七、八月份,汛期來臨,大概率都有雨季,會對施工進度造成嚴重影響。于項目部而言,2018年的雨季在記憶中尤為深刻,平均一個星期里有五天在下雨,連綿不絕的雨天逐漸澆滅了項目熱火朝天的熱情與干勁。那年進度緩慢、原本的計劃也沒有達成。
不經歷風雨,怎能看見彩虹,面對惡劣天氣,同樣的境況在2020年再次重演,一連半個多月的雨天把天空染成灰蒙蒙一片,但這次項目快速轉換施工任務,由外轉內,集中精力到隧洞施工。解決了一個難題,又會有新的難題出現,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充滿了荊棘。前方具備了施工條件,后方材料、設備的進場就成了重中之重,如何保證施工的不間斷性,就成為了項目部的“頭等大事”。
“沒法開呀,這路太爛了,稍不注意就陷車了,下次再也不來了。”罐車師傅經常抱怨,想必他內心的真實寫照如同泥濘不堪的道路一般,可這泥濘并沒有把現場管理人員的心態污染,隨著一聲“預備,拉!”在裝載機的轟鳴下,罐車緩緩被拉出泥坑,緊接著黨員同志與青年突擊隊員們揮舞著鐵鍬,鏟出泥巴,搬出石頭,填補泥坑,井然有序配合。雖身處惡劣環境,但他們比誰都更懂得責任和使命,為施工進度的持續推進保駕護航。
任務重,工期緊是履約完成試通水任務前的最后一關。現場與項目部相隔十幾公里。為了趕工期,現場管理人員吃飯休息都在現場,天色漸明時就已抵達。無論刮風下雨,監督旁站,項目部員工夜以繼日。“困難再大,也一定要確保通水任務完成。”這是項目每個人內心堅定的想法。咬定進度不放松,項目部倒排工期,采用抓好關鍵工期,多點開花,齊頭并進的方式,將梯形渠、矩形渠混凝土澆筑為關鍵節點緊抓不放。不管工作節奏有多么緊張,項目部每天定時組織召開討論會,討論解決工程建設中的各類問題,概述當天工作進展情況,并根據現有情況做好規劃,將任務細化到天,將責任落實到人,對沒完成當天計劃的施工隊要求必須加班加點完成,在現場全面掀起了大干快上的施工熱潮,年前試通水的目標也得以實現。
水潤民心,澤被萬物。汩汩清水流進群眾的心坎,也為地區發展帶來源源不斷地動力。川西百姓對于這一滴水的渴望已不是遙遙無期,但我們那一滴水又在哪里呢?在我們精神的源頭,只要那一滴水還儲藏在我們的內心,精神的河流就永遠不會干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