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摩托車嘎然而止,車上跳下來一個人,戴副墨鏡,近1.9米的大個頭,寬厚結實的身板,一張倔強而富有生氣的臉龐,看起來帥氣而桀驁不馴。這人就是蘇智全,寧夏電建國電投喜德縣西河風電場及鹽源長坪子風電場EPC項目經理。
許多人會驚奇地問:這人更像是搞藝術的吧?的確,從音樂院校畢業的蘇智全,畢業后陰差陽錯的選擇了電建。初出茅廬的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背上心愛的吉他,在自彈自唱中享受音樂帶來的愜意和放松;也會騎著摩托車,在風馳電掣中感受風的魅力和速度帶來的快感。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喜歡追風的男孩最終以另一種追風的方式開啟了他精彩的人生之旅。參加工作15年來,他從一名初出茅廬的學生成長為幾個工程的項目經理;從一個年少輕狂的少年磨礪成一個成熟穩重能抗能打的中層干部。
打贏疫情攻堅戰
2020年對于蘇智全來說,是有著特殊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剛剛從蒙城小澗打完一個漂亮仗,又接到了擔任喜德西河項目經理的重任。對蘇智全而言,亦喜亦憂。
國電投喜德縣西河風電場項目,不僅是寧夏電建承建的首個典型高海拔、高山型風電,也是公司承接的首個由堆場至機位的大件設備運輸的工作。項目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2020年2月1日,就在全國疫情肆虐之時,春節還未結束,蘇智全已經帶領他的項目建設團隊逆流而上,踏上建設征程。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蘇智全要求項目部以高度警覺的姿態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嚴格落實門衛24小時值班制度,要求職工非必要不外出,出入項目的人員做好嚴格登記備案,一天一排查、一天一上報,尤其對職工的14天行程進行全面排查。同時,在辦公區、生活區防疫、消殺工作做到全覆蓋、無死角、無遺漏。利用宣傳欄、工作群等對職工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工作,提醒大家時刻做好自身防護和清潔消毒,構筑起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與此同時,他一面主動聯系業主、設計院、設備材料供應商、施工隊伍,積極做好復工復產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在這場特殊的戰役中,蘇智全帶領項目部成員,上下齊心,眾志成城,打贏了一場與疫情的攻堅戰。
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
土建施工伊始,現場沒水、沒電、沒網絡,這就給施工帶來了巨大的困難。經常會出現車輛中途“卡殼”、下雨原材料上不了山、澆筑中混凝土拌合料運不上來、突如其來的暴雨導致澆筑中斷……。
為此,蘇智全和項目團隊做好了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預防措施:雙罐車澆筑、拌合站雙線運行、雨布覆蓋……遇到條件不好的機位澆筑時,項目部全體人員嚴陣以待,要求裝載機隨時候場,罐車途中遇險時隨時“救火。
2020年6月2日晚,是蘇智全終身難忘的一夜。深夜澆筑正酣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夾雜著冰雹傾瀉而下。雷電就在耳邊響起,工人嚇得掉頭就跑。見此情景,蘇智全和項目部總工古鎧嘉沖到基礎前,拿起了振搗棒;副經理劉小軍張羅著防水布覆蓋基礎……見到領導們都沖上去了,躲起來的工人們又主動回來了,澆筑得以延續。
一個多小時后,烏云散去,暴雨也停歇了,現場終于化險為夷,而他們早已經變成落湯雞。
“如果當時澆筑一旦停下來,不僅前面的澆筑全都前功盡棄,而且返工還會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和工期成本!”蘇智全至今想起都心有余悸。
即使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蘇智全時刻不忘對工程質量的嚴格把控。風機基礎驗收時,質監中心站7位專家一致評價:質量優良、工藝優美、管理規范、資料齊全。該中心站負責人驚訝地說:“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能澆筑出這么好的工藝,這在涼山地區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52天的艱難跋涉
大涼山平均海拔3400米,從山腳到山頂海拔跨度近2000米。從西昌市設備堆場到山頂第一基機位距離短則104公里,最長也要130公里,設備送貨時期正值雨季,山高路陡,道路狹窄、濕滑難走,旁邊就是懸崖峭壁,稍有不慎就可能會造成車毀人亡設備無的慘劇。面對這樣的困境,如何確保重達120噸、長70多米的風機葉片和大體積的塔筒安全上山,這是擺在蘇智全和項目團隊面前的一項大考驗。,
萬事開頭難。首套葉片運輸,身為項目經理的蘇智全決定親自護送設備上山,期間,經歷了暴雨、大霧、大風等惡劣天氣。遇到陡坡,蘇智全就用裝載機拉,一臺裝載機拉不動用兩臺,兩臺拖不動用三臺。遇到雨天,路面泥濘濕滑,蘇智全就用山推來做牽引,防止運輸車打滑。一次,遇到急拐彎,大件運輸車打滑,平衡難以控制,他和大家急得團團轉,回到辦公室一起做了一個又一個的方案,又一次次推翻。最終,經過做牽引模擬,決定將半掛車變四驅車:前面拉后面推,再在板車上焊接牽耳,旁邊用裝載機再牽引終于平穩穿過。一路上,他始終密切關注著道路狀況和車輛狀態,要求團隊成員一定要把行程中的每個危險點標注清楚,把運輸方案反復調整修改后向運輸單位通報。餓了啃個饅頭,渴了來瓶礦泉水,有時一天走幾百米就是大勝利。
功夫不負有心人。52天后,拉著葉片的運輸車終于緩緩地安全抵達了山頂。首套葉片運輸的成功到頂,極大鼓舞了團隊的斗志,現場施工隊伍沸騰了,連業主都被寧夏電建團隊這種不屈不撓不服輸的精神折服了。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經驗,第二套葉片從出發到機位僅僅用了4天時間。
風機吊裝困難重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020年下半年,一場轟轟烈烈的風機搶裝潮席卷而來,不但風機吊裝價格飛速上漲,而且大型吊車市場幾乎無車可租。好不容易找到的吊車約定的時間不來了,千辛萬苦再尋吊車可人家一提到涼山地區,給多少錢也不談了。
眼看著年底并網發電工期臨近,蘇智全連續幾晚轉輾反側、無法入眠。他幾乎聯系了全國所有大的吊裝單位,最終在徐工廠家租到了兩臺新生產的650噸履帶吊奔赴涼山。吊車問題解決了,可高海拔山地風電項目的風機吊裝,對他更是個不小的考驗。
吊裝過程中,由于基礎平臺面積小,一面是懸崖,一面是陡坡,進入10月,山上幾乎每天都有七到八級的大風,吊裝中稍有不慎,都可能出現機毀人亡的慘劇。
一些吊裝隊伍入場后,由于環境過于惡劣,工人們走了一波又一波,人員管理和組織難度很大,更是給現場安全管理帶來很大的風險。為此,蘇智全時刻盯在現場,生怕出現任何意外。他把吊裝方案看了一遍又一遍、安全規范讀了一遍又一遍。每天找資料翻閱高山風電吊裝作業危險點,學習和分享各類吊裝安全事故,時刻警醒施工人員,安全才是第一位。
有一次,吊裝風機葉片起升至40米時突然起風了,一百多噸的輪轂和葉片在空中劇烈擺動。蘇智全當機立斷,一把搶過指揮手中的對講機,要求主吊司機立即落勾。就這樣,避免了一起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
由于工期緊、任務重,蘇智全要求施工隊伍,吊裝工作不再分白天和黑夜,吊裝平臺必須24小時有人值守,遇到風小,無論幾點隨時起鉤。山地風電安裝因為風大的影響,對接輪轂難度很大。蘇智全組織技術人員現場討論方案,制定詳細措施,利用葉片反向風繩和輪轂雙倒鏈綁扎方式,創造了在15米風條件下吊裝塔筒壓機艙、在8米風條件下10分鐘對接輪轂的成功實踐。
在蘇智全和團隊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12月30日,項目圓滿完成了并網發電的目標,實現了對業主的承諾,贏得了國電投涼山分公司的贊譽。更值得欣喜的是,通過艱苦的項目鍛煉,項目涌現出古鎧嘉、汪程程等技術拿得起、管理跟得上的年輕優秀人才。
沒有人知道,這些成績的背后,蘇智全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忍受了多少詰責和壓力。一年來,無論刮風下雨、嚴寒酷暑,他都堅持每天到現場,21個風機作業點,124公里大件運輸道路,38公里集電線路,現場每一個邊邊角角,項目每一天的進展,每一個作業流程、團隊每個人的性格秉性……他都了然于胸。他把工地當成了家,一年里,只回了兩次家,總共逗留的時間僅僅8天。而這兩次,一次是腎結石疼得受不了了,一次是重感冒上山后耳朵聽不見了,需要回去治療……對家人,他的內心充滿愧疚。
看到他,忽然讓我想起那首很久沒唱的歌曲《少年》:“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種在心中的信念絲毫不減。成長的道路上,必然經歷很多風雨,面對再多艱辛不退卻,堅持住,必有屬于你的藍圖……”。
如今,蘇智全已奔赴了新的戰場。前路漫漫,此時的他,很快又變身為一名身披鎧甲、勇往直前、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鋼鐵戰士,渾身充滿力量。我知道:曾經那個背著吉他唱著校園歌曲的男孩還在,種在心中的信念絲毫不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