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苦寒,終得芳香。
9月7日中午12時整,內蒙赤峰元寶山區寶山鎮鞭炮齊鳴,在一片歡呼聲中,貴州工程公司PC總承包承建的赤峰經濟開發區2×350兆瓦自備熱電聯項目 1號機組一次通過168小時試運行,標志著該項目兩臺機組全部進入商業運營階段,實現一年雙機雙投目標,為園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電能。
以“草原黑金子”聞名于世的元寶山區,曾坐擁國內第一座自主設計施工的露天礦、“八五”時期全國五大露天煤礦、新中國首家整套引進德國火電機組的坑口火力發電廠。一部緣煤而立、因煤而興的發展史述說著元寶山區的肇始與開埠。
首個火電“PC”工程
2017年3月16日 ,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中國電建集團貴州工程公司與赤峰經濟開發區發電有限公司簽訂內蒙古赤峰2×350兆瓦超臨界燃煤空冷機組PC總承包合同。
與以前中標的火電工程不同,赤峰項目采取的是PC模式。以往的火電工程,E、P、C相互獨立,設計院做工程設計、業主采購設備、施工單位負責施工、中試所負責機組調試,建管部負責協調,沒有“全產業鏈一體化大經營”的意識;P端的設備選型、價格、性能由業主確定,C模式則由施工單位把設備安裝上去,設備運行中遇到的質量問題、匹配問題、綜合效能問題等,無法通過超前策劃來解決。因此,項目投產后由于設備質量問題和綜合效能低下問題導致的非計劃停機、停產的電廠不在少數。
面對赤峰項目,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郭瑋強調,我們簽訂的是PC合同,項目部和公司職能部門要跳出傳統的“C”思維慣性,要放眼全局,加強項目前期策劃,對影響進度的各種問題和制約因素進行梳理,提前做好預判和分析并逐項進行分解,打破常規,超前制定措施,明確責任分工,加大與各方的協調、溝通力度,全力以赴組織好施工,確保項目按期投產。
赤峰經開區2×350兆瓦熱電聯產項目就坐落在元寶山區寶山鎮。赤峰經濟開發區元寶山園區于2006年設立,開發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元寶山區境內,是赤峰未來重要的戰略性發展區域。
依托豐富的資源優勢,開發區已初步建設起以煤化工產業為基礎,生物化工、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共同發展的經濟運行格局,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較高,特別是煤化工產業,成為支撐開發區的第一大支柱產業。
隨著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近期又規劃建設了一大批符合開發區定位的重點項目,除了已確定的煤化工、生物化工和裝備制造三大主導產業外,正逐步向有色金屬產業發展,近期審批通過了多個有色金屬項目。
由于有色金屬產業對電量需求較大,加上另外三大主導產業的新增負荷,“十三五”期間開發區用電負荷將會有階躍式的增長,目前開發區已經確定的新增工業用電最大負荷已經達到500兆瓦左右,年用電量達到37億千瓦時左右。赤峰電廠建成投運后,年供熱1.435×107GJ(供暖面積達1800萬平方米,工業蒸汽110噸/小時),供熱和發電全部由赤峰經濟開發區消納。
首個空冷機組
從赤峰市區驅車一路向東,距離市區22公里的工業園區機器轟鳴,廠區建設一派繁忙的景象。一根近200米的煙囪聳立在園區中央,成為了園區的標志性建筑。
走進赤峰電廠,廠區干凈優美,綠植相映,猶如進入電廠模型或電廠造型景區。在這里,看不到傳統火電慣有的大胖墩冷卻塔和冷卻塔冒出的水蒸氣。
據項目經理張健介紹,該項目是公司承接的首個空冷機組,空冷機組即空冷島空冷器,是空冷式換熱器的簡稱,它是利用自然界的空氣來對工藝流體進行冷卻(冷凝)的大型工業用熱交換設備,與水冷卻方式比較,具有冷源充足、并可節省淡水用量、減少環境污染、節水性能顯著、造價相對較低的優點。
火電廠目前有水冷卻和空氣冷卻兩種方式。空冷技術是解決在我國北方“富煤缺水”地區建設火電項目的核心技術之一,又分為直接空冷和間接空冷兩種方式。
其中,直接空冷通過機械通風或自然通風兩種方式,直接利用空氣對空冷凝汽器中的汽輪機排汽進行冷卻,間接空冷則是通過閉合循環冷卻水系統將表面式(或混合式)凝汽器中的汽輪機排汽進行冷卻。赤峰項目采用直接空冷系統,每臺機組分布9根空冷柱,柱高28.08米,外徑3.8米,內徑3.1米,為定型鋼模板施工。空冷柱結構技術復雜、埋件繁多、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標準要求高。
高質量履約彰顯雄鷹本色
要建設好一個項目,獲得好的經濟效益,不是靠某一個人,而是要靠一個團隊的力量,項目全體成員的力量,要有聚集的空間,抱團取暖,靠合力托舉。項目自開工以來,赤峰項目這個團結而富有戰斗力的團隊一直嚴格把控現場生產安全、施工質量,以高質量履約彰顯雄鷹本色。
在進度管理方面,項目部根據工程里程碑時間節點,劃分好各施工階段,確定每個階段完成時間,做好月、旬、周、日的實施性施工計劃,這些計劃都細化到每道工序上,并在每天項目部的生產例會上落實現場施工進度。同時做好資源配置計劃,如機械、材料、勞動力、大型工具及周轉性材料計劃。
在質量管理上,項目部依據招標文件和簽訂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確定質量目標,指定工程質量計劃,明確項目部各層次的質量責任,將質量目標和計劃落實到班組。施工過程中嚴把質量關,做好技術交底工作,施工質量嚴格按照四級驗收制度執行。提高全員的成品保護意識,真正把質量管理工作貫徹到整個施工過程中,實現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絕返工。
在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上,開工之初,結合項目工程特點,指定本項目“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安全文明生產責任制。加強項目部全體人員的安全教育,提高全員安全意識。在做好三級安全教育的同時,還應將安全教育貫穿于施工的全過程,對作業班組進行安全技術交底,要求特殊工種必須持證上崗,認證合一。項目部制定定期檢查制度,加強日常安全檢查工作,發現隱患及時整改,責任人監督落實。項目部管理人員實行“一崗雙責”制度,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履行安全生產職責,抓好分管工作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
在質量工藝上,項目清水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幾乎不需做任何裝飾,垂直偏差小,線條順直,色澤一致,模板拼縫痕跡有規律性,施工縫過渡無明顯錯臺、漏漿現象,結構陰陽角方正且無損傷,上下樓層的連接面平整搭接,表面無需粉刷或僅需涂料罩面即可達到相當于中級抹灰的質量標準。
工程建設期間,項目部始終秉承公司“知行合一、價值創造”的企業文化核心價值理念,投入精干力量、科學組織,精心部署,克服跨省域施工、極端氣候考驗等不利因素的影響,戰風沙、抗嚴寒、在施工過程中充分發揚“電建鐵軍”精神,高標準實現了鍋爐水壓、DCS受電、汽機扣蓋、廠用電受電、鍋爐酸洗、鍋爐點火、汽機沖轉、機組并網和168小時試運等多個節點目標,確保兩臺機組168小時試運一次成功,實現了雙機雙投目標。
為靚麗赤峰造就光明
赤峰為紅山之意,蒙古語“烏蘭哈達”,因城區東北部赭紅色山峰而得名。
赤峰歷史悠久,人杰地靈。赤峰電廠建成投運,為當地再添一座充滿時代特色的地標建筑。這座園林型的電廠,在建筑空間、造型、色彩的處理上,都進行了整體規劃,建筑風格統一,簡約大氣。
走進汽機平臺上,映入眼簾的是“風餐露宿,四海為家,只為造就光明;披星戴月,矢志不移,只為靚麗赤峰”橫幅標語,貴州電建人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據項目管理人員田飛介紹,項目建設初期,經歷了最為嚴重的暴雨,原本已經平整的場地不免被沖毀,已施工完成的基礎整個被雨水浸泡,甚至現場施工用的變壓器也被雨水侵蝕受損。對于恢復工作,我們的工程人加班加點以最短的時間完成,保證項目的正常運行。
赤峰電廠的建設,最大的挑戰是北方的低溫寒冷天氣。嚴寒是這個位于中國東北部城市的代名詞,每年冬天是我們這些工程人最大的考驗,零下二三十度的工作環境下,挖掘機要克服厚達幾米的凍土層,現場通道要保證絕對暢通。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冬天,項目上的土建基礎、工程設備要給它“蓋棉被”“點火爐”,這樣它們才能安全過冬。
赤峰的冬季從11月開始,到4月份結束,長達6個月之久。凜冽的寒風夾雜著冰冷的雪粒掃射到臉上,刀割一樣刺骨的疼痛,讓常人難以忍受,最低氣溫達到零下20多度。好不容易熬過冬季,赤峰的天氣開始變得干燥,隨時都可能刮起大風,黃沙彌漫。
而到了夏季,最高氣溫為達到43℃,冷暖懸殊甚大。除了寒冷,沙塵暴也時常發生,前一秒還是晴空萬里,可能一個協調會的時間,便會黃沙漫天,高空作業的人員就不得不立馬從工作崗位上撤離,更是在工人中流傳一句話“赤峰一年刮兩次風,每次刮風半年”。
如今,赤峰電廠兩臺機組已經高質量投運,各項指標均優于設計水平,工程質量、工藝又一次邁上新臺階,在扮靚現代城市、賦能工業園區建設上發揮優勢作用,展示獨特魅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