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個重慶城,山高路不平。出門三五步,就見黃葛樹。”
黃葛樹作為重慶的市樹,它冠蓋如傘,為山城美景增色頗多,尤其是它的根,象征著一種無畏的精神,不論環境多么惡劣,都能頑強生長。
而在中國水電十五局重慶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項目上的生產負責人武鵬翔,就像這重慶的黃葛樹一樣,十八年來頑強的扎根在一線,以一種腳踏實地的生命姿態,向陽而生,逐光而行……
始于熱愛——破土而出萌新芽
“哈哈哈,這地方還不錯呀,跟我老家差不多。”
2004年8月,在新疆500水庫的項目營地上,一個操著濃厚寧夏口音的小伙子在人群中說道,明亮的大眼睛里流露的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這個說話的年輕人就是剛畢業的武鵬翔,對于這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娃來說,眼前的戈壁灘早就習以為常。
作為當時少有的大學本科生,他的機會和選擇其實有很多,但他卻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施工單位,加入到中國水電十五局,一個人從寧夏奔赴到了陜西,再跟著新同事一起來到新疆,而這個選擇,他一走就是十八年。
“上學的時候,看到電視里的那些工程建設負責人在施工現場英勇指揮的樣子,真帥。”每每說道這里,武鵬翔的眼睛就會閃耀著一種別樣的光芒。
帶著這個年少時的向往,武鵬翔正式投入到了技術員的工作中,然而,原本想要“破土而出”、大干一場的他,卻被現實狠狠扇了一計耳光。
他發現接手的工作跟平時書本上的知識截然不同,一向成績優異的他卻連看最基礎的圖紙都有些許吃力。此刻,學水利水電專業出身的他覺得自己就像個“門外漢”,但一想到當初的夢想還沒有實現,這個從小就不肯服輸北方漢子心里久久過不去這個坎。
于是,武鵬翔就開始念起了一套屬于他的“學習經”。
“不懂就要問,這有啥丟人的。”他手里緊緊攥著一個小本,邁著急促的步伐,邊說邊火急火燎的跑出了辦公室,同事們一看就知道,這個新來的大學生又去“逮”人了。
為了能盡快融入到工作中,他不愿意放過任何一個學習和進步的機會,項目上所有人幾乎都被他拽去當過小老師。
漸漸的,武鵬翔就發現光學習圖紙、了解項目概況是遠遠不夠的,他必須深入現場,熟悉每一個分部、分項的工程。
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他一有空就背起自己的小挎包,里面塞滿了各種設計圖紙,一次又次的跑去施工現場。
“小武這娃,勤學好問,還能吃苦。”項目領導不止一次的對這個新來的小伙子投去肯定的目光。
時間一轉眼到了2005年,短短的半年時間,武鵬翔就已經完成了角色的轉變,儼然從當初那個“小白”變成了一個“工程小能手”,這顆懷揣夢想的種子也終于破土而出、冒出新芽。
基于堅持——拔節而起扎深根
2021年底,根據工作需要,武鵬翔轉戰重慶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項目。
他所在的渝西項目是一個集社會、生態、生活三大效益為一體的水資源配置工程,也是重慶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覆蓋面積最廣、受益群眾最多的三個“之最”和支撐渝西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基礎工程。對此,負責生產管理的武鵬翔深知自己的重任。
作為工程施工進度的“把關人”,他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為了能牢牢把握住整體的進度,武鵬翔深深的扎根在了施工現場。
“武總,您又這么晚才來回來呀。”
“喲,我還沒發現,這都十一點了,剛去處理了一下現場的事。”晚上,很多人可能都已經酣然入睡的時候,武鵬翔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從施工現場回到項目部,依然笑著跟同事打著招呼。
說完,武鵬翔卻并沒有回宿舍,而是又走向了辦公室,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他的眉頭微微皺起,眼睛緊緊盯著桌面上的施工圖紙,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其實這就是武鵬翔的常態,為了能切實擔負起身上的重擔,他幾乎每天都是天剛亮就出發去現場,白天在現場盯著生產進度,第一時間跟業主溝通,晚上回去就一個人研究圖紙,考量每一個施工重點部位,把近期的工作任務和工作計劃都詳細的羅列出來。
“既然干,我就非要干出個樣子!”在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的施工現場,武鵬翔的聲音格外堅決。
任何成功都是基于堅守與堅持,武鵬翔也不例外,這些年來,他靠著自己的努力,從當初的技術員到部門主任,從安全總監再到現在的項目生產負責人,一步步的變成了自己最初想成為的那個樣子。
有人說:“一個人認真做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在認真做事”。
而武鵬翔就是這樣一個在崗位上一直默默堅守的人,十八年如一日,他的熱愛從未動搖。
在武鵬翔眼里,他就想像一棵大樹那樣,既然選擇扎根,就忍住思念,耐住嚴寒,在根莖觸碰到堅硬地帶的時候能突破這重重的考驗,事實也證明,武鵬翔真的做到了。
終于責任——逐光而長終成蔭
“武總,武總,麻煩您幫我看看這個地方是什么意思?”
“武總,明天您帶上我吧,我想帶著圖紙去看看現場。”
一個新入職的小伙子好不容易等到了武鵬翔,就立馬追了上去,看著這個少年,武鵬翔不禁想到了曾今的自己,不知不覺得愣了會神。
“么問題,明天早點起,我可走的早哈,來晚了可就不帶你嘍。”突然回過神來的武鵬翔對著眼前的小伙子打趣到。
這些年來,武鵬翔已經從昔日的那棵“小青苗”長成了一棵能獨當一面的“大樹”,并帶出了一個又一個優秀的青年技術骨干,而他身上的責任也越來越重了。
2022年,是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的高速建設之年,就在項目上上下下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番時,3月中旬圣中水庫建設的一個外協隊伍因為自身因素突然退場,還有一個多月時間,就要迎來圣中水庫度汛。
面對人員配置不足和節點將至的雙重壓力,身為生產負責人的武鵬翔深知自己身上的擔子。
“這是咱工程的第一個重大節點,只能提前,不能推遲!”武鵬翔眉頭緊皺,態度十分堅決。
為了保證順利實現度汛目標,武鵬翔就給自己定了死任務,并且從定下施工任務的那天起,他就把4月30號的度汛目標掛在了自己的床頭。
期間,現場人員都嚴格按照“兩班倒”的制度施工,但不同的是,武鵬翔給自己要求的卻是“一班”,而且這一班一上就是連著一整天。
“必須完成今天的填筑目標,填完了我們再回去。”站在圣中水庫的施工現場,武鵬翔的聲音在山谷里鏗鏘有力。
他說在他心里,只要能看著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朝著預計的美好期望發展,再苦再累都值得。
于是,帶著這樣一種他心里的“值得”,不知不覺中,武鵬翔就在水電十五局的項目一線上堅守了18個春秋。從新疆500水庫到察汗烏蘇,從小山口到柳樹溝,從貴州桂松干渠C6標到新疆大石峽,從重慶雙江到現在的重慶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
輾轉多個項目,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初心,追逐著自己最初的目標,曾經的向往、曾經的那個“少年夢”也終于在自己的努力下變成了現實,當初那個從大山里走出的青澀小伙也蛻變成了一棵能為工程、為家人遮風擋雨的“大樹”。
“山城雨過百花盡,庭前葉茂一樹新。”一場山雨過后,在重慶渝西水資源配置的施工現場,泥濘的道路上又出現了一串串清晰可見的腳印,霧雨朦朧之中,隱隱約約看到武鵬翔的身影,正如山城腳下的黃葛樹那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