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有“蓮鄉”雅號之稱的江西省廣昌縣打鼓寨風電場,風機隨著薄霧徐徐轉動,32臺風力發電機組與藍天白云和遠山構成美麗的風景線。
江西水電承建的江西最大單體風電場——打鼓寨風電場項目于2020年4月竣工,2021年該工程獲評“中國電力工程優質工程獎”。打鼓寨風電場投運后,年均上網電量可達1.91億千瓦時,減少碳排放16. 16萬噸,減少煙塵排放2.2萬噸,大大減少了對當地環境的污染。該工程是江西水電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抓好綠色能源建設的一個重點項目。在工程建設中,江西水電新能源工程公司科學決策,運用信息化技術,注重科技創新,優質高效完成了項目建設任務。同時,還取得了項目水土流失小,節能減排高,環境保護好的效果。
科學決策,綠色施工保水土
據了解,打鼓寨風電工程位于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是典型的內陸型高山風電場,總裝機容量為94兆瓦,由32臺風力發電機組組成。
全面施工時正值雨季,加上山區獨有的小氣候給施工增加了極大難度。風電場場內道路開挖長度達17千米,道路水土的流失和滑坡路基失穩、邊坡垮塌、雨天道路淤泥等嚴重影響工程進度,也對環保施工提出了新要求。
在風電場邊坡施工過程中,雨季施工會造成水土流失和山體滑坡,自然環境破壞路基失穩、邊坡垮塌等問題會造成河道和湖庫的淤積,從而影響風電場下游河系水質,給周邊居民帶來了生產生活的影響。為此,打鼓寨項目部積極與業主方、設計方協調,并組建專門的攻關小組,制定合理的節點深化方案。經歷反復的修改、協調、實驗,最終對現場施工采用“下邊坡零擾動的施工方法”。
通過“下邊坡零擾動的施工方法”,可以使得下邊坡原始地貌基本不受破壞,保持原有的綠色環境,避免了下邊坡水土流失導致污染環境,解決了下邊坡綠化及節省大量做路堤擋土墻的難題,同時有效地節省了成本,加快了工期。
信息運用,提升效率增效益
打鼓寨風機基礎混凝土澆筑時,單臺風機基礎混凝土澆筑方量達590立方米,澆筑時間長且必須一次性澆筑完成,對此,項目部采用澆筑軟件模擬系統進行在線模擬澆筑,合理配置罐車數量。此模擬系統的運用,保證基礎澆筑時長在正常范圍內的同時還優化了罐車數量,有效節約了項目成本。
風電場地處偏遠山區,普通硅酸鹽混凝土的初凝時間為2至3小時,若遇上堵車或天泵故障,則下層混凝土已過初凝期,容易形成施工縫,對基礎的澆筑質量產生嚴重影響,等外調天泵來現場根本來不及。該項目在施工中運用信息化技術,最終采用“38米臂長天泵+可移動式溜槽”的“雙系統”應用澆筑。加設可移動式溜槽,具有結構簡單、傳動穩定可靠的特點,尤其是在對風機基礎進行澆筑時因其靈活多變,縮短了基礎澆筑的時間,降低了施工難度,且造價低廉,易于推廣。與此同時,將單橋28米的天泵換成雙橋38米臂長的天泵,降低了堵泵風險。
通過上述兩種技術措施改進,打鼓寨單臺風機基礎澆筑時間由18小時左右縮短至13小時,將原基礎澆筑時間縮短了4至5小時左右,為風機基礎澆筑質量提供了保障,提高了施工效率,取得了一定的效益。
科技創新,新型技術提質量
科技點燃夢想,創新成就未來。近年來,江西水電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擎,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江西水電項目團隊在工程建設中,同樣高度注重科技創新工作,為打造精品工程賦能。
在打鼓寨風電工程施工過程中,江西水電新能源工程公司開展多次QC活動及專利申請,其中“降低風機基礎預應力錨栓二次灌漿返工頻率”“提高升壓站墻體抹灰質量一次合格率”“降低高山風電風機基礎砼表面裂縫頻率”QC成果最為顯著,獲得2020年度電力建設質量管理小組活動三等獎。“降低風機基礎預應力錨栓二次灌漿返工頻率”和“提高升壓站墻體抹灰質量-次合格率”獲得江西省質量管理小組活動三等獎”,“下邊坡零擾動的施工方法”取得專利。QC成果和專利的創新,不僅提高了工程質量和工作效率,還節約了成本,縮短了工期。
打鼓寨風電場投入運營后,年均上網電量可達1.91億千瓦時,減少碳排放16. 16萬噸,減少煙塵排放2.2萬噸,大大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達到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節約不可再生化石資源的目的,從而還實現產值1.17億元,年創稅達2000萬元以上,助力當地經濟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
打鼓寨風電場項目保持綠色施工是江西水電眾多新能源項目踐行綠色施工的一一個縮影。“十四五”期間,江西水電將繼續秉持綠色環保的發展理念,緊跟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不斷推廣新工藝、新技術,積極履行央企責任,砥礪奮進,致力踐行企業綠色發展之路。
打鼓寨風電場
打鼓寨風電場升壓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