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春嶺生活垃圾填埋場,位于海南省“長壽之鄉”澄邁縣。2020年底,這座于2001年建成、設計使用年限10年的垃圾填埋場,在超負荷服役20年后終于關停,留下的“垃圾山”卻給澄邁縣蒙上了巨大陰影。超過1000萬噸的垃圾在高溫下臭氣熏天,垃圾滲濾液禍及地下水,不堪重負的堆體面臨失穩滑坡的風險,日益惡劣的生態環境嚴重影響著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2022年,海口市啟動了這一投資額全國最大生活垃圾填埋場綜合治理項目——顏春嶺生活垃圾填埋場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工程。中國電建成都院憑借在固廢和垃圾填埋場治理領域豐富的經驗業績,承擔起顏春嶺項目的設計任務。
“三個第一,一個首創”,解決滲濾處理難題
作為關系群眾幸福感、安全感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重點項目,顏春嶺的設計工作難度大、要求高、時間緊。為徹底解決垃圾圍城之困,成都院迅速組織項目團隊駐扎現場、實地考察,翻越大量前期資料,為不斷優化完善設計方案做足準備。
垃圾滲濾液處理是項目重點任務,如果處理不當,造成土壤、地下水和飲用水污染,將會嚴重威脅居民人身健康。
“為妥善解決滲濾液處理問題,我們項目團隊參觀考察了多個國內同類項目,與相關領域專家交流研討,結合項目現場水文地質條件、受污染范圍,在對比不同阻隔技術適用地層、阻隔效果以及施工難易程度后,反復研究論證,最終選擇了‘HDPE土工膜-膨潤土復合墻和水泥帷幕灌漿’組合的阻隔技術”,項目經理文典介紹。
在明確方案并編制完成技術要求后,項目團隊指導施工單位開展垂直帷幕現場試驗,驗證技術方案實際效果,為后續大范圍施工打下堅實基礎。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戰”。顏春嶺垂直防滲帷幕工程實現處理規模全國第一、防滲深度全國第一、柔性墻的深度全國第一、GCL與HDPE組合全國首創的“三個第一,一個首創”,有效解決垃圾滲濾液難題,為垃圾填埋場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創新“五位一體”模式,消除惡臭氣體影響
臭氣擾民是項目另一個備受關注的焦點問題。由于顏春嶺垃圾填埋場位于高位區域,風向多變,工程施工作業面大,濃重、刺鼻的惡臭味彌漫,嚴重影響周邊環境。
為最大程度減少臭氣影響,項目團隊針對顏春嶺除臭技術路線反復研討碰撞,優化方案細化措施,首創“五位一體”垃圾填埋場除臭新模式。通過開挖面垃圾本體除臭+作業面空氣除臭+作業區下方除臭帷幕圍堵+作業區無人機高空壓制+外圍噴霧除臭等多源立體除臭系統,控制生態修復過程中垃圾堆體挖掘導致的大規模異味散發。此外,項目還配置臭氣智能監測和預警設備,對工程實行全方位的綜合除臭監測,有效改善項目周邊環境。
堅持生產和科研深度融合,項目團隊針對垃圾填埋場治理中較為突出的滲濾液排水難、注氣不均勻等問題,在總結現有技術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工程特點,聯合院士團隊及國內頂尖高校,開展快速好氧穩定化科研實驗,填補國內垃圾填埋場好氧穩定化設計空白,創新研發分段式注氣設備,有效指導項目施工,獲得良好成效。
抓牢“牛鼻子”,守牢“責任田”,顏春嶺項目團隊堅持創新引領,以匠心巧思奮力書寫綠色民生答卷。
從“垃圾山”到生態公園,打造污染治理樣板
探索新路子,打造新引擎,顏春嶺項目堅持科技賦能,提升項目履約質效,打造土壤污染治理數智化新樣板。
全過程三維設計及管理也為項目高質量推進注入強勁動力。顏春嶺是國內首個在垃圾填埋場治理工程中采用全方位三維設計的項目,設計團隊通過對垃圾堆體進行數字化賦值,基于Revit和3DE建立廠區及堆體高精度三維模型,準確反映施工區內部結構。利用無人機拍攝、數字終端處理,形成并及時更新三維模型,實現現場施工精準控制,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和工程設計品質。
為進一步傳播生態環保理念,顏春嶺項目竣工后,將整合周邊環保產業資源,打造國家級垃圾填埋場科普教育基地。項目團隊積極參與科普教育基地前期規劃設計工作,在設計中融入綠色低碳理念,為實現填埋場有效治理與綜合二次利用、創建生活垃圾填埋場治理典范貢獻成都院方案。
從垃圾山到生態公園,是匠心繪就綠水青山的不懈努力,是設計成就品質工程的執著堅守。成都院項目團隊銳意進取、不斷探索,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注入更多生機綠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