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波瀾壯闊,沙丘一望無際,甘德爾山無盡巍峨。穿過那片黃土,在蜿蜒起伏的甘德爾山腳下,機器轟鳴、車輛穿梭、工人忙碌,火熱的建設場面隨處可見。
作為蒙西地區建設的第二座抽水蓄能電站,烏海抽水蓄能電站建成后將大幅提升蒙西電網的調峰能力,對推動蒙西地區能源結構調整、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在這里,水電十一局建設者盯進度、抓質量、保安全,同大壩一起成長。
毫厘之間求極致
“周隊,你看你這胳膊和臉都不一個顏色了,曬得還挺明顯。”新分大學生小裴笑著說道。
工程未動,測量先行。做好測量放線是工程之本、工作之基。同時,測量人員也是項目施工的“先行軍”,需兼顧體力與腦力,不僅要披星戴月,風餐露宿,也要精益求精,不差分毫。
一遍遍翻看著施工圖紙,核對圖紙上的尺寸數據,對圖紙上有疑問的地方進行記錄并與設計核對。一次次反復測量,確保測量的精確度。工地現場那個奔走如風的人,身穿工作服,頭戴安全帽,手提全站儀,肩扛三腳架,斜挎資料包,這就是周利濤的日常。旭日未升,他已經出發,夕陽已下,才踏上返程,中午吃飯總是不見他的身影。在一次高邊坡工作面測量中,由于地形復雜,沙塵肆虐,大家感到一籌莫展,但是周利濤不畏艱難,抱著幾十斤的全站儀迎著風沙爬上高邊坡,利用自己的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成功解決測量難題,為推進工作面順利驗收起到了關鍵作用。
L3-1交通洞工期短,進度緊張,隧洞放線工作時間不確定。面對任務的艱巨性和時間的緊迫性,為確保測量工作的精準高效,周利濤頂著凌晨的冷風進洞測量,計算復核各點位坐標和高程,返回營地時天已漸亮,還沒來得及睡上一會兒,第二天連軸轉的外業測量又開始了。在攻堅過程中,從精心制定測量方案,現場踏勘、選點、儀器操作到成果計算、資料整理及報告成果的編寫等,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細節他都認真把關,確保數值精度,帶領測量團隊為L3-1洞子順利貫通打下了堅實基礎。
周利濤常說:“在工程測量的過程中,人員、環境、設備及技術、管理、時間等多種因素,都會導致測量數據精準度出現偏差,測量出錯則會影響整個工程的前進方向。”
精益求精抓質量
標準要求高,工作強度大,尤其進入春季,項目質檢科職工“連軸轉”的日子成了常態。抓節點,更要保質量。張志明在工作中認真執行“三檢制”,嚴控質量檢驗工作,切實做好工程質量的全過程控制。
主壩填筑過程中,在一層過度料填筑完成后,要對填筑效果做壓實度檢測,在挖檢測坑過程中,他發現試驗區域挖出來的填筑料含泥量過多,立即要求停止試驗,并要求作業人員對做試驗區域周圍5米范圍內的填筑料全部挖除,進行返工處理。他堅定地說:“這道工序驗收不合格,下一道工序不開工。高標準,嚴要求,不僅是對工程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通過精準防控與科學部署,項目營造了上下一心保質量的良好氛圍。
三月之后,氣溫回升,正是難得的施工黃金期。嗡嗡嗡,嗡嗡嗡,從早到晚,他協調的電話接打不停,平均一天就是五六十通。面對大壩填筑工期緊,施工面復雜,交叉作業面較多等實際情況,他積極和業主、設計、監理溝通,常常不知不覺就到了凌晨。同時,提前與驗收各方代表溝通,確定建基面驗收標準,帶領質檢科成員全程現場監督指導,對現場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糾偏整改,最終順利完成下水庫主壩壩基驗收這一重要驗收節點目標,保證項目的正常轉序。
腳下有泥,心中有底。作為一名質量管理者,他始終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一心撲在自己喜歡的技術質量管理工作中,確保每個環節的施工質量達標,全力打造精品工程。
實踐歷練重沉淀
作為2023年剛畢業的大學生,一來項目上,就被分到質檢科負責外業。常有人問他,“作為新分大學生,你可是跑外業最多的,和上學時期的環境相比沒有落差嗎?”王勝振笑著回答道:“剛剛參加工作,還是要到現場實踐中學東西、積累經驗。雖然很累,但是每當看到自己的工作一步步完成,所有的辛苦和勞累都是值得的。”
剛來項目沒有多久,正遇上消力池開工,面對與本專業并不完全對口的日常工作,他深知還有許多東西需要學習。為了能更深刻了解混凝土施工整個過程,在消力池基坑內,他認真觀察每一道施工工序。遇到難題,領導、同事、工地老技術員,都是他虛心請教的師傅。
談起讓他感觸最深的經歷,還是消力池第一次澆筑。作為烏海項目首倉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業主十分重視,對于項目來說更為關鍵。因此,要求整個澆筑過程要有人通宵旁站12個小時,從第一天的晚上八點到第二天的早上八點。澆筑結束后回到項目已經是早上九點多,剛閉上眼睛兩個小時,又有工作電話打進來,需去工地監測混凝土溫度。“雖然當時的確很困,但是對待工作不能懈怠,還是要打起精神,投入到緊張忙碌的工作中。”他堅定地說道。
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質檢員,只掌握外業資料遠遠不夠,他也并不滿足于此,夯實內業也十分重要。白天他在各個工作面奔波,晚上回來雖然疲憊,但依然堅持在辦公室完成內業資料。他以一絲不茍的細心、心無旁騖的專心、堅持不懈的恒心一點一滴積累知識,堅持多方面發展,不斷積累工作經驗。
現場施工保熱忱
“大壩填筑施工協調難度大,加上低溫天氣和地質條件的影響,推進現場施工進度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對待工作就要保持向上的熱忱!”施工協調部部長王琦說。
項目部不斷摸索并創新管理方式,定期召開周例會、月例會,及時協調解決現場施工遇到的難題,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配設備及人員投入,確保滿足進度計劃要求。“看待問題要全面,只有看得更多更遠,才能提前發現問題、找到問題核心、解決問題。”王琦表示。排洪洞出口施工期間,因與Y1道路存在交叉作業,若不及時處理問題,會導致施工道路封閉,影響后續施工,延誤工期。他超前謀劃,細化施工計劃、優化施工過程、調配施工資源、加強現場協調及專人巡視等多方面調控,利用兩天時間從消力池外側重新改路,順利保障排洪洞出口施工。
下水庫開挖之初,現場邊坡陡峭,盤山路上常會出現從山上滾落的石塊。為了預防危石崩落威脅到施工安全,王琦身先士卒,擔負起搜山掃石的任務,協調挖機修盤山路、處理危石。“一百多米的高邊坡每天上下兩趟,累是次要的,主要是一回到宿舍,鞋里都是沙子,光沙子都要抖半天。”王琦笑著說。功夫不負苦心人,最終,他帶領職工在主邊坡開挖之前順利完成危石處理,為后續邊坡開挖創造有利條件。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雖有困難重重,但使命在肩,他始終堅信,只有保持熱忱,磨煉心智,方可乘風破浪。
譜寫安全主旋律
“寧聽罵聲,不聽哭聲”,“寧可十防九空,也要萬無一失”。這就是劉寧對待安全工作的底線思維。
消力池鋼筋籠制作安裝過程中,劉寧在現場巡視檢查時,發現消力池作業人員擅自進行施工作業,他立刻要求該部位停工。作業隊負責人解釋:“人員只是來試工的,還沒決定是否要上班,停工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了。”劉寧馬上糾正,對違反安全操作的行為就要“小題大做”,不存在“下不為例”。在此之后,現場的對講機內時常能聽到“大家一定要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作業”等經常性的安全提醒。
2024年復工初始,為保障工程順利推進,劉寧白天穿梭在施工現場的各個部位,傍晚在各個班組進行安全教育,走遍了施工區的每一個角落。他深知現場作業人員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所以他常說“安全培訓不到位就是最大的事故隱患”,堅持進場作業人員安全教育全覆蓋,確保安全生產不少一人、不漏一處。在他的推動下,施工人員安全意識不斷提高,項目部也獲得了業主單位頒發的“一季度安全生產先進項目部”榮譽稱號。
工程無小事,事事都上心。安全是工程建設永恒的核心和靈魂,更是工程建設的“底線”!作為基層安全管理工作者,劉寧始終以一步不讓的精神,當好工程安全“守護人”,為項目建設發展保駕護航。
一個個堅實的腳印,一滴滴滾燙的汗水,詮釋著內蒙烏海項目職工們火熱的激情。就是這樣一個團隊,用青春、汗水為筑造精品工程而不懈奮斗,用芳華譜寫了挺膺奮楫、功成有我的奮斗詩篇。
項目職工風采
工程施工現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