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風,你會想到什么?是“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的蕭索寂寥,還是“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的灑脫篤定;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默默奉獻,還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生生不息。古往今來,有太多的文人騷客吟詠風、禮贊風,給予這無形之物繁多的具象表達。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首我們在小學就耳熟能詳的詩,全篇不見一個“風”字,卻處處彰顯著風的威力。風可以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可以吹開春天美麗的鮮花。刮過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風是善變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風是多情的,姿態豐盈,萬竹起舞……
在科學的范疇里,風作為一種自然現象,是空氣分子的運動。風是矢量,以風向、風速或風力表示。現如今,風也成為了造福人類的一大財富,這一無形之物也為人類所成功駕馭。在中電建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都蘭風電場,一群馭風者勇毅前行,他們在丈量“風”的“長度”。
如果風有“長度”
電建新能源公司都蘭風電場,位于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境內,海拔高度超過2900米,年平均風速6米/秒左右,屬于典型的高海拔低風速風電場。都蘭風電場分四期建設,共106臺風機,總裝機容量為19.95萬千瓦,包括樂邦風電場的4.95萬千瓦、浩渺風電場的5萬千瓦,以及砥礪風電場的10萬千瓦。其中,樂邦風電場于2017年8月并網發電;浩渺風電場于2018年9月并網發電;砥礪風電場一期(5萬千瓦)于2019年12月并網發電,二期(5萬千瓦)于2021年4月并網發電。
“機組吊裝作業正值冬季,最低氣溫在-20℃左右,且工期十分緊張,大部件運輸還需要穿過涵洞等。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業主方通過加強與交通運輸部門的協調,以及同產業鏈上下游對接,就近制造、采購重要部件等方式,確保了工程如期并網。”經歷過建設期的一位老員工如此感慨道。
都蘭風電場的建成投運,可等效節約標準煤約10.4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31.47萬噸,減少二氧化氮排放量約1204.33噸,減少一氧化碳排放量約27.5噸,減少煙塵等有害物質排放量約1409.63噸。
風從四面八方吹來,幕天席地卻無從捕捉,只好從飛沙、麥浪、水紋里看出風的姿態。風的美學是一種關于顯和藏的美學。然而在都蘭風電場職工的眼里,“風”是有形的,伴隨著風機葉片的轉動、伴隨著風機機頭的擺動;“風”更是有長度的,這長度,通過他們的腳步、他們的付出來丈量。
丈量風的“長度”
高原六月,依舊寒氣逼人。
遠處的山峰經夜晚的寒氣一殺,鋪上一層白霜。連綿的群山,竟座座白了頭。
4個場站、106臺風機、3人管理小組、30歲的平均年齡、70—90米高度不等的風機……這些數字,串聯起了都蘭風電場的運維管理體系,也勾勒出了場站的大致輪廓。
和都蘭風電場的初次相遇,給筆者留下如此印象:像月球表面的荒灘上只留下巡檢的道道車轍和片片足跡。難以想象,如此荒涼的地域,如果沒有這些風機的運轉,便將會是永久的不毛之地。然而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大型工業機械的運轉和運維管理人員的堅守,給這片荒灘以生機與活力。
“我們都蘭風電場每一臺風機的機頭和葉片都可以通過轉動來調整角度,就像一個個聽從指令的忠誠衛士……”介紹起場站的風機及發電原理,風電場的每個人都如數家珍。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他們整日與風機為伴,每臺風機的型號、位置、狀態都爛熟于心,隨手一指,便知道這臺風機的“戶口”所在,姓甚名誰。
從風電場綜合樓到風機的距離平均為5公里、從升壓站到變電站的距離平均為30公里、從場區到都蘭縣城的距離平均為200公里……
為了能讓“大風車”真正彰顯新能源優勢,都蘭風電廠職工們積極梳理歷年風機缺陷,集中開展缺陷消缺工作,對都蘭風電廠一、二、三期風電場30臺偏航、變槳潤換泵堵塞缺陷進行集中處理。消缺工作的開展,明顯降低了故障率和告警率,從而提高了機組的可利用率。與此同時,在都蘭風電場生產工作中如何保證風機運轉高效,一直是團隊的重點研究課題。為了盡快掌握風機技術,團隊人員加班加點消化吸收風機專業知識,查閱相關技術書籍,更是多次邀請技術專家前來培訓指導。結合風場故障分析,制定出相關運行監視要求,避免故障原因不明而盲目復位造成對設備的二次傷害,有效提高了風機的安全可靠運行。“安全第一、電量至上、指標領先”的理念也是風電場一直在認真貫徹執行的,統一思想、主動作為,將年度發電計劃分解細化到月,科學研判發電形勢,積極開展營銷,利用生產運行分析會等進行動員部署,營造了“增發電量、人人有責”的濃厚氛圍,以實際行動為發電量提升努力著。
“搞工程、做項目、保發電,肯定不能只坐在辦公室里,來到項目、扎根電廠才更能有所提高。”從畢業參加工作到現在,滿滿的八個年頭,他從一個新能源“初學者”成長為一名青年“管理者”。榮獲了電建新能源集團2022年青年崗位能手、現在已經是都蘭風電場負責人的賈強強依然每天和員工們一起忙碌著,機組檢修、故障排查、人員調配、保證發電……每天最早來到廠里開門、打掃、工作,工地上也總是出現他頭戴安全帽、腳踩戈壁路的身影。
“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耀世的汝瓷以其美輪美奐、獨一無二的“天青色”驚艷了千年的釉彩,正如賈強強和場站的青年職工們一起投身新能源事業般,經過多年的歷練拼搏,終得見到“天青色”的燦爛輝煌。而他們,依然是那么的兢兢業業、嚴謹低調,就如同并沒有華麗粉飾的汝瓷般,以其最獨特、最耐人尋味的意境,以其最持久、最無可取代的魅力,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延展風的“長度”
青海都蘭風電場投產至今,多次榮獲當地政府和公司授予的多項榮譽:曾獲“2020年都蘭縣脫貧攻堅鞏固提升鄉村振興企村共建示范單位”“2022年察汗烏蘇鎮鄉村振興錦旗”“2020年最美風電場”“2019年度全國風電場生產運行指標對標(西北地區青海省)AAA級”“電力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企業”“2020年度中國電建發電企業運營指標優秀管理單位”……
西北的荒漠種不出玫瑰,卻能矗立起一座座風力發電機。運維人員的工作生活雖然簡單,卻也從不單調。他們在丈量風的“長度”的同事,更在延展著風的“長度”。
“技術+安全”,周末更豐富。都蘭風電場遠離城市喧囂,原本應該放松休閑的周末,卻也只能待在場站。大好時光、不能浪費,正是這樣的周末,給了年輕人更多的“充電”契機。都蘭風電場確定以周六為技術日,開展技術培訓、設備衛生清掃,環境整治等活動;周日為安全日,開展安全培訓、應急演練,安全生產標準化自查評工作,組織開展風險分級管控及隱患隱患排產治理分析會,明確責任、實施到位,進一步提升員工安全意識和崗位能力。
當然,周末可以做的事情,遠不止這一點點。在地處廣袤戈壁灘的都蘭風電場,高聳的風機優雅地旋轉。而在綜合樓區域,一場獨特的綠色變革正在悄然發生……
走進綜合樓區域,一個個精心布置的花箱格外引人注目。花箱中,色彩斑斕的花卉與青翠的綠植相互映襯,形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從嬌艷的紅掌到清新的萬年青,從蔥郁的羅文鐵到雅致的巴西鐵,品種繁多的植物在花箱中爭奇斗艷。
這一舉措的背后,是風電場工作人員對環境美化的不懈追求。他們精心挑選適合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綠植品種,用心規劃花箱的布局和擺放位置,只為打造出最美的景觀效果。工作人員們利用周末的休息時間,在種植過程中齊心協力,搬運花箱綠植、埋根填土澆水,每一個環節都一絲不茍。他們的辛勤付出,讓原本單調的綜合樓周邊瞬間煥發出勃勃生機。如今,這片花箱綠植不僅成為了風電場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為工作人員們帶來了愉悅的心情:“每天看到這些花花草草,工作的疲憊都減輕了不少,感覺心情格外舒暢。”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大家可以駐足觀賞,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放松身心。
節能低碳、綠色發展,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核心內容,也正是電建新能源公司奮力打造智慧綠色美麗電廠、不斷探索發展的新方向。
聽花開的聲音,量風吹的長度。
在電建人心里,這份對事業的熱愛,就像我們追風逐日千萬里,只爭朝夕,創造新能源發電的一個又一個奇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