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師傅……”一邁進二工區的大門,我就徑直的走向后院,親切地呼喚著馬師傅,每當這時總會聽到一聲中氣十足地“哎!”而今天我卻沒有得到回應,傳來的反而是籃球場陣陣的打球聲。正在納悶,幾步來到后院一看,原來竟然是馬師傅一個人正在大汗淋漓地打籃球。我不禁笑著說道:“可以啊馬師傅,這活力不輸小伙兒啊!”馬師傅擦了一把額頭的汗,憨厚地笑笑:“哈哈,鍛煉鍛煉。”此時我和馬師傅面對面,卻像是在兩個世界,因為打籃球的馬師傅身穿跨欄背心,還滿頭大汗,反觀我的穿著倒是很符合這個秋冬的寒冷。
馬師傅名叫馬聰,有著好像鄰居家老大爺的親切,又有著像是年輕小伙的心態和體魄,讓人既喜歡又羨慕。
鮮明的時代印記
作為一個不折不扣的老同志,馬師傅可是1978年就來到了電建市政公司,當然,那時也并不是叫現在的市政公司。十三局四分局這個名字想必有些同事也不會陌生,對新同事來說它只是一個代號或者稱呼,而對于馬師傅這樣“元老級”的同志來說,這是那一代人的回憶和寄托,馬師傅可謂是見證了四分局的成長全過程。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在計劃經濟的大環境下,四分局最紅火的時候,馬聰下隊了,去到了石家莊水電部指派的電廠項目,開始了他的車工生涯。
經歷了電廠、水庫、煤礦項目,馬聰逐漸喜歡上了車工這個崗位,因為是老十三局人,對于工地的環境適應力很強。那時的條件遠不如現在,但馬師傅回憶起過去的事情,總會很欣慰地說:“那時候雖然苦,但是很快樂,很有意思。”或許這就是那一代人的艱苦樸素。
在四公司的保養廠,馬聰跟著自己的師傅趙麗麗系統學習車工和修理,東方紅牌的三八車隊是一個時代的符號,更是一種榮譽的象征,身在其中的馬聰也很是驕傲。當我問起他最喜歡的工作是什么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道:“還是喜歡車工,可能你們理解不了,但那時候干個技術崗位真的很自豪。”
云南的洛天煤礦,項目施工在馬師傅的印象中沒有太深刻,或許是經歷的太多大多都淡忘了,可是云南經常出沒的蛇蟲卻是讓馬師傅至今難忘的。磚房的辦公區,在當時已經算是條件不錯的了,但云南當地的蛇數量繁多,種類也是復雜多樣,對一個北方人來說,南方這樣的“歡迎方式”顯然讓人無法適應。而新疆的“地窩子”才是另一個嶄新的標志,宿舍是部隊帳篷搭建起來的,接地氣的造型和選址,讓這個沒有空調的帳篷格外顯眼。而這些困難都沒有能夠阻止四公司的一線員工順利完成項目施工,特別能吃苦是他們的真實寫照。
每年水電公司舉辦的晚會上,最后壓軸的節目都是那首《你會到工地看我嗎》,視頻里展現的一些老照片,就是老一輩們奮戰過的地方和場景,泛黃的影像,樸素的著裝,燦爛的笑容,讓人每每看了感觸頗深。
還是熟悉的配方
在那英和王菲《相約九八》的歌聲中,馬師傅輾轉戰場,轉行做了大廚。對一個居家好男人來說,做飯并不是難事,但是要做幾十人幾百人的飯也是個不小的“工程量”。遠離故土前往異國他鄉時,可把馬師傅愁壞了,都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物資貧乏成了最大的難題。千篇一律的飯菜總會讓人產生抵觸情緒,馬師傅也要絞盡腦汁用著僅有的資源變換則花樣給大家調劑伙食,“吃飽了不想家”成了馬師傅當時后廚工作的“座右銘”,他也在為這句話付諸行動。
第一次見到馬師傅是在重慶梁忠高速公路路面項目,一見面就很有親和力,家都是德州將彼此的關系更拉近了一些,我暗自歡喜,這下又能吃到家的味道了。馬師傅自然是“不負眾望”,包子、餛飩樣樣拿手,花卷、烙餅小菜一碟,炒菜、燉肉更是不在話下,馬師傅自己研發的鹵味,味道那叫一個絕。在辣味稱霸的南方城市,能吃上一口北方的味道,也是很幸福的事。馬師傅做的家常茄子,醋溜白菜,宮保雞丁,紅燒鯉魚等等都是我的最愛,說起這些如數家珍。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馬師傅是個愛干凈的人,不僅是因為做大廚,生活中也是利索干凈。菜新不新鮮,洗得干不干凈,有沒有殘留的泥土爛葉,灶臺是否整潔,案板冰柜有沒有異味,都是馬師傅的必做日常,一個偌大的廚房,收拾得井然有序。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一天三頓飯,到點就開飯,這背后是馬師傅早起晚睡的付出,4點半起床,簡單收拾洗漱過后,廚房的抽油煙機準時的響起,灶臺前蒸車旁是馬師傅忙碌的身影。電餅鐺里熱著包子,鍋里下著打鹵面,馬師傅不慌不忙,早飯準時上桌。看著大家吃著熱氣騰騰的飯菜,給現場施工的同事們打好一天的基礎,儲備好能量,元氣滿滿地開始一天的工作,或許這就是馬師傅最開心的事。晚飯收拾完后,馬師傅又開始準備鹵肉了,經過幾個小時的小火慢燉,肉才能真正入味,這一大鍋足足熬到深夜,掀開蓋子時撲鼻的香味也是值了,結束了一天的工作,馬師傅也能真正的休息了,而第二天依舊是四點半見。
經歷過飯票時代的馬師傅總能換位思考,那時手拿飯票去打飯的馬師傅也總會滿懷期待,心心念念盼著有沒有自己愛吃的那一口。來自五湖四海的同事聚在一起,正所謂眾口難調,怎么讓大家既吃得有營養,又吃得開心,馬師傅研究菜單,了解大家的口味習慣,雖不能做到人人滿意,但至少也讓眾人歡心。
陶冶情操 鳥語花香
梔子花的清香淡淡彌漫,三角梅的嬌麗讓人驚艷,發財樹的粗壯很有氣勢,虎皮蘭的挺拔惹人艷羨,這些都是馬師傅養在宿舍跟前的花花草草,還有許多是叫不上名字來的,遠遠看去像是個小植物園。同事們偶爾也會去馬師傅那里掐一兩根綠蘿插在瓶中,只要有水就能活,擺在辦公桌前又養眼又能凈化空氣。
生機勃勃的“小園子”怎么能少得了魚呢,每一只都獨一無二的金魚還有另一個好聽的名字——錦鯉。侍弄花草,換水養魚是馬師傅忙里偷閑最愛的事。看著它們從花苞到綻放,每天都有變化,那種喜悅是發自內心的,不僅是生命自己的蓬勃之路,也能在其中看到它們各自成長的努力。
馬師傅一直在撇放在床頭的小鬧鐘,還沒聊完,馬師傅就說:“不行,到點了,我得去做飯了。”心里時刻記掛的都是工作,因為他說:“不做飯,孩子們下班回來吃什么。”他就是我喜愛的馬師傅,質樸的馬師傅。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如今已經退休的馬師傅,雖然外表褪去了曾經的年少愛追夢,心底沉淀的卻是風雨滄桑過后的年輕心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