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將于5月1日正式實施,為大力倡導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4月23日,濟南市城管局組織了“城管開放日”活動,邀請市民代表、記者、志愿者等30余人走進濟南市第三生活垃圾處理廠,參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及有害垃圾暫存點等項目,親身了解生活垃圾“從哪兒來,到哪兒去”的過程,感受生活垃圾末端處置 “化腐朽為神奇”的景象。
垃圾變廢為寶:10噸垃圾≈3500度電 可供一個家庭用一年
參觀中,工作人員詳細介紹了第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主要流程、垃圾體量現狀及應對措施。在垃圾處理廠的中央控制室,市民親眼看到了垃圾焚燒的后臺控制情況,對垃圾焚燒有了全新的認知。“原來焚燒垃圾需要用到這么多技術,過程這么嚴格,真是想不到。”市民代表張秀香說道。
隨后,大家來到垃圾存放池,巨型機械“爪子”正在工作。隨著工作人員熟練的操作,張開的巨爪不斷地將已經發酵了5--7天的垃圾抓取、運送至焚燒爐。
這處讓人震撼的垃圾處理廠,占地面積約130畝,2018年8月16日開工建設,規模為1500噸/日。濟南市生活廢棄物處理中心辦公室主任曾慶良告訴記者,經過發酵的垃圾能失去30%的水分,并產生助燃的沼氣,這些“爪子”每一次的抓取量約10噸左右,經過焚燒后可發電3500度電,可供應一個家庭用一年的電量,進一步實現了濟南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處理目標,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有害垃圾處置:經處理后不會產生二次污染
眾所周知,今年5月1日,《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將正式實施。在濟南,垃圾分類為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以及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是其中非常特殊的一類,雖然數量不多,但危害卻不容小覷。
隨后,參觀人員來到全市唯一一個有害垃圾暫存點。記者在廠房內看到,有害垃圾共分為五類,分別是電池類、廢棄藥品類、廢包裝物及其他類,每一類都有自己的放置區域。
“像廢棄電池,根據《危險廢物填埋標準》填入危險廢物的填埋場;再如廢棄燈管,燈管里的汞蒸氣屬于重金屬物質,對人體危害非常大,如果不進行特殊處理直接填埋或焚燒,會對土地和空氣資源進行影響。汞蒸氣進行無害化處理,對玻璃管進行一定的回收利用;過期藥品和廢包裝物進行無害化焚燒,焚燒后的殘渣進行填埋。這樣焚燒后進行填埋,對生活環境不會產生二次污染。”山東中再生股份有限公司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環保管家二部副經理盛廣鴻介紹道。
據了解,有害垃圾的收運是按照“居民分類投放——社區分類收集——區縣分類中轉——市級分類暫存處置”模式開展有害垃圾分類工作。當前,全市配置有害垃圾收集桶1萬余個,專用收集車輛31輛。盛廣鴻說道,濟南市有害垃圾暫存點自2019年11月投用以來,已累計暫存廢燈管、廢電池、廢藥品、廢包裝物以及其他有害垃圾31.1噸,按照危險廢棄物運輸及處理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已安全轉移處理30噸。
數量如此龐大的垃圾都是如何處理的?濟南的垃圾處理能力能否滿足現實需要?垃圾處理方式是否環保?……參觀前,這些問題想必是每一位濟南人關心的問題。而參觀后,一些市民直言,“沒想到,垃圾處置方式如此環保,還能焚燒發電,和自己想象中的垃圾處理不一樣。”
“第一次親自走進垃圾處理中心感到非常震撼,得益于科技的發展,垃圾處理中心不像自己想象那樣臭氣熏天、塵土飛揚,而是整潔有序,多個處理過程采用機器自動化、電子化、信息化。”全國道德模范、省人大代表房澤秋表示。
此外,濟南市政協委員、市垃圾分類形象大使劉衛群提議道,希望能深入推廣“垃圾分類”知識普及,營造全民共識、互相監督、獎懲并舉的社會氛圍。同時,可以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優勢,在條件成熟的社區安裝各類現代化垃圾分類回收站,讓居民通過投放可回收垃圾獲得積分,以此換取相應的生活物品,采用以獎代補的方式,提升居民參與熱情,逐漸摒棄不良生活習氣,提升居民文明素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