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燒發電行業自2019年駛入“快車道”以來,其產能增速令業內人士嘆為觀止。隨著“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國補退坡塵埃落定,垃圾焚燒發電行業似乎進入“冷靜期”,而“十四五”規劃閃亮登場后,“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則又開啟了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新征程。面對日益趨嚴的環保要求與監管力度,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這一細分領域如何健康發展?進入“十四五”后,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在這條“黃金賽道”上又如何平穩向前?在2021上海環博會上,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粵豐環保”)副總裁張超結合公司多年發展與北極星環保網分享了他對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看法和理解。
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 副總裁 張超(左)
行業“緊箍咒”加碼 達標排放是關鍵
2017年,《關于生活垃圾焚燒廠安裝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設備和聯網有關事項的通知》中要求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全面完成“裝樹聯”三項任務,本意是規范行業健康發展,但因公眾獲取數據難度大、排放數據來源存疑、未見處罰等因素,使得一些企業始終“渾水摸魚”,沒有將實時數據監測落到實處,政府監管仍存在盲區。
2019年,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新建項目數量猛增,國家對其監管愈發嚴格。
2020年1月1日起,《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監測數據應用管理規定》正式施行,《規定》在征求意見階段就曾引發業內人士的廣泛熱議,因其明確了自動監測數據可用于環境執法,如“電子警察”般的存在,為垃圾焚燒發電行業裝上“緊箍咒”。
“從行業角度來講,這一規定的實施,標志著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環境管理進入新階段,行業從‘要我守法’向‘我要守法’轉變,促進了行業的“優勝劣汰”,使得競爭更加理性化,從而降低“鄰避效應”風險,實現高質量發展”,張超向北極星環保網表示,“對垃圾發電企業來講,監管力度不斷加強,可以促進垃圾發電企業治污技術革新,從而確保垃圾發電廠規范運行,達標排放”。
達標排放是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必須守住的一道紅線。粵豐環保從進入垃圾焚燒發電行業之日起就立下“質量強企”策略,制定嚴苛的建設標準,焚燒爐、余熱鍋爐、煙氣處理、污水處理、控制系統等關鍵設備設施均選用行業一流產品供應商。粵豐環保的垃圾焚燒發電廠運行參數參考歐盟的環保標準,眾多數據遠低于國家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中要求的排放限值,其中僅在廣東一個省份就有6個項目被評為國家“AAA”級垃圾焚燒發電廠(行業最高等級)。
目前我國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14)中,氮氧化物的排放指標為250mg/m3(以下同為24小時均值),而河北與海南則規定120mg/m3,河南提標到100mg/m3。最嚴地標的深圳,則要求80mg/m3,這一數值,在天津《生活垃圾焚燒大氣污染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中也有體現。
業內人士郭云高認為,“超速提標”迫使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進入“奪命賽道”,高標準意味著高投入,胡亂提標將導致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只能嘗試各種技術工藝,甚至把工廠變成了實驗室。長此以往,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必將深受其害。
“超低排放”是趨勢,但短期內“超速提標”如果不與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匹配則可能會對行業發展造成傷害。張超同樣表示,業內出現的“超低排放”甚至“近零排放”的聲音,無疑對垃圾發電企業提出更高要求,合理提標對行業會產生積極促進作用,提標的關鍵條件在于要與所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匹配。在當前補貼退坡局勢已定的大環境下,要解決好企業環保投入及運營成本合理分擔問題,否則反而不利于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碳交易利好對沖國補退坡 降本增效為重點
還沒從“十三五”補貼退坡大局已定的“冷靜期”回過神來,“十四五”一開局,就迎來碳交易政策利好。垃圾焚燒發電行業“補貼退坡”撞上“碳交易”,會摩擦出怎樣的“火花”?張超表示,垃圾焚燒發電對碳中和發展有積極的貢獻,對垃圾進行無害化及減量化處理的同時,產生綠色能源、減少垃圾填埋場產生的甲烷,是環保行業細分板塊應對碳中和的重要力量。碳交易及綠證交易市場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可對沖“國補退坡”對垃圾發電項目收益帶來的影響。
垃圾焚燒行業發展日趨成熟,在張超看來,國補退坡對于部分運營能力較弱、環保排放不達標、議價能力不強的小型垃圾焚燒企業會有較大沖擊;而對具有技術+資金+運營能力等多項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而言,則意味著行業整合機會——通過管理輸出、并購擴張等方式提升自身市場占有率。
如何應對國補退坡給企業帶來的利潤下滑,張超從兩方面提出了解決方案,一方面是通過技術進步提升運營效率,開展碳減排技術研發與應用,通過內部精細化管理來降低生產運營成本。另一方面,積極關注國家有關碳交易、“綠證”交易政策,做好參與交易的準備工作。
粵豐環保作為一家深耕垃圾焚燒發電行業近20年的企業,積累了豐富的項目運營經驗,近年來不斷通過技術革新提高噸垃圾發電量和延長設備運營周期,在保證排放達標的前提下,合理降低環保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從而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2020年,粵豐環保累計焚燒處理垃圾717萬噸,對應減少煤炭消耗7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73萬噸。若我國碳交易市場機制發展成熟,預計CCER交易將給企業總營收帶來可觀的盈利空間。
賽道提速 垃圾焚燒處理全鏈條布局成趨勢
據公開數據顯示,到2025年,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無害化處理能力將達100萬噸/日。相同發電量下垃圾焚燒碳排放是燃煤的0.335%,預計年減排量超一億噸,CCER或為垃圾焚燒行業帶來增收近30億,“十四五”規劃正式開啟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黃金賽道”。
“無論是從市場空間增量,還是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來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細分賽道仍在提速前進”,張超向北極星環保網表示。
據分析,垃圾焚燒仍是“十四五”期間國家大力推進得生活垃圾處理方式,隨著東部沿海以及一二線城市焚燒發電市場飽和,未來中西部地區以及縣鎮將成為垃圾焚燒發電主戰場。
“市場下沉對于垃圾焚燒發電企業來講,面臨多重考驗”,張超分析到,市場下沉意味著企業可能面臨投建產能偏小、政府財政支付能力偏低、垃圾熱值不高甚至混裝等問題,真正考驗企業的財力、技術、運營水平等多方面能力。
面對考驗,粵豐環保已做好了準備。
作為全國最大的非國有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粵豐環保半數項目位于廣東,垃圾熱值及垃圾處置費高,具有先天區域優勢;與此同時,粵豐環保專注于垃圾焚燒發電業務,擁有行業領先的精細化運營管理優勢;多年來,粵豐環保踐行企業責任,深研技術改造,降低運營成本。得益于以上優勢,2020年粵豐環保實現營收近50億港元,凈利潤大幅增長。
在保持存量穩定發展的同時,粵豐環保也在未雨綢繆,探索新的業務增長點。
面對國家政策調整和行業發展趨勢,粵豐環保已經著手謀劃新的發展布局,在業務模式輕重資產并舉。保持原有競爭優勢的同時,積極拓展垃圾焚燒產業鏈上下游的業務,包括前端垃圾收集、分類、轉運,以及后端爐渣處理和飛灰填埋。
目前,粵豐環保產業鏈前后端發展態勢良好,旗下擁有專注城市清潔和環衛一體化業務的上市公司——香港莊臣控股有限公司以及四川佳潔園公司,同時還擁有專注后端處理的爐渣廠和衛生填埋場。積極推動智慧城市管理等輕資產業務,利用智能技術發展一體化業務以及路面智能停車管理服務。
張超強調,粵豐環保作為中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龍頭企業,始終踐行強企責任,旗下已投產項目均主動承擔環保宣教義務。粵豐環保展示面積達5500平米的環保主題展館已于2018年6月正式開放,是政府機構、環保組織、企業及公眾交流綠色發展理念的互動平臺。
未來,粵豐環保將秉承“團結奮進,追求卓越”的企業理念,繼續深耕垃圾焚燒發電業務,在輕重資產并舉業務模式下,開發智慧城市管理和低碳發展等其他相關業務,借助數字化手段實現各種生活場景節能減排,為中國早日實現“雙碳”目標,貢獻自身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