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垃圾發電網獲悉,河源政協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河源市垃圾焚燒發電站建設,盡快實現市生活垃圾全量焚燒的提案》,提案建議,加快建設河源市垃圾焚燒發電站,盡早實現市生活垃圾全量焚燒。
提案第20220116號
題目:關于加快推進我市垃圾焚燒發電站建設,盡快實現市生活垃圾全量焚燒的提案
提案者:劉萬才,張曉清
案由:
國家發改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中指出,全面推進焚燒處理能力建設。生活垃圾日清運量超過300噸的地區,要加快發展以焚燒為主的垃圾處理方式,適度超前建設與生活垃圾清運量相適應的焚燒處理設施,到2023年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廣東省生活垃圾處理“十四五”規劃指出:到2025年底,全省焚燒能力占比達到80%以上;珠三角地區城市爭取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粵東西北地區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能力占比65%左右,鼓勵有條件的城市盡早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提高資源化利用水平,實現生活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重點。
我市生活垃圾截止目前仍為市縣填埋場統一填埋處理,完全依靠衛生填埋,遠未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市區、東源縣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雖然完成招標還處在建設初步階段,且目前我市諸多填埋場已經或很快將達到設計庫容,由于長期超負荷運行,環境風險和安全隱患問題突出,大部分需重新擴建或整改。目前衛生填埋的處置方式已不滿足人民對環境衛生標準的需求,加快建設全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盡快實現市生活垃圾全量焚燒,高效節約利用現有的填埋場庫容這一寶貴資源,是解決我市垃圾處置難題的最佳選擇。
一、全國及廣東省生活垃圾處理的現狀及趨勢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已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的三種垃圾處理方式:衛生填埋、高溫堆肥和焚燒處理各有優劣。但在城市土地資源日益稀缺、處理方法無害的現狀下,焚燒方法逐漸成為主流垃圾處理方法。
2020年6月10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發布會上提到,“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2011-2020年),我國垃圾焚燒廠的數量增加了303%,焚燒處理量增加了577%。根據住建部發布《2020年城鄉建設統計年鑒》,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1287座,其中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644座,生活垃圾焚燒廠463座,其他處理設施180座;而2017年末,全國各類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共計940座,其中填埋場657座、焚燒廠249座、其它處理設施37座。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快速增加,以堆肥處理為主的各類綜合處理、衛生填埋處理場的數量和處理能力在迅速降低。其中廣東以159臺垃圾焚燒爐、日處理生活垃圾86643噸居榜首。
截至2021年8月,廣東省珠三角地區生活垃圾焚燒占比達75.4%,深圳、惠州、東莞、潮州等市已經實現“日產日清”全焚燒,但粵北地區垃圾焚燒占比僅為41.1%,而河源、云浮兩市垃圾卻是零焚燒,完全依靠填埋。
二、河源市生活垃圾處理現狀
(一)河源市各縣區人口垃圾基本情況
根據河源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市常住人口為2837686人,其中源城區常住人口為703607人,紫金縣常住人口為551095人,龍川縣常住人口為595471人,連平縣常住人口為285224人,和平縣常住人口為353903人,東源縣常住人口為348386人。根據調研及參照人口統計測算,河源市城區及各縣區垃圾量每天生活垃圾進場量數據大致如下:市城區1000噸/日;紫金縣420噸/日;龍川縣580噸/日;連平縣180噸/日;和平縣280噸/日;東源縣400噸/日。
(二)市垃圾焚燒設施建設滯后,填埋場不堪重負
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廣東省開展了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指出我市垃圾焚燒項目建設嚴重滯后,城區生活垃圾填埋場已填滿封場,每天城區近千噸生活垃圾外運處置。
我市于2016年開始謀劃推進市城區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市轄各縣區垃圾焚燒項目隨后也陸續啟動推動工作。2018年,我市6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正式納入國家生物質發電“十三五”規劃布局(河源、東源縣、和平縣、龍川縣、紫金縣、連平縣熱力發電廠)。但市縣項目起步階段雖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諸多原因,前期工作進展較為緩慢,近期東源縣、河源市區項目終于開始進入工程推進階段,可謂起步早,落地晚。受此影響,河源市大多生活垃圾填埋場長期超負荷運行,環境風險和安全隱患問題突出。特別是市區填埋場庫滿停運,城區每天近千噸生活垃圾臨時長途轉運到東源縣仙塘、燈塔填埋場應急處理,帶來較大環境壓力和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導致仙塘填埋場需要提前啟動填埋場二期建設工作,燈塔填埋場的處理能力已經極為飽和,適時也將啟動二期工程。若焚燒設施不加快建設的話,填埋場擴建工程將面臨投產后迅速填滿,而且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站投產后飛灰填埋處置能力將得不到保證,填埋場將又不得不面臨重新選址。
三、垃圾焚燒發電特點分析
結合我市生活垃圾處理實際需求,綜合考慮技術、環保、經濟效益等因素,我市應盡快建設垃圾焚燒發電站,盡快實現市生活垃圾全量焚燒。
(一)技術可靠先進
垃圾焚燒發電處理技術成熟可靠,應用廣泛,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程度高,已成為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
(二)環保標準高
2015年起,國家實施《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14),全面提高垃圾焚燒廠設計建設運營標準,焚燒廠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達歐盟2000標準。近年,廣東地區新建的生活垃圾焚燒廠項目均采用歐盟2000標準。從實際運行效果看,近年我省新建成的生活垃圾焚燒廠建設標準高、管理水平好,其穩定運行效果十分良好,個別污染物排放指標還優于歐盟2000標準,其整體環保及工程效果遠好于衛生填埋場項目。
(三)綜合效益明顯
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用地僅需垃圾填埋場占地的1/3,垃圾焚燒減量化、資源化處理之后,可以有效延長垃圾填埋場的使用壽命,節約大量土地,取得巨大的環境效益。據測算,噸垃圾發電量按300度計算,日處理垃圾1000噸,可實現每天發電量約30萬度,扣除15%的廠用電外,其余電力上網銷售,可供約7萬人/天使用,約占目前河源市城區常住人口的1/10。
建議:
隨著河源市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生活垃圾產量不斷增加,現有的垃圾處理設施已不能滿足新時期環保發展的要求,新建焚燒發電項目還處在建設初步階段不能投產,為慎用少用現有的填埋場庫容這一寶貴資源,加快建設我市垃圾焚燒發電站,盡早實現市生活垃圾全量焚燒,建議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健全有利于加快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的工作機制。相關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部門協調配合,落實政府主體責任,上下聯動,形成工作合力。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指導并協調解決建設過程中的重大問題。明確落實機構和責任分工,加強督導,確保已招標的項目穩定落地、有序建設運營,未招標的縣區項目有序推進。
二、加大政策支持
有關部門要對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各項工作給予政策支持。對于列入專項規劃的項目,發展改革部門在職能范圍內給項目前期工作予以支持;住房城鄉建設、自然資源、林業、城市綜合管理部門加強行業指導;自然資源部門優先安排用地計劃指標,加快核發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生態環境部門做好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有關服務工作;林業局優先安排垃圾焚燒項目用林指標。
三、加強資金保障
各縣(市、區)財政要加大對生活垃圾轉運設施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加快建立城鎮一體化生活垃圾分類體系,針對每一類生活垃圾設置相應的收運系統和處理系統,從源頭完善生活垃圾的資源化回收利用體系,保障城鄉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的運行。鼓勵技術成熟、資金實力雄厚的專業化生活垃圾處理企業利用PPP和BOT等方式建設、運營城鄉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支持社會資本投資、參股建設、運營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鼓勵利用銀行貸款,促進投資主體與融資渠道的多元化,推進城鄉生活垃圾處理產業化、市場化進程。垃圾焚燒發電作為市政基礎設施運營質量至關重要,在選擇項目運營單位時要嚴控資格,選擇有實力、負責任、高水平的企業承建運營。
四、統籌考慮,分步實施
我市應以有序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為框架,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抓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契機,加快綠色低碳發展步伐,以更高標準、更高效率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打造成河源市的標桿工程,推進“示范區”、“排頭兵”建設。河源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要做到統一規劃、統一部署、分步實施,有序發展。預計河源市2023年年底前建成市區熱力發電廠項目(垃圾焚燒)、東源縣綜合資源利用中心項目;2024年前建成龍川縣、紫金縣生活垃圾發電項目,屆時全市統籌、區域共享,垃圾可實現“日產日清”全量焚燒。在已開建的項目可以先奮力完成階段性主體工程,確保垃圾提前投燒,緩解垃圾填埋壓力,高效節約利用現有的填埋場庫容,然后朝總體外觀竣工目標前進。
五、加大宣傳引導,強化監督監管
通過新聞媒體、電視廣播、報紙、微信公眾平臺等公共媒介大力宣傳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意義,及時報道項目工作進展動態和成效,增強社會公眾對項目的認可與支持,做到群策群力,集思廣益,為項目提供強大的輿論保障。采用先進技術強化信息的披露與監管,提高項目建設運營水平,通過完整、可靠、精確的硬件平臺加強公眾輿論監督,搭建政府、企業、公眾的溝通交流平臺。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水平已經成為反映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經濟實力、科技實力以及城市管理者的環境意識和現代意識的標志。河源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作為市政公用基礎設施中的重要一環,能有效地解決城市垃圾污染及資源回收問題,為河源營造一個整潔的城市市容環境,使城市面貌、生態環境得到較大的改善。改善了投資環境和生活環境,必將進一步吸引境內外投資者,對實現河源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