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已到了水稻抽穗揚花的時候。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區孤店子鎮大荒地村,稻田綿延鋪展,連成一片綠色的波浪。仔細瞧瞧,這波浪中還藏著現代化的灌溉設備。
“看這長勢,今年又是個豐收年啊!”大荒地村東福米業負責人劉延東在該公司的監控室說。靠著稻田里的攝像頭、傳感器等設備,東福米業工作人員能實時監控水稻生長情況和環境的溫濕度,并且能遠程控制節水灌溉和稻田增氧設備。“水稻種植現在都自動化了。以前農民種地靠老天爺賞飯吃,現在咱們能自己創造條件了。”劉延東說。
大荒地村位于吉林市北部,面積10平方千米,轄6個自然屯9個村民組,共有900余戶居民。2010年,大荒地村黨總支和東福米業黨支部開展村企聯建共創活動,成立聯合黨委,計劃通過土地流轉擴大大荒地村水稻種植規模,把水稻種植加工發展成村里的支柱產業。
當時的大荒地村,11個臺區的配電變壓器總容量980千伏安,線路也已經老化。刮風下雨時,村里常常停電,對生活生產有一定影響。
考慮到東福米業的發展需求和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吉林供電公司把孤店子鎮農網改造納入2013年農網改造項目,于2014年完成孤店子鎮農網改造。改造后,大荒地村共有6臺箱式變壓器,總容量增至2945千伏安,供電半徑大幅減小,供電可靠性顯著提升。
農網改造完成后,產業發展用電更有保障,東福米業增加了許多電氣化設備,開始建設電氣化、智能化程度較高的高標準農田。目前,東福米業共有高標準農田6800畝、電氣化大棚50個、糧食產品電烘干生產線2條、電氣化倉庫2座。
“原來都是用煤烘干,現在改成電烘干了,一年下來烘干這方面就能節約1.5億元的成本。”劉延東說。現在東福米業為大荒地村和周邊村屯村民400余人提供了工作崗位。村民不光能獲得土地流轉的收益,還能在家門口打工賺錢。
“以前我家15畝地,年景好能掙7000多塊。現在租給東福米業一年光租金就1萬多塊,還省心。我們在這兒打工一個月還給2400塊,一年比之前能多掙3萬多塊錢。”在流水線上包裝產品的村民李娟說。村企共建后,村集體年增收30萬至5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增加至2.6萬元。
現在的大荒地村,家家戶戶住上了有大落地窗的樓房,瀝青路、水泥路平整開闊,還有大大小小的各類商鋪。2012年開始,大荒地村開展集約化管理改造,村民搬遷上樓,村里從原來的兩條水泥路變成了三橫兩縱的瀝青路和一條水泥路,村域范圍內種植景觀樹2000余棵,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生活品質日漸提升。
“冰箱、彩電、洗衣機、微波爐這些家用電器,我們家都有,一起用都沒問題,也不用擔心狂風下雨的時候跳閘了。”村民張銳說,自己一家是不用進城也過上了城市生活。
2017年年末,大荒地村村支兩委和東福米業將鄉村旅游發展與地域特色資源結合起來,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吉林供電公司為滿足產業發展需求,為大荒地村新增了13臺箱式變壓器,總容量5990千伏安。現在,大荒地村旅游產業發展蒸蒸日上,平均每年吸引各地游客50萬余人次、收入2000余萬元,為村民就業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大荒地村地不荒,落地窗前稻花香。”這句順口溜就是如今大荒地村的真實寫照。
(吉林供電公司供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