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黝黑的臉龐、魁梧的身材,一見客戶就是滿臉的微笑;一頂藍色安全帽、泛白的藍色工作服、一雙解放膠鞋、一個印有“為人民服務”的綠色工具包,就是他工作時的“標配”;他風里來雨里去,奔走在轄區的鄉間小路和田埂上,客戶就是他的親人和朋友;他37年如一日戰斗在供電服務第一線,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和熱血奉獻給他一生最摯愛的電力事業;他管理轄區內的所有臺區線損指標均合格,表計合格率達到了99.99%,轄區內2614戶客戶沒有一個不認識他,數年轄區無一筆投訴。他就是國網平昌縣供電公司響灘供電所員工陳兵。
“鐵腳桿”的由來
陳兵作為響灘供電所的一名供電服務網格管理員,他時刻把把工作和客戶放在第一位,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你用電、我用心”的莊嚴承諾。他負責14臺變壓器及線路的運行維護、2614戶居民的供電服務,轄區地廣、客戶分散,而陳兵不會騎摩托車也不會開車,只能徒步。他每天6時準時起床,簡單洗漱完畢后,便開上自己的“兩腳車”走鄉入戶,開始一天的工作。或跟老百姓聊聊天、宣傳安全用電知識和了解用戶的用電難題。或檢查用電線路、線路通道清理、排查線路安全隱患。他白天跑現場,晚上就到所里整理相關資料,在他從事供電事業的的37年里,他硬是靠著自己的雙腿丈量了轄區內的每一個角落,用心服務客戶1萬余次,步行將近10萬公里,穿爛100余雙解放膠鞋,同事們都說他的腳桿是“鐵腳桿”,“鐵腳桿”的綽號也因此而得名。
深夜里的“亮燈”
還記得是在一個隆冬的夜晚,寒風呼嘯還夾雜著大雨。晚上10點半,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吵醒了正在睡夢中的陳兵。“老陳,我家里突然沒電了,這又冷又下雨沒電可咋辦啊?”響灘南木村村民陳坤林在電話中焦急的說道。接完電話,陳兵不顧家人的勸阻,收拾好工器具和材料,打著雨傘,踏著泥濘的山路,一腳深一腳淺向陳坤林家趕去,經一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深夜12時終于來到了陳坤林家中。
“老陳,真沒想到這么大晚上,還下著雨,你都趕過來了,太謝謝你了”“看,你身上衣服都全打濕了,把外面的衣服脫了我給你烤一烤”陳坤林一打開門看見陳兵冒雨趕來,激動不已,緊緊握住陳兵的手連聲致謝。陳兵把臉上的雨水擦干,也顧不上換掉被雨水打濕的衣服,便借著手電筒微弱的燈光對陳坤林家中用電線路進行檢查,發現是陳坤林用電取暖器烤火,導致表的進出電線過載被燒斷。于是陳兵對進出線進行了更換,恢復了供電。當他看見客戶的家的燈重新被點亮,電取暖器散發出熱量,為陳坤林家人帶去溫暖時,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老陳,這么大晚上了,你就不回去了,明天吃了早飯才回去啊。”陳坤林真誠的挽留陳兵。“不用客氣了,我明天一早還要下鄉”,陳兵婉轉地謝絕了陳坤林的好意,迅速收拾好了工器具,便消失在隆冬漆黑的雨夜中,回到家中已是凌晨4點。
這只是陳兵服務客戶之中的一個縮影。他所管理的轄區的客戶都說,陳兵是真的為我們好,不管在什么時候,只要一個電話,他都會立即趕過來為我們解決用電問題,為我們分憂解難,給我們帶來光明和溫暖。
零投訴“真經”
“我是一個供電員工,為用電客戶服好務,讓客戶用上電、用好電是我應盡的職責。”這是陳兵經常說的話,他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在他不斷的努力和無私奉獻下,他所管轄的臺區從最差的逐漸變成了最好的,數十年沒有發生一筆投訴。在其他同事為投訴焦頭爛額時,他竟然數年實現了“零投訴”。于是有不少同事便來向他取實現零投訴的“真經”,管理上有什么竅門。他總是笑一笑,說自己沒有什么“真經”,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他說其實這個很簡單,只要你堅持“你用電、我用心”為民服務的宗旨,學會換位思考,把客戶當成自己的朋友、親人,設身處地為客戶著想,反過來客戶也就把你當做朋友、親人,這樣還有什么投訴可言?他在轄區內每個表箱上都貼有他的電話,只要用戶一個電話,無論是風雨天氣還是寒冬夜晚,他總是及時趕到用戶家中去處理,為客戶排憂解難,客戶自然就對他印象好了。他說平時要多到自己管理的轄區去轉轉,一則可以巡查線路,及時發現排除線路隱患,保障農網配網安全運行,減少線路跳閘和客戶停電次數。二則還可以跟用戶多溝通交流,宣傳安全用電知識,了解掌握客戶的用電需求,及時排查用戶家中用電隱患。這樣長期下來自然而然就跟客戶混熟了,他們就會把你當成朋友、當成親人。當他們有什么事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給你打電話,而不是打投訴電話。反過來說,如果客戶給你打幾次電話你都不接,愛理不理,也不及時處理,你說客戶有什么事情還會不會找你?會不會投訴你?幾句樸實的語言,卻道出了實現零投訴的”真經“。
“雖然我已經57歲了,馬上就要退休了,但我還是要干好自己的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崗,發揮自己的余熱,為平昌電力事業作出新的貢獻”。最后,陳兵對筆者如此說道。正是有千千萬萬個陳兵這樣的一線員工,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人民電業為人民企業宗旨,全心全意做好供電服務工作,讓客戶用上安全電、舒心電,推動著電力事業又好又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