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木匠工作時不慎把手表掉到滿是木屑的地上。他一面抱怨,一面撥動地上的木屑,想找回心愛的手表。許多同伴也提著燈幫他一起找,可都沒找到。等這些人都失望地走開后,木匠的兒子悄悄走進屋子,沒一會兒工夫,就找到了手表。木匠既高興又驚奇地問孩子:“你是怎么找到的?”孩子回答:“我只是靜靜地趴在地上,一會兒就聽到‘滴答滴答’的聲音,于是就找到手表了。”
從這個故事我們不難看出,慌亂和抱怨時尋找出路往往會迷失方向。不妨保持冷靜,學著對問題進行“冷”處理,或許出路就會出現在你面前。所謂“冷”處理,不代表工作不積極、不主動,而是在遇事后三思而行,不急不躁,做事有法,處事得當,最終順利解決問題。
我和愛人從事工種不一樣,都在國網縣供電公司工作,因工作常分隔兩地,主要靠電話溝通聯系。一次,我“見識”了他工作中的另一面:那段時間因現場工期緊、任務重,他的工作壓力格外大,整個人也變得焦躁不安。由于我們倆通話后相互之間沒有及時掛斷,我便聽到他急躁地喊道:“電線怎么還沒有放好?抓緊催啊!工期這么緊,再多加派人呀……”掛了電話,我有些擔憂,便給他發了個信息:先冷靜下來,再思考問題;熱愛工作,也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多年來,這樣的情景經常上演。慢慢地,我發現他的性格變得不再那么急躁了,處理問題更多的是冷靜溝通而不是簡單地“吼人”。欣慰不已的同時,也讓我感受到心態轉變對個人潛移默化的影響。
“黨建工作要考核了”“年底了,宣傳任務還沒完成”“孩子的學習成績又退步了”……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會面對形形色色的煩惱與壓力,但“著急上火”“鴕鳥埋頭”不是處理問題的最佳方式。遇到難題,我習慣用冷水洗把臉,面對鏡子默念:一定要冷靜,不能慌不擇路。冷靜之后,我條分縷析,細心梳理年初制定的黨建工作計劃,查缺補漏;聯系宣傳部門,借力展開新聞宣傳工作;對孩子多加關懷,幫他疏解心理障礙……逐項擊破問題后,發現這些曾令自己忙得雞飛狗跳的事,其實并不是什么天大的難事。遇到急事,用冷水洗把臉,來一杯花茶,靜思解決問題之道,再著手落實,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古人不止一次向我們展示行動的力量和冷靜的益處。古人嵇康的養生論對“心靜”有這樣的論述: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也就是說,無論冬冷夏熱,遇事都要心平氣和。(王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