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調研時強調,供電供熱事關經濟發展全局和社會穩定大局,是關系民生的大事。大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要帶頭保供穩價,強化民生用能供給保障責任,確保人民群眾安全溫暖過冬。
“以前春節我們全家想吃個牛肉火鍋驅驅寒都要自己找煤炭生火才能吃上,現在不要說吃火鍋了,家電全開都不是問題。”提起近年來的春節,貴州省盤州市樂民鎮樂民村村民吳亞東笑容滿面,訴說著農網改造給他的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海南省儋州市王五鎮枝根村村民謝壽昌介紹,當地每個村都有一天為“拜年日”,各種電器設備常在那天一齊用電,“過去過年常停電,現在過年沒再停電了!”……
近年來,為了讓千千萬萬吳亞東、謝壽昌這樣的農民群眾能夠放心用電、溫暖過冬,南方電網公司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成立了以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領導小組,把頻繁停電、低電壓整治納入各級黨組織重點工作,建立書記、委員掛點督辦機制,扎實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確保整治工作取得實效。同時,為確保農網工程有效落地,各級單位促請政府建立了市、縣、鄉三級聯動機制,將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納入地方政府的重點任務和督辦事項,實現政府主導、協調工程建設的良好局面。特別是近年來,南方電網公司多次加強部署,從頂層設計層面強力推進,加強政企合作和結對幫扶,用心傾力、枝葉關情。如今,南方五省區實現智能電表、低壓集抄全覆蓋,機井通電和自然村通動力電全覆蓋,農網更加堅強,農村缺電、限電等“卡脖子”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健體——大刀闊斧推進農網改造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電網線路和設備是供電系統的核心和基礎。健體強基,就是針對農網薄弱問題,進行農村地區供電設備的更新換代及配電網網架加強,從根子上解決問題。
如何加強配電網網架?規劃問題事關當下“堵點”解決和長遠發展,首當其沖。近年來,南方電網公司制定了《加快推進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建設攻堅工作方案》和《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加大“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的投資建設力度,緊緊扭住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的目標任務,加強農網項目建設進度管控。南方電網公司戰略規劃部規劃管理主管葉琳浩介紹,“我們加強規劃方案的優化修編和農網三大指標統計跟蹤,按月度召開重點工程協調視頻會議,動態跟蹤和檢查各單位農網改造升級完成情況,及時指導、協調解決存在問題,確保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建設順利推進。”
“這幾年來公司高度重視,推動了生產與規劃的高度融合統一,把基層發現的‘問題庫’變成規劃的‘項目庫’,這就推動了電網建設有的放矢地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的問題,電網建設和規劃水平在源頭上得到了保障。”南方電網公司生技部配網管理高級經理余文輝介紹“運規合一”帶來的顯著變化。在云南,云南電網公司積極落實“生產主導、規劃先行”理念,先后印發“運規合一”工作方案、“一縣一可研”工作要求,修編規劃技術導則等管理及技術標準,調整成立縣區級計劃生產部,配套“降低電網風險和解決配網突出問題三年攻堅行動”,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云南電網公司生技部配網科高級經理張貴鵬介紹,“以前昆明官渡片區負荷重、用電受限,我們通過‘運規合一’,從規劃、生產、營銷、調度、基建等方面加強橫向協同、找到問題根源,決定建設110千伏石虎關變電站。該變電站于2021年投運,有效解決了該片區5條10千伏線路重過載及客戶用電受限問題。”
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近年來,有力的資金保障讓南方電網公司供電區域農村電網網架越來越“靠譜”。“十三五”時期,南方電網公司以加強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和提高電力基本公共服務為重點,電網投資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和脫貧摘帽地區傾斜,完成農網投資1896億元,全面完成7665個小城鎮中心村電網改造升級、4709個機井通電和262個貧困村通動力電三大攻堅任務,完成“三區三州”、抵邊村寨農網改造升級攻堅建設……“我們是銅仁地區最后一個通電村,以前雖然通電了,但一到過年村里電爐用多了或下雪,幾乎百分百停電,好幾年過年從初一到初七都是烤碳火點蠟燭。2018年,我們村進行了徹底的農網改造,這幾年過年,幾乎沒停過電。”今年過年,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思渠鎮高山村群眾楊昌碑高興得很,在他的生活里,春節“百分百停電”的時代已遠去。
強心——建立規范化管理長效機制
神之于質,猶利之于刃。管理問題是繼網架之后,至關重要的“軟件”問題。
“我們已經連續三年出臺保領先強弱項補短板的供電質量提升綜合方案,把國家戰略和公司戰略、地方實際結合起來,分門別類地提出了相關舉措。以供電可靠性為抓手做牽引,主要解決了大幅度減少計劃停電、故障停電時間等幾大問題。”余文輝介紹,南方電網公司還針對超長線路和頻繁停電線路開展專項整治。“每年我們都會采取各級黨支部掛點督辦重點線路的方式,從網公司開始,到省公司、地市公司和縣區局,把最嚴重、跳閘最多的線路一一掛點督辦,每年這條線路對比上一年度的停電時間,停電下降幅度最少35%,多的超過70%。公司生技部黨支部掛點的頻繁停電前十線路的停電次數同比平均下降37.59%。”南方電網公司生技部電力可靠性主管孫奇珍說。“揭陽供電局10千伏葵潭林場線2020年故障頻發,頻繁停電情況嚴重。2021年3月,經過網公司生技部、省公司生技部以及揭陽供電局領導分別掛點,2021年林場線基于用戶感知的停電次數降幅達81.82%,未發生永久故障跳閘,故障停電次數降幅高達100%。”南方電網科學研究院配電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潘姝慧介紹。
“南方電網公司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推行‘四個標準’建設管理模式,覆蓋到配電房、電纜、架空線、箱變等所有農配網類型,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實現可復制式標準建設。”葉琳浩介紹。除此之外,南方電網公司還針對農網改造升級任務重的地區,建立“創一流”結對共建、“補短板”結對攻堅的幫扶機制,組織開展“到省、到市、到縣、到班組”的全方位幫扶,持續深化“廣州—怒江”“深圳—迪慶”“廣東—海南”等“補短板”結對攻堅交流工作機制,促進技術和管理水平提升。
各分子公司在南方電網公司的統籌指揮下因地制宜,在規范化管理方面各出實招。在貴州,通過推廣“集約化+網格化”管理模式,對配網運維、營銷服務工作進行統一調配和管控,變“分散式”管理為“一站式”管理。通過全面啟動10千伏配網線路精益化排查整治專項工作,有效降低故障率,推動配網生產管理從粗放向精細轉變;在云南,面對山區面積占全省總面積93%、配網線路占比達70%的現實,云南電網公司出臺配網“三統一、兩強化”管理優化總體方案及配套實施方案,進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搶修,實現10千伏配網專業化管理。同時通過大抓基層、大抓支部,抓牢配網管理提升的直接責任主體,全面提升配網管理水平。
智腦——技術賦能提升效率
給農網運維插上科技的翅膀,其運維效率將得到幾何倍的提升。
“利用數字化技術推動,現已初見成效。如2022年春節到現在,我們每天都會發布重過載和低電壓清單,已經精確到每個臺區,告訴每個單位要整治哪個地方。心中有數才能夠手中有招。”余文輝介紹,近年來,南方電網公司不斷推動配網自動化、配網透明化,運維效率得到極大提升。“賓陽供電局在春節期間每天將上級發布的重過載低電壓臺區清單按照責任單位同步傳遞到各個供電所,各供電所值班人員通過這份清晰明確的臺區清單進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有針對性的整治措施,及時對臺區采取測溫巡視,發現隱患并及時消缺。”廣西電網公司賓陽供電局生技部經理盧曉玲說。在南方電網公司的指導推動下,作為分子公司,不斷實現新的發展。
山區農網線路停電故障點能不能精準定位?能!廣東電網公司基于新一代寬帶載波技術,實現臺區低壓設備的可觀、可測,電流、電壓、負荷等用電信息全知曉。當發生停電事件時,供電人員第一時間就能感知到用戶停電范圍,準確研判故障區段,足不出戶便已運籌帷幄,大大縮短復電時間。
哪個臺區出現了重過載情況能不能一目了然實時跟蹤?能!2021年,貴州電網配電網運維管控平臺正式上線運行,超過36萬臺配電變壓器全部接入,實現配電網臺區重過載、線路故障等10多項配網數據信息的實時跟蹤監測、提前預判、綜合分析、及時發布。現場核查率減少30%左右。
配網能不能自愈?能!近年來,南方電網公司大力推進配網自愈建設,實現故障點自動定位、隔離,自動恢復非故障段供電。以往線路發生故障后,人工查找故障點、隔離,平均需要2—6小時,投入自愈后配網故障復電時間降低到5分鐘甚至2分鐘以內……廣州山區面積較大的從化地區,自愈減少的平均停電時間達到0.807小時,約占其全年停電時間的70%。配電自動化已成為公司配電域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礎,有力保障了供電可靠性及全要素生產率的持續提升。
農村電網配電網覆冰能不能技術融冰?能!除了在主網推行直流融冰外,貴州電網公司還積極探索交流融冰和方式融冰等新技術,對配電線路開展融除冰工作,極大提升除冰質量和效率。
無人機、智能巡檢機器人、智能開關、智能自愈、配網自動化、計量自動化……一張安全、可靠、高效的鄉村現代化電網正在緊密織就,讓技術為提升效率深度賦能。
除了保障老鄉們溫暖過冬、明亮過新年,可靠的電力供應還為扮靚新農村、富民產業興提供了強大支持。海南電網公司250億元農網投資助力“美麗海南百鎮千村”、50個特色小鎮建設;廣東電網公司清遠供電局8.17億元改造清遠市清新區農網,助推該區成為廣東省桂花魚重要產地……近年來,南方電網公司砥礪深耕,以實際行動對人民需求進行著深切回應。全面持續推進的農網改造升級,使生產力水平實現迭代、換擋、提速、升級的“質”的躍遷,換來的不僅是一串串變化速度驕人的數據,還帶來了電力工作者的作業效率、精氣神,老百姓用電質量、滿意度的真正提升。
人民電業為人民,這是一個電網企業的根本宗旨與不懈追求,它印證著過去的風雨兼程,也吹響了再上新征程的奮進號角。
南網傳媒全媒體記者 劉洋洋 通訊員 王春山 殷浩欽 楊紹豪 陳欽榮 黃愛凌 孔德淇 楊雅潔 莊楚瑜 朱玉 謝國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