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氫能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進步迅速,地方政府和企業熱情高漲。”在12月1日召開的張家口長城•國際可再生能源論壇(2020)上,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簡稱“氫促會”)會長魏鎖指出,當前,我國氫能產業發展勢頭迅猛,預計在“十四五”末,氫燃料電池車的成本將與傳統燃油汽車趨平,氫能制取、儲運、加注等技術將同步發展。
魏鎖指出,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環保減排壓力巨大,已影響到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同時,油氣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2019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升至72.45%,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到45.2%,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能源戰略安全的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在此情況下,要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保障能源供給和戰略安全,并實現2030年碳排放達峰值、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能源體系將面臨需求增長和碳排放下降的雙重壓力,轉型發展壓力陡增。”魏鎖認為,政府層面勢必加強推動碳減排政策力度,鼓勵與約束雙向發力,加快能源革命步伐,加速清潔能源發展。
在魏鎖看來,發展氫能產業,能夠帶動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的規模化發展,對我國減少油氣對外依賴,提高能源安全水平、減少大氣污染排放、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好家園,有著重大現實意義;同時還將帶動能源科技創新、能源結構調整、能源體系變革和可再生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對我國能源體系的高質量發展、高能耗產業清潔轉型、高端裝備制造以及汽車等產業創新發展,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自去年3月,氫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我國氫能發展熱度越來越高,技術進步也不斷加快。據魏鎖介紹,目前,已有約40個綠氫項目在推進之中;氫燃料電池使用壽命已達到12000小時,部分價格已降至每千瓦2000元以下。
據了解,今年9月,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后,各地申報“示范城市群”熱情高漲。魏鎖認為,“示范城市群”將給氫能產業的發展帶來諸多利好。尤其在京津冀地區,資源、政策、產業、人才、技術優勢突出,市場規模大,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框架下,將會加快各類氫能發展資源聚集與整合,形成發展優勢。
其中,京津冀地區資源優勢尤為明顯。魏鎖表示,河北省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8000萬千瓦以上,太陽能資源可開發量約9000萬千瓦,有很大的開發利用潛力。僅張家口市域內風能、太陽能可開發量就達7000萬千瓦以上,資源優良,且靠近用能負荷中心。通過可再生能源開發——發電——制氫——高壓槽車、液化或管道輸氫,可將綠色氫能源源不斷地送往京津及本省城市和地區,成為未來京津冀清潔能源生產供給基地。
魏鎖指出,京津冀地區是京畿重地,肩負著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大責任,同時也是我國重要的能源消費地區之一,地區人口密度高、汽車保有量大,公路貨運比例高,聚集了大量的電力、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等高耗能產業,能源消費結構以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為主,環保壓力大。
“為了保持京津冀地區大氣環境質量,冬季京津冀及相鄰地區都會有限制生產和施工的情況,付出了很大的經濟成本。”魏鎖強調,京津冀地區亟需推動能源結構向清潔低碳轉型,實現經濟發展和污染防治同向而行,持續鞏固藍天保衛戰成果,并在大氣環境治理和能源清潔轉型中發揮帶頭和引領作用;與此同時,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也需要賦予新動能。他表示,發展氫能產業是能源結構清潔轉型的關鍵路徑,并將為區域科技創新、產業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氫能的制取、加工和輸送將為經濟發展增添活力,尤其是為資源豐富的偏遠欠發達地區帶來發展機會。”
不過,魏鎖同時指出,當前,氫能產業尚處于起步和培育階段,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急需明確氫氣的能源屬性,建立完善氫能許可、監管、監督體系;發展可再生能源就地制氫、離網制氫,降低供氫成本;重視支持電解水制氫、液氫、管道輸氫、氫安全等技術裝備研發制造;籌劃構建高壓氫、液氫、管道輸氫三位一體的綠色氫能供應網絡,為區域氫能推廣應用和產業發展打好基礎;制定具體政策,加快推進貨運重卡、物流輕卡、環衛、長途公交等領域的清潔交通替代,形成市場規模,促進產業鏈協調發展和成本快速下降。
魏鎖表示,通過政府主導、市場引領,政策支持與資本市場相結合,上下一致形成合力,快速形成市場規模,加速技術迭代,帶動氫能產業發展,為促進能源變革,打贏藍天保衛戰,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做出貢獻。(吳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