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氫能產業是實現“雙碳”目標、推動能源改革的重要路徑之一。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氫能布局、燃料電池及制氫技術等領域成為代表委員建言獻策的熱點之一。我國氫能產業現狀如何?該如何布局和突破?多位代表委員結合基層實踐提出深度思考和建議。
各地躍躍欲試 加速布局
科技部與山東省政府共同組織實施“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全國首個“氨氫產業聯盟”獲批落戶寧夏、上汽紅巖鄂爾多斯基地氫能汽車正式下線……兩會期間,科技日報記者從多位代表委員處獲悉,近年來,全國多地加速布局氫能產業相關項目,為行業發展和技術創新帶來諸多革新和突破。
全國人大代表、寧夏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信息中心業務主管方敏介紹,寧夏積極開展氨氫融合的前沿研究及實踐工作。“目前,我們集團與廈門大學合作的氨氫燃料替代煤炭的火電碳中和示范項目已經立項;我們聯合多家企業和科研院所組建的寧夏氨氫產業聯盟也于年初正式獲批。”
“近年來,氫能產業受到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產業政策及標準、法規體系逐步完善,技術創新成效顯著,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車輛推廣初具規模。”全國人大代表、寶泰隆董事長焦云說,以東北地區為例,眾多煤化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產出豐富的工業富產氫,當地優越的風、光資源也成為電解水制氫的最大優勢,發展氫能產業不僅可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還對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振興和共同富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先立后破 規劃先行
開發利用氫能源的潛力顯而易見,發展中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在調研中發現,目前我國氫能產業發展存在資本紛紛涌入出現低水平重復建設苗頭、氫能的應用場景單一、工業副產氫的利用率不高等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常委、河北省工商聯主席劉勁松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近年來保定市謀劃了氫能公交項目、氫能物流項目等3個氫能應用場景,這個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亟待破解的難題,例如頂層設計不完善、企業自主研發壓力大、運作模式不成熟、氫能產品質檢能力低等方面的問題。”
“從全國看,一方面,我國氫氣制備工業產能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各地氫能規劃和氫能產業園區建設已呈現過熱苗頭,存在盲目性、碎片化的問題,將導致氫能產業低水平重復和資源浪費,影響我國氫能產業健康發展。”全國政協委員、民盟寧夏區委會主委冀永強說。
針對上述情況,加強頂層設計、給予政策支撐是眾多代表委員較為集中的呼聲。張天任代表、冀永強委員都在今年兩會中提出制定出臺氫能產業發展規劃、統籌氫氣儲運網絡體系建設等相關建議。此外,劉勁松還建議,加快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出臺,支持保定等具備良好產業基礎的地區先行試點,支持汽車企業建設液氫生產制造、道路運輸、液氫加氫站項目,開展液氫民用領域應用探索。同時,減免氫能產業相關環節費用,放寬行政審批要求,簡化審批程序,給予免檢、免稅等政策支持。
考慮到東北地區氫能產業現狀,焦云提出對氫能產業發展實施差別化鼓勵性政策的相關建議。“東北氫能產業發展具有優勢基礎,建議對東北地區優質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項目、氫能源基礎設施項目等給予金融政策傾斜和特別補貼,加速上游制氫、儲氫、加氫環節產業鏈構建。”
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呼喚技術突破
此外,氫的制取、儲存、運輸、應用技術也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張天任表示,相較于發達國家,目前國內的部分技術尚不完善,氫能和燃料電池關鍵技術裝備發展相對滯后。基于此,建議鼓勵引導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具體而言,可圍繞關鍵核心技術梳理清單,通過“揭榜掛帥”方式,支持龍頭企業以及技術創新型企業開展攻關,引導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合力攻關,共享技術資源,突破關鍵共性技術。
“從碳排放要求來看,電解水制氫純度可高達99%以上,且產生的雜質是水和氧氣,符合我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政策和戰略方向。”冀永強認為,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制氫應成為未來制氫的主攻方向,雖然它消耗的一次能源是電,但它能把間斷性不穩定的風電、太陽能等直接轉化為氫能。“西北地區太陽能和風能資源非常豐富,因此我建議支持部分有條件的西部地區開展關鍵領域技術攻關,探索可持續的、具有良好經濟效益的商業運營模式,為全國綠氫應用提供可借鑒、可復制的成熟經驗。”
此外,劉勁松認為,應加大氫燃料電池基礎科研投入,同時籌備國家級氫能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國家級燃料電池檢驗檢測中心等機構,在資質申報審批、科技項目支撐等方面給予引導和支持,開展氫能全產業鏈測試評價和地方標準體系建設。(記者 符曉波 王迎霞 李麗云 張景陽 實習記者 陳汝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