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提出將發展氫能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引擎。
日前,吉林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印發“氫動吉林”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下稱《規劃》),提出將發展氫能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引擎,貫通氫能產業鏈條,構建新型產業生態,搶占綠色氫能產業發展新賽道制高點,打造“中國北方氫谷”。
業內普遍認為,吉林省新能源資源稟賦優越,能夠為氫能產業提供氫源。與此同時,吉林省雄厚的工業基礎,將豐富氫能應用場景,實現以電解水制氫為主要技術路線,延伸打造制氫、儲氫、運氫、用氫全產業鏈。
資源優勢顯著
吉林目前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面臨著壓減煤炭消費總量、治理環境污染、降低碳排放強度和總量等嚴峻挑戰。針對上述問題,《規劃》提出將氫能產業作為吉林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加速推動可再生豐富的資源優勢轉化成產業優勢,助力工業、交通、能源等領域深度脫碳。
在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傳旺看來:“吉林發展氫能產業有兩大基礎優勢。一是新能源資源豐富,具備支持發展氫能產業發展的良好資源條件;二是工業基礎雄厚,尤其是汽車、化工等產業發展歷史悠久、體系成熟,具備促進氫能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突出優勢。”
官方數據顯示,吉林省內有國家級松遼清潔能源基地,待開發規模上億千瓦。全省風能潛在開發量約2億千瓦,可裝機容量約為6900萬千瓦;全省地面光伏電站潛在開發容量為9600萬千瓦,可裝機容量約為4600萬千瓦。
在產業結合方面,《規劃》指出,吉林省是新中國汽車產業和化工產業的搖籃,產業實力雄厚,作為農業大省,對化肥有剛性需求。近年來吉林省碳纖維產業發展迅猛,已躍入國內第一梯隊,其他新興產業也得到蓬勃發展,全省產業基礎與氫能產業融合度高、銜接性好。
規劃千億產值
《規劃》提出,到2025年,超前布局基礎設施,2025年建成加氫站10座;氫燃料電池汽車運營規模達到500輛;到 2030年,建成加氫站70座,氫燃料電池汽車運營規模達到 7000輛;2035年,建成加氫站400座,氫燃料電池汽車運營規模達到7萬輛,氫能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
孫傳旺認為,《規劃》明確了吉林氫能產業的發展目標,指明了氫能產業的具體發展路徑,有望穩定市場主體預期,帶動氫能相關產業投資與發展,為當地氫能企業創造更大發展空間。
記者了解到,此前吉林在氫能領域已率先開展一系列示范應用,為氫能產業規模化發展提供經驗借鑒。在制氫領域,吉電股份、華能集團等企業已在白城開展電解水制氫試點項目建設;在氫能應用領域,吉林省內已建成示范加氫站3座,在運氫燃料電池汽車35輛;研發方面,一汽集團在燃料電池乘用車和商用車方面已逐漸形成自主核心競爭力,在燃料電池方面已初步掌握發動機自主集成技術,并開展電堆設計與裝配、膜電極和柔性石墨雙極板基礎技術研究。
按照《規劃》,吉林省將打造“白城-長春-延邊”“哈爾濱-長春-大連”氫能走廊,以及吉林西部國家級可再生能源制氫規?;亍㈤L春氫能裝備研發制造應用基地、吉林中西部多元化綠色氫基化工示范基地和延邊氫能貿易一體化示范基地。
“白城有豐富的風光發電進行電解水制氫,長春作為汽車制造基地,可以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延邊作為貿易口岸方便未來進行陸上氫能出口?!兑巹潯返脑O想切實考慮了吉林及周邊的產業基礎及地理優勢,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為吉林及周邊地區的氫能發展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PGO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研究院院長周元認為,《規劃》提出到2035年氫能產值達到1000億,將進一步激勵吉林氫能產業上下游企業,并為吉林的電解水制氫裝備環節、氫燃料電池重卡、氫管道建設等創造更多發展機遇。
補齊產業短板
《規劃》提出,到2025年逐步構建氫能產業生態,產業鏈逐步完善,產業規模快速增長。到2030年,全省氫能產業將實現跨越式發展,產業鏈布局趨于完善,產業集群形成規模。到2035年,吉林省將打造成為國家級新能源與氫能產業融合示范區,“一區、兩軸、四基地”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氫能資源網格化布局延伸全域,并提升通化、白山、延邊等地資源開發利用水平。
孫傳旺提醒,一方面,東北是我國的工業搖籃,得益于豐富的資源稟賦和計劃經濟時期的國家政策支持,東北工業基礎實力雄厚,產業發展體系完整,有利于發揮產業集群優勢,集中力量銜接氫能產業發展;但另一方面,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東北地區工業技術水平較低、產業轉型升級緩慢等弊病也隨之凸顯,不利于氫能產業技術水平的提升與氫能產業鏈發展生態的建立。
對此,孫傳旺提出,未來吉林需凝聚多方合力,為氫能產業發展創造有利環境。政府層面,需要加強氫能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并加快氫能戰略發展規劃的推進機制,明晰各方職責;產業層面,需要盡快打通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用氫等產業鏈環節,推進氫能生態建設;企業層面,則需要加大氫能關鍵技術的研發投入,著力提升氫能發展技術水平。
周元表示,東北地區包括吉林氫能產業領域的人才比較缺乏,新材料以及精密加工技術設備、基礎設施、行業標準規范相對薄弱,在推進氫能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應充分重視氫能儲運技術、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產業短板。“既要加大氫能儲運關鍵技術的支持力度和研發投入,加快提升氫能技術工藝水平;也要加強統籌謀劃,加快氫能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布局氫能相關設施,推動制氫、儲氫、加氫設施一體化發展。”(記者 仲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