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距離輸氫技術迎來新突破,中石化的“西氫東送”純氫管道和中石油摻氫管道推動綠氫大規模應用。氫能儲運環節成本下降,也在帶動基礎設施領域的建設。目前,國內加氫站的數量正在穩步提升,不少加油站也開始布局加氫業務,國內“氫能走廊”已經初見雛形。截至目前,全國已建成加氫站數量超過350座,約占全球總數的40%,位居世界第一。
來源:Bing
據了解,中國是世界第一產氫大國,也是氫能的第一消費大國。雖制綠氫成本在不斷下降,但對氫能的大規模使用,氫的儲運成為一大難題。由于氫氣密度小、擴散系數大、易對材料力學性能產生劣化,所以國際上對于如何高效運輸氫氣都處于技術研究和攻關階段。
目前,汽車運輸仍是我國長距離氫氣運輸的主流方式。這種方式成本較高、效率較低,而且運輸距離有限,是造成終端用氫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輸氫管道運量大、能耗低、邊際成本低是實現規模化氫輸運的重要方式,將成為氫能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如果要擴大應用場景,就需要在管道輸送技術上不斷突破。
近期,我國長距離、大規模輸氫技術接連傳來好消息。
4月10日,中國石化發布消息,我國首個“西氫東送”輸氫管道示范工程被納入石油天然氣“全國一張網”建設實施方案,標志著我國氫氣長距離輸送管道進入新發展階段。“西氫東送”管道規劃起點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終點位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管道全長400多公里,經過內蒙古、河北、北京等3省(區、市)的9個縣區,是我國首條跨省區、大規模、長距離的純氫輸送管道。管道一期運力10萬噸/年,預留50萬噸/年的遠期提升潛力。
4月16日,中國石油發布消息,用現有天然氣管道長距離輸送氫氣的技術獲得了突破。在寧夏銀川寧東天然氣摻氫管道示范平臺,管道中的氫氣比例已逐步達到24%。這為我國今后實現大規模、低成本的遠距離氫能運輸提供了技術支撐。
此外,我國在固態儲運氫方面也有新進展。4月13日,全球先進噸級鎂基固態儲運氫車在上海汽車會展中心亮相,助力我國固態儲氫技術邁上新臺階。該儲運氫車以鎂合金為介質,通過鎂與氫氣的可逆反應進行氫氣儲運,單車儲氫量是當前主流儲氫方式——高壓氣態儲氫的3-4倍,且存儲狀態為常溫常壓,解決了高壓氣態儲氫的高壓爆炸風險,實現更安全、高效、經濟的氫氣儲運,是當前氫氣儲運環節的一項創新性技術。
申萬宏源研報指出,長距離輸氫管道的建設將為我國在未來風光發電-綠電制氫-氫氣管輸-煉化與交通用氫的一體化氫產業鏈的發展模式作出示范效應。同時,申萬宏源認為,到2030年,我國在制氫+運氫環節的市場空間將達千億。
來源:同花順、智通財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