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是高效低碳的終端能源、智慧靈活的儲能載體、綠色清潔的工業原料,是有望帶動十萬億級規模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湖北非常重視氫能產業發展,2020年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快能源科技裝備產業發展的通知》中便涉及氫能產業,去年年底再度出臺《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
目前,我省氫能產業現狀如何?近日,記者走訪了產業鏈多個環節。
灰氫較充足
綠氫待發力
氫氣有灰氫、藍氫、綠氫之分。
灰氫,是通過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氣、煤炭等)燃燒產生的氫氣。藍氫,是將天然氣通過甲烷蒸汽重整或自熱蒸汽重整制成。綠氫,是通過使用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制造的氫氣。
湖北是中部化工行業較發達的省份,灰氫資源充足,作為化工副產品的灰氫,在工業上早有應用,并產生了較好效益,如潛江的江漢鹽化工業園區將鹽化工副產的氫氣通過管道輸送給光纖企業,用作光纖、光棒等產品的原材料和燃料。
7月4日,記者來到位于武漢市青山區的中韓石化廠區,這里建有一座工業氣體泵站。中韓石化的生產裝置可以副產出多種工業氣體,氫氣是其中之一。
“這里有專用凈化裝置,可以將氣體雜質濾除,氫氣純度可達到99.999%,可滿足工業使用和車用。”中韓石化鋼石氣體公司銷售經理蔣銀健介紹。目前,該公司的氫氣,大頭是供給緊鄰廠區的烽火銳拓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光棒,另有一部分則供給中石化銷售湖北石油分公司在省內多個油氫綜合服務站,給氫燃料電池車輛使用,到今年3月底,累計供給車用高純氫氣約7.5噸。
中韓石化煉油生產管理部部長徐寶巖說,中韓石化的煉油廠區和乙烯廠區均有制氫能力,除自用氫氣外,公司的制氫裝置每小時可外送5噸氫氣,現有產能已足夠客戶使用。
據省發改委統計,當前我省具備約50萬噸/年工業副產氫能力。為保障氫氣來源,我省立足當下,謀劃未來,近期科學利用工業副產氫,支持開展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試點,并給予新能源發展指標獎勵,遠期則探索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制氫。
數百氫車已上路
使用場景待完善
交通運輸領域是氫能應用最受關注的領域,今年6月,國家電投“氫騰”燃料電池配套200輛氫能車輛交付及新訂單簽約儀式在武漢經開區舉行,這是湖北至今最大規模的一次氫能車輛集中交付。
7月5日上午,記者來到東西湖區的中國石化革新大道綜合能源站,這里有1臺雙槍加氫機。站外,20多輛4.5t廂式貨車正排隊等待。
加氫機旁,加能站副站長王勇頭戴有面罩的黃色安全帽,仔細檢查車輛的電門、氣瓶,又摸了好幾下靜電釋放裝置,這才拿起加氫槍給車子加氫。“4.5t貨車能容納6公斤氫氣,約7分鐘可加滿。加一次氫可行駛300多公里。”
革新大道綜合加能站2021年11月建成,是湖北首座獲得加氫“雙證”的站點。氫能車輛增多,加氫業務明顯繁忙起來,日均加氫車輛30多輛,日消耗氫氣300多公斤。
正在排隊的這些貨車屬于湖北氫動力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公司運營經理羅軍才說,由于是氣體,加氫必須依靠儲罐內的氣壓將氫氣“擠”進貨車的氣瓶。早上儲罐內裝滿氫氣,壓力較高,先來的車幾分鐘能加好。正因如此,司機們經常要早早趕來排隊,爭取加上“頭茬氫”。
目前,我省氫能車輛已經超300輛,已有加氫站10多座,但其中一些是僅限于內部使用的站點。在武漢,能對外加氫且氣源較有保障的,僅有中國石化的2座綜合加能站,略顯不足。
我省出臺的政策中,有針對加氫站建設運營的措施,其中包括規劃審批和資金補貼等舉措,計劃沿“漢十”“漢宜”“武黃”等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10座加氫綜合示范能源站。中國石化湖北石油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石化已在湖北建設5座加氫站,站點數量省內領先,未來將不斷完善加氫站布局,滿足日益增加的氫能車輛需求。
扶上馬送一程
只待爆發前夜
氫能屬新興產業,起步階段規模小、成本高不可避免。以革新大道綜合加能站為例,該站建設成本1500萬元左右,是普通加油站的兩倍。
氫氣的運輸成本還較高。記者了解到,氫氣屬于危化品,一般使用專用的長管車運輸,每公里運費接近10元。在當前氫氣需求較少的情況下,高運輸成本限制了氫氣的使用范圍。
氫能車價格也較貴,如4.5t廂式貨車要60多萬,車價遠高于同類燃油車。
氫能產業初期需要政府支持與引導,圍繞著氫能的發展,能夠形成很長的產業鏈條,目前,政府對氫能產業“制、儲、運、加、用”全鏈條的重點環節給予支持,助力氫能產業加速進入成長期。
記者在中國石化武漢革新大道綜合加能站看到,該站氫氣價格為每公斤35元,站長劉衛杰介紹,這是政府補貼后的價格。目前,0號柴油價格為每升7.32元,4.5t廂式柴油貨車百公里油耗10到15升。而4.5t氫能廂式貨車裝6公斤氫氣續航300公里,以補貼后的氫氣價格算,百公里花費比柴油貨車低。
有政府扶持,重點企業努力,湖北氫能產業發展呈現較好態勢。
在武漢經開區,氫能汽車產業規模化初現。東風公司、綠動氫能、雄韜氫雄、理工氫電、眾宇動力等14家氫能產業重點企業,已初步形成燃料電池、整車制造、檢驗檢測、制氫、加氫站運營、車輛運營等全產業鏈,有望成為一個千億產業。
在水上,7月1日,國內首艘入級中國船級社的“三峽氫舟一號”示范船運抵宜昌楊家灣碼頭。該船搭載中國船舶第七一二所自主開發的500千瓦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
業內人士預測,隨著技術不斷突破,氫能各環節應用場景更加完善,成本也將不斷下探,待時機成熟,將迎來爆發式發展。
來源:湖北省人民政府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