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兆軍帶領團隊在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起一個6000平方米的生態修復示范點,使土壤有機質提高20%,植被成活率達到85%以上,土壤生態功能恢復80%以上。
寧夏銀川市靈武境內的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內的試驗田原本斑駁的土地,在孫兆軍等人的努力下,已經變得郁郁蔥蔥。
身為教育部中阿旱區特色資源與環境治理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寧夏(中阿)旱區資源評價與環境調控重點實驗室主任的孫兆軍,也是寧夏煤基固廢資源化及污染土壤生態治理項目(以下簡稱煤基固廢治理項目)的負責人。
寧東能源化工基地與陜西榆林、內蒙古鄂爾多斯共同構成能源化工“金三角”。這里年產工業固廢約1.2億噸,存在資源化利用率低、土地占用量大、環境污染重、治理難度大等諸多難題。
工業固廢真的百無一用只能一埋了之?被污染的土地到底能不能重煥神采?包括孫兆軍在內的科研工作者紛紛對此展開研究。
隨著各項目陸續實施,昔日的工業固廢搖身一變,成了用于沙漠化土壤生態治理的低成本高效營養基質、多功能土壤調理劑及新型肥料,寧東能源化工基地走出了一條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發展循環經濟的新路。
與產業發展相伴的固廢之困
能源化工“金三角”是我國罕見的能源富集區,資源優勢突出,產業蓬勃發展。然而化工生產帶來的大量工業固廢,令人頭疼。
大宗工業固廢中含有的藥劑及銅、鉛、鋅等多種金屬元素,隨雨水流入附近河流或滲入地下,將嚴重污染水源;干涸后的尾砂、粉煤灰等遇大風形成揚塵;煤矸石自燃產生的二氧化硫會形成酸雨,對環境造成危害。
以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為例,“其工業煤基固廢主要包括:粉煤灰、煤矸石、氣化爐渣、脫硫石膏、煤泥、電石渣等6種。”孫兆軍說。
在2021年中國化工園區30強評選中,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位列第八。2020年,這里共產生工業固廢2134.2萬噸,其中粉煤灰產生量675.2萬噸、煤矸石516.2萬噸、氣化渣710萬噸、脫硫石膏315.7萬噸,占全寧夏固廢總量的50%以上。
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毗鄰毛烏素沙漠,生態環境脆弱,工業固廢污染治理難度大,加之這里毗鄰黃河,嚴重影響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進程和國家能源戰略的實施。
固廢資源化利用可謂一舉兩得
“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建了3個大型渣場,每個都是1億多噸的容積,但這么大的量依然解決不了工業固廢堆置問題。”孫兆軍指出,要真正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要將工業固廢進行資源化利用。
在寧夏重點研發計劃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子課題的支持下,孫兆軍帶著寧夏大學科研團隊與廈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合作,開始了針對這一課題的研究與示范。
煤基固廢治理項目基地的一塊牌子上,清晰地標明了寧東能源化工基地6種主要煤基固廢的資源化途徑——脫硫石膏可被制成建筑石膏、水泥緩凝劑,也可經加工用于鹽堿地的改良;煤矸石可用來填充路基,制成水泥、矸石磚,做成土壤覆蓋石、煤矸石肥料;煤泥和粉煤灰可做建筑材料、吸附劑、絮凝劑、活性炭、陶粒、土壤改良劑;氣化爐渣和電石渣可用來做建筑材料、保溫材料、吸附材料、生物基緩釋肥……
用孫兆軍的話說,這是煤基固廢的最好去處,“比如脫硫石膏,西北建材市場消納能力非常有限。對于大部分銷售不掉的脫硫石膏,我們可以對它進行深加工用于鹽堿地的改良。從2004年到現在,對鹽堿地的改良效果明顯”。
孫兆軍帶領團隊繪制了一套煤基固廢場地污染地理和空間圖集,篩選出苜蓿、黑麥草、沙打旺等5種場地原位修復品種,研發出5種煤基固廢土壤多功能調理劑及生產線,形成了4個治理沙化、鹽堿化和損毀土壤技術模式,全面突破煤電化固廢資源化關鍵技術瓶頸。
最終,他們在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起一個6000平方米的生態修復示范點,使土壤有機質提高20%,植被成活率達到85%以上,土壤生態功能恢復80%以上。
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固廢資源化利用率,2018年只有28.9%,而到了2021年,這個數字或將達到49%。
來到煤基固廢治理項目基地,只見沙打旺等植物大片生長,一眼望去蔥蔥蘢蘢。甚至在一塊1.5畝的試驗田里,科研人員還種出了西瓜。
孫兆軍不無自豪地介紹:“十一過后西瓜成熟了,上面有被兔子啃過的印記,說明這里的生態系統得到了有效修復。”他特別補充:“有人質疑這塊地上種出來的西瓜重金屬超標,放心,我們有國家檢測報告。”
對此,寧夏科技廳社會發展科技處處長張磊表示,在節約資源的基礎上,煤基固廢治理項目實現了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雙重效益,對引領能源化工“金三角”能源安全和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與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具有重大意義。
“金三角”做大固廢治理文章
工業固廢來源于工業生產活動,其本身可利用價值并不低。
有專家指出,相較于工業廢水、廢氣,工業固廢更容易實現資源化利用,經過適當工藝處理可成為工業原料或能源,如制成水泥、砂石骨料等建筑材料,也可從中提取金屬,包括稀有金屬,或制造肥料、土壤改良劑等。
這其中,顯然大有文章可做。
如此龐大且不斷增加的工業固廢產生量,對于能源化工“金三角”地區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讓固廢變成“寶貝”,能源化工“金三角”地區均鐵腕出擊。
早在2018年3月24日,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就與江蘇美旗環??萍加邢薰揪铜h保產業園項目進行了簽約。該項目可通過對工業生產產生的固廢、危廢進行無害化技術化處理,實現當地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當年11月30日,該市城投集團又與大路煤化工基地管委會簽署了工業固廢處理合作框架協議,總投資約21億元。該項目主要涉及Ⅰ類、Ⅱ類工業廢渣及高鋁灰渣等的填埋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合作期限為17年。
鄂爾多斯市還持續開展危險廢物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強化工業固廢和危險廢物全過程規范化、信息化管理,加快固廢處置與綜合利用步伐。
今年9月1日,榆林市榆陽區2021年第三批投資57億元的35個重點建設項目集中開工,其中包含一個年處理能力300萬噸礦物固廢及建筑固廢綜合處置再利用項目。該項目總投資2.5億元,占地約340畝,建筑面積約100119平方米。投產后預計每年可生產各類環保型建筑材料磚5億塊,每年累計處理附近各大煤礦產生的礦業固廢煤矸石和建筑垃圾約300萬噸,是目前西北地區在建投資規模最大的固廢處置再利用項目。
今年,榆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和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管委會還分別印發了《榆林市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管理辦法(試行)》《寧東基地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管理辦法(修訂)》。
“目前,我們總體上形成了污染場地固廢無害化處理、有害物質清除、損害土壤治理3大路徑,但固廢治理是個大命題,其資源化綜合利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技術手段單一。”孫兆軍坦言。他和團隊寄希望于全國同仁齊心協力全方位補齊科研短板,拓展固廢綜合利用市場,提高固廢資源化利用率,并形成穩定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早日打贏這場攻堅戰。本報記者 王迎霞、尹一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