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已經建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已突破11億千瓦,穩居世界第一;啟動全國碳市場……“雙碳”目標提出兩年來,各項任務扎實推進,實現了良好開局。
下一步如何確保“雙碳”目標如期實現?業內人士建議,科學合理設定“雙碳”戰略路徑,適時調整減排著力點。為實現“雙碳”目標,綠色投資將不斷增大,這些投入將催生眾多新技術、新模式、新產品、新企業與新行業。
各項任務扎實推進
9月22日,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上汽集團、寧德時代、上海國際汽車城共同投資成立上海捷能智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進軍“車電分離”新業態。
同日,中石化碳產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公司是從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項目股權投資和碳資產運營的專業化經營實體,面向國內外碳產業市場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司長劉德春近日表示,“雙碳”目標提出兩年來,各項任務扎實推進,實現了良好開局,各方面進展好于預期。
劉德春介紹說,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已經建立。我國穩妥有序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推動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積極發展綠色建筑,加大力度推廣節能低碳交通工具,鞏固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優化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啟動全國碳市場,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
據介紹,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已突破11億千瓦,穩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保有量占全球一半。與2012年相比,2021年我國能耗強度下降了26.4%,碳排放強度下降了34.4%,水耗強度下降了45%,主要資源產出率提高了約58%。
綠色投資注入新動力
近期,國際能源市場供需失衡加劇、價格高企,部分歐洲國家重啟煤電,全球減排進程遭遇波折。
“綠色低碳轉型絕非易事,必須立足客觀實際、循序漸進、久久為功,處理好發展和減排的關系。”劉德春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把“雙碳”工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落實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有關部署,有計劃分步驟實施好“碳達峰十大行動”,一定能夠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要科學合理設定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路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李繼峰認為,源頭減排仍然是實現碳中和的主要方向,要穩步推進能源利用碳排放下降。長遠來看,則需重視工業化碳吸收技術對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兜底作用。同時,還要加強非二氧化碳氣體排放管控。
在李繼峰看來,碳中和實現過程可以分四個階段適時調整減排著力點,在2030年前的碳達峰階段,重點強化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進;在2030年到2035年間的轉換階段,推動節能與能源結構優化并重;再之后到2050年前是深度減排階段,要多措并舉。而在最后的碳中和攻堅階段,則要以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兜底。
“低碳發展將是未來世界的核心競爭力。”波士頓咨詢(BCG)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伙人周園估算,為實現“雙碳”目標,綠色投資將不斷增大。這些投入將催生出眾多新技術、新模式、新產品、新企業與新行業,“在全球經濟缺乏新動力的情況下,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最大新動力。”她說。
“追風逐日”發展新能源
實現“雙碳”目標,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關鍵。
“下一步,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持續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大力度規劃建設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劉德春說。
沙漠、戈壁、荒漠地區4.5億千瓦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開發建設是“十四五”新能源發展的重中之重。據了解,第一批項目已全部開工,第二批項目部分已開工建設,第三批基地項目正在抓緊組織開展有關工作。
大基地建設的推進帶動我國新能源發展駛入“快車道”。國家能源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約24.7億千瓦,同比增長8.0%。其中,風電裝機容量約3.4億千瓦,同比增長16.6%;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3.5億千瓦,同比增長27.2%。
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我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將實現翻倍。到2030年,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
在9月23日舉辦的央企智庫沙龍暨第三屆“六鋪炕能源論壇”上,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專家委員會主任彭程表示,各電力央企應把握“十四五”能源電力轉型發展重要窗口期,著眼集約化開發,以基地化思維入局,全面推動新能源替代行動,要大力推動流域綜合能源基地建設,促進儲能規模化大容量發展,將退煤與新能源發展和新型儲能、智能電網建設同步推進。(記者 王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