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能源裝機占比65%,清潔能源電量占比59%……從“用上電”到“用好電”,粵港澳大灣區全力推動能源生產清潔化、能源消費電氣化,能源結構趨“綠”。“粵港澳大灣區已初步建成清潔能源消納比重最高的世界級灣區電網。”南方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孟振平說。
擴源綠色電力,清潔能源裝機占比65%
黔桂邊界,南盤江畔,雷公灘上,一座引水式水電站屹立于峽谷之上。這是西電東送南路工程第一個電源點——天生橋二級電站。
1993年1月,南方區域西電東送從這里出發,由500千伏天廣一線送往廣東。此后20年,來自滇、桂、黔源源不斷的水電,翻越大山直抵南海之濱,不但為廣東省的經濟增長解了“能源之渴”,而且加速了廣東能源清潔化轉型的步伐。
“要實現大量遠距離的電力輸送,輸電技術是關鍵。”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電網公司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李立浧說,南方電網組織超高壓、特高壓輸電技術聯合攻關,歷時十余年陸續攻克多項世界級難題,掌握了交直流并聯電網遠距離大容量輸電技術。
如今,南方電網公司已建成“八交十一直”19條50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的西電東送大通道,其中18條落點廣東,累計送電量突破2.9萬億千瓦時。
除了水電,廣東省的風電、光伏等新能源也快速發展,綠色電力不斷擴源。
在陽江市沙扒鎮海域,一架架風車延伸向大海深處。這是我國首個集中連片規模化開發的海上風電項目。從汕頭南澳到湛江徐聞,沿著4000多公里的海岸線,一個個海上風電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2021年,廣東海上風電新增投資超700億元,新增海上風電接入總量占全國近1/3。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風、光、水、核、氣等清潔能源總發電裝機超過6600萬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65%。
保障應發盡發,擴展清潔能源消納空間
“配合西部水電消納,擬從1點至7點增送西電。”2018年8月6日,因來水突增,西部水電發電量增加,凌晨1點,南方電網電力調度控制中心下發緊急指令。
“馬上核算省內電力平衡情況,評估系統有關風險。”值班調度員杜江接到指令后立即行動。通過調整火電機組出力,順利實現增送任務,避免了“棄水”。
這樣的場景已經是調度的常態。南方電網公司副總工程師劉映尚介紹,早在2018年,南方電網就發布清潔能源調度操作規則,明確在不影響電網安全穩定的前提下,優先安排水電、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上網發電,從制度上保障新能源機組應發盡發。
優先安排的前提是精準預測,而新能源功率預測是一個難題。
“近年來,我們持續開展技術攻關,升級改造了氣象系統,開展風、光多時空尺度精確預測與優化調度。”南方電網電力調度控制中心水電及新能源處經理王皓懷說,2022年6月,南方電網新能源調度運行管理平臺上線運行,全面梳理接入全網的近800家新能源場站信息、2萬余個發電單元,提前預判來風、來水、日照形勢,合理安排運行方式和檢修計劃,實現了多發電、多送電。
周期更短、頻次更高的跨區跨省份電力交易,也為新能源在更大范圍內消納提供了市場化手段。2022年7月,南方區域電力市場啟動試運行,讓清潔能源企業在應對新能源發電的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時有了更多騰挪空間。目前,廣東全省24個海上風電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裝機總容量約790萬千瓦,實現全部消納。
多措并舉“用好電”,引導低碳生產消費模式
南海之濱,大亞灣畔,國家級石化產業區內,機器轟鳴、車輛穿梭,每年有2200萬噸經過精煉的油品和220萬噸乙烯從這里銷往世界各地。
“為滿足園區內企業購買綠電的需求,我們編制了綠電推廣介紹內容,對服務相關企業的專屬客戶經理進行業務培訓,幫助有需求的企業購買綠電。”南方電網廣東惠州大亞灣供電局黨委書記、副總經理林明喜說。
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參與綠色電力交易的售電側市場主體超200家、成交綠色電量達38.3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碳排放約293萬噸。
除了綠電交易,南方電網還大力推進新電氣化,推動工業、交通、建筑等領域運用電能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目前廣東累計完成電能替代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時。
廣汽埃安工程電力系系長高范銘介紹,公司在2022年底建成并投運自研電池中試線項目,投產后每月實現電能替代電量約10萬千瓦時,預計每年可節約能耗成本約175萬元。
為更好地推動電能替代,引導低碳生產消費模式,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結合廣州市產業鏈長制,梳理相關產業鏈條,聚焦動力電池、超級充電等,服務廣汽埃安、時代廣汽等企業生產核心裝備實現電能替代,并聯合相關市場主體規劃建設超大功率電動汽車充電站,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從“用上電”到“用好電”,粵港澳大灣區能源消費的底色綠意更濃,單位GDP能耗穩步下降。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清潔能源消費比重超40%,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萬元GDP能耗僅為0.21噸標準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