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初,我市清潔能源裝機容量1236.54萬千瓦,占全市裝機容量的55.96%,規模穩居全省第一,位于全國前列,煙臺已經站在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的第一線。
全省第一度核電、第一度海上風電來自煙臺,全國第一次零碳供暖亦是來自煙臺……據市發展改革委統計,截至7月初,我市清潔能源裝機容量1236.54萬千瓦,占全市裝機的55.96%,規模穩居全省第一,位于全國前列,煙臺已經站在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的第一線。
在“雙碳”戰略中,如果說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是做減法的話,那么積極發展核能、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則是做加法。
我市將能源領域變革作為綠色低碳發展的牛鼻子和主戰場,把“加法”做成了“乘法”,加快能源結構調整,著力構建“核、風、光、氫、儲、LNG”協同發展的新型能源體系,力爭打造北方清潔能源基地、全國清潔能源“橋頭堡”。
年內核能發電過千億度
清潔能源即綠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夠直接用于生產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核電作為技術成熟的清潔能源,與火電相比,不排放二氧化硫、煙塵、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等物質,具有資源消耗少、環境影響小和能源保障力強等優點,在滿足能源需求快速增長的同時,兼顧生態環境保護。
7月14日,山東海陽核電二期現場,隨著吊裝總指揮一聲指令,3200噸吊車揮舞百米長臂,將重達660噸的龐然大物緩緩吊起,經過起鉤、懸停、旋轉、行走、下落、調整等操作,歷時1小時32分,于9時59分吊裝就位。以此為標志,海陽核電4號機組核島首個大型模塊——安全殼底封頭完成吊裝。
核島安全殼是核電站反應堆廠房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核安全的關鍵屏障。據了解,海陽核電二期采用自主設計、國產化CAP1000技術,建設兩臺額定容量125.3萬千瓦機組,滿足國際最高安全標準,設計運行壽命60年,計劃于2027年全面投運。
2009年9月24日,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海陽核電一期工程通過國務院核準并獲得《建造許可證》,當日1號核島開始澆筑第一罐混凝土。2019年1月1、2號機組全面投入商運。根據海陽核電統計,截至目前,1、2號機組已累計發電超過960億度,各項指標滿足設計要求,運行業績穩居世界前列,充分展現了三代非能動核電技術良好的安全性、經濟性和環境友好性。
按照海陽核電現在年發電量200億度計算,累計發電量過千億度的窗口就在最近幾個月。
海陽核電不僅是山東首核,還是全國核能供熱的開創者。2019年11月,我國首個核能供熱商用工程“暖核一號”一期31.5兆瓦核能供熱工程投運;2021年,“暖核一號”二期202.5兆瓦核能供熱工程實現海陽城區核能供熱;2023年,“暖核一號”三期900兆瓦遠距離跨區域核能供熱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投運后,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單臺機組抽汽供熱工程,可滿足100萬居民的冬季清潔取暖需求,供暖區域可達煙臺、威海、青島等地。
據悉,二期工程建成投運后,3、4號機組將持續拓展核能綜合利用,探索創新更經濟、更環保、更高效、可復制的“核能+新能源+儲能”方案,推進核能高質量發展,助推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助力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
千萬千瓦級風電機組直面海風
“你問我要去向何方,我指著大海的方向”——從萊州、蓬萊、牟平到海陽,從渤海到黃海,一排排風機迎風飛舞,向陸地源源不斷地供給電能。
8月10日,山東海洋集團所屬“慧海壹號”輪前往三峽能源牟平風場,將進行風電機組安裝作業。牟平北部海域的風電場總裝機容量為300兆瓦。項目擬布置36臺單機容量8.35兆瓦及以上風力發電機組,風機基礎均為四樁導管架型式,同時配套建設一座220千伏海上升壓站和陸上集控中心。項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9.8億千瓦時,節約標煤43.04萬噸。
7月初,煙臺發電廠對外發布公示,在煙臺北部海域,擬建設42臺風力發電機組,項目總裝機容量504兆瓦,配套建設一座220千伏海上升壓站和一座陸上集控中心。
早在 1998年,魯能集團與長島供電公司合作建設的山東長島風力發電場成為我省第一個大型商業化風力發電示范項目。2004年煙臺電廠成立膠東風電籌建處,2006年,全國首個兆瓦級風場——榮成東褚島風電順利建成。
2021年9月12日,由煙臺電廠建設的山東省首個海上風電場——華能山東半島南4號海上風電場并網發電,發出山東省“第一度”海上風電,實現了山東省海上風電“零”的突破,也標志著山東省能源建設從此走向深藍,邁入清潔能源發展新紀元。
現如今,煙臺電廠管理運營萊州、牟平、蓬萊、棲霞等4家陸上風電場,1家海上風電場和1家光伏電站,風電總裝機容量56.75萬千瓦,新能源裝機總占比近50%,年發綠電量近14億度。
事實上,近十年來,綠色低碳發展相關技術領域的競爭加劇,誰能在清潔能源的競爭中領先,誰就能擁有更強的驅動力和更多的話語權、市場份額。因此天風浩蕩的茫茫大海成為華能、華潤、華電國際、中廣核以及其他能源集團跑馬的必爭之地。
僅僅萊州一地,就聚集了多家央企。2019年山東省能源局啟動的首批海上風電開發前期工作,全省通過省能源局競爭性配置的4個項目,全部位于萊州市。中廣核新能源投資(深圳)有限公司的萊州項目首批機組已于去年11月25日并網發電,該項目最大限度利用海域資源,為山東乃至全國打造“藍色能源+海上糧倉”典范。
據市發展改革委統計,目前全市累計獲批規劃建設620萬千瓦的“七大海上風電”項目,裝機容量占全省17%,待全部項目2027年全部并網發電后,全市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達620萬千瓦,疊加現已建成的370萬千瓦陸上風電項目,將形成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海上逐光已過千萬千瓦
與風電一樣,煙臺光伏發電正在實現由陸地向海洋跨越式發展。
海上光伏項目作為一種新型的資源開發和利用模式,較陸上光伏項目具有天然的環境優勢(例如遮擋物少、日照時間長、利用水面反射光),對于提升發電量以滿足沿海地區的用電需求、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落實“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測算,光伏發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為33-50克/度,而煤電為796.7克/度,光伏發電在降低碳排放上擁有壓倒性優勢。
萊山區許多出海釣魚的人每次前往深海,都會遇見海面上漂浮著跟足球場一般大小的“能量島”。而這樣一座“能量島”每小時能發電400度。據悉,這些能量島是由中集來福士研發的國內首個自主知識產權半潛式海上漂浮式光伏電站,于前段時間完成下水拖航,并向中集集光海洋科技(煙臺)有限公司交付。
與中集來福士的光伏電站不同的是,今年5月份規劃建設的國家電投山東能源海陽HG34海上光伏項目采取的是近海樁基式,HG34海上光伏項目規劃裝機容量270萬千瓦,是當前全球最大、國內首批近海樁基固定式海上光伏。
無論是漂浮式、還是樁基式,煙臺周邊的海域已經成為各能源央企發展海上光伏的“良田”。
在海上光伏藍海期的爭相布局中,煙臺占據先發優勢。2022年6月,山東省能源局公布2022年山東競爭配置10個海上光伏項目,海陽、招遠、萊州三個入選區域裝機容量共計410萬千瓦,占據全部裝機總量的1/3,為6個入選地級市之首。
本月初,山東10個海上光伏項目之一,中廣核煙臺招遠40萬千瓦海上光伏項目對外公示EPC工程總承包中標候選人,這標志著該項目向前邁出重要的一步。
“目前我市獲批海上光伏裝機容量1235萬千瓦,居全省首位,2035年全部建成后,煙臺將擁有全省最大的海上光伏基地,疊加665萬千瓦陸上光伏項目,全市光伏裝機容量將達到1900萬千瓦。”市發改委負責人介紹說。
打造清潔能源產業高地
核電、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已成為當下的發展重點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清潔能源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清潔能源是煙臺實現區域發展‘換道超車’的路徑選擇,為推動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我市規劃布局了丁字灣雙碳智谷、煙臺3060創新區、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一谷一區一港’三個特色產業園區,推動產業鏈集聚化、鏈條式發展。”市發改委負責人說。
丁字灣雙碳智谷,規劃面積450平方公里,重點布局清潔能源發電、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業態,已集聚國電投等骨干企業20多家,2022年實現產值185億元,力爭到2025年產值達到480億元,打造全省綠電生產樣板區、國家零碳產業示范區。
煙臺3060創新區,規劃面積21平方公里,重點培育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業態,已集聚頓漢布什等骨干企業20多家,2022年實現產值50億元,力爭到2025年實現產值90億元,打造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新高地、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策源地。
海上風電項目的推進,帶動了上下游尤其是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2021年,在碳達峰碳中和煙臺論壇簽約儀式上,煙臺打撈局、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煙臺國豐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蓬萊大金海洋重工有限公司、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煙臺分行、煙臺哈爾濱工程大學研究院共同簽署了《中國北方海上風電產業聯盟成立協議》,著力構建“鏈主牽引、骨干帶動、鏈條協同”的產業發展體系。
8月4日,搭載著全球已下線的最長126米風電葉片的“遠瑞169”輪成功抵靠山東港口煙臺港蓬萊港公司泊位,在兩臺門機的高效配合下,該海上“巨無霸”僅用25分鐘便成功起吊下船,再次打破山東港口最長風電葉片吊裝紀錄,持續擦亮“中國北方知名風電設備作業母港”稱號。
據悉,位于蓬萊區的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已經匯集了大金重工、東方電氣、中集來福士等海上風電重點企業20家,主要進行風電塔筒、風電葉片、回轉軸承、風電安裝船等制造。至2023年末海上風電母港形成與海上風電開發規模相匹配的主機設備生產能力,為山東半島海上風電基地首批示范項目供應風電機組產品,預計實現產業年產值160億元。至2025年末,園區產值達350億元,生產規模達300萬千瓦,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70萬噸……
來源:煙臺日報 YMG全媒體記者 孫長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