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產業既是國民經濟和民生保障的“壓艙石”,又是推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主戰場”。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持續建設,能源低碳綠色轉型向縱深推進。
近日,國家能源局印發《2024年定點幫扶和對口支援工作要點》,指出要加快清潔能源發展,推進風電和分布式光伏建設,強化能源保供基礎設施,補齊民生用能短板。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全球命題下,我國光伏發電產業日趨成熟,行業發展潛力巨大。國網沭陽供電公司助力建設“零碳工廠”和“綠色企業”,為當地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提供戰略保障,日均發電超9萬度,每年可提供清潔能源電力1068.75萬kWh,降低能耗成本40%;國網金昌供電公司探索“光伏+廠房”新模式,因地制宜利用企業廠區屋頂建設光伏面板,預計年均發電量840萬千瓦時,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近6500噸……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光伏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新增裝機規模達216.88吉瓦,同比增長148.1%。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等主要制造環節產量同比增長均超過64%,行業總產值超過1.75萬億元。
“充分的市場競爭、產業門類齊全的配套優勢、政策的支持引導等,鍛造了我國光伏產業的完備產業鏈。”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世江表示,從更長的行業周期來看,如何在保障企業綠電需求的同時兼顧電網穩定性,還需進一步探索。
要確保電力系統的穩定性,輸電線路的及時檢修和排障是關鍵。“祁韶特高壓”是全國首條大規模輸送新能源的外送通道,甘肅送變電公司在這一線路運用“立體化”運檢模式,利用無人機巡視、激光異物清除、線路在線監測系統等智能技術,快速預警并消除輸電線路隱患,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新型能源體系的高水平安全不僅體現在輸電線路的穩定性,還體現在能源的保供與消納方面。其中,多能互補模式為“新能源雖清潔但不夠穩定”的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在甘肅東部,國網慶陽供電公司牽頭建設的隴東風光綜合新能源項目探索“風光同場、風機混排”的新模式,先實現風光兩種能源互補,再按照裝機容量同步配置多種形式的儲能,將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風光同場項目,預計年均生產綠電22.71億千瓦時。
“新型能源體系的內在要求,其實就是要建設以儲能為核心、多能互補的新型能源體系。”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秘書長曾少軍表示,如果缺少了新型儲能技術的支持,沒有任何一種新能源能夠獨立地擔當新能源革命的重任,要集中式與分布式儲能并舉,積極發展源網荷儲控一體化和多能互補。
保供與消納是能源低碳轉型的兩條主線,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是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的重要載體。近日,國網甘肅超高壓公司將為“祁韶特高壓”線路祁連換流站更換調相機轉子部件,在用電高峰來臨前完成線路“全面體檢”。這一更新將助力新能源電力的穩定消納,進一步提升甘肅電網的資源優化配置能力。
在風電、光電等新能源產業之外,以煤炭為代表的傳統化石能源仍是我國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國網內江供電公司加快開展“煤改電”電能替代推廣項目,全程提供技術指導,節省耐火材料、脫硝、脫硫、除塵等用能成本年支出370余萬元,有效減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硫化物、氮氧化物及粉塵排放。
“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結構和能源消費體量大是我國的基本國情,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先立后破,首先確保能源安全穩定。”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必須抓住調整能源結構這個“牛鼻子”,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以能源行業深刻變革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王紹紹 王檬對本文亦有貢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