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荷塘區農產品智慧冷鏈物流園1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成功并網發電,系城區面積最大光伏項目。
該項目由株洲城發集團下屬國興能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約300萬元。安裝面積達到1萬平方米,總裝機容量為1兆瓦,共使用1818塊高效550瓦單晶硅太陽能組件。
在園區屋頂,一排排光伏發電板在光照下熠熠生輝,放眼望去頗為壯觀。通過它,太陽能實時轉化為電能并入電網供企業使用。
光伏電站主要分為集中式電站和分布式電站兩大類,其中分布式電站一般裝機規模小,安裝較為靈活,可以應用于建筑物表面等多個場景中,是工商業利用閑置屋頂提高經濟收益的有效手段。
項目落成,效益如何?
現場技術人員和記者算兩筆賬,目前項目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運營模式,預計年平均發電量約90萬千瓦時,從“綠色賬”看,與傳統電力相比,每年可節約標煤295噸,減排二氧化碳897噸、二氧化硫27噸、氮氧化物13噸。
再從“金色賬”看,項目投產后,可為冷鏈物流園提供穩定綠色的清潔能源,按往年園區用電量計算,還有近50%的電能富余,通過“余電上網”模式,最少可節省用電成本20%,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
像農產品智慧冷鏈物流園一樣,如何借助光伏“以光生金”、綠色轉型,今年城發國興能源已有新思路。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道,除了傳統的光伏發電外,國內近些年出現的“光伏+”項目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例如,天津的“鹽光互補”“漁光互補”,水上光伏發電,水面蒸發制鹽,水下漁業養殖,還有內蒙古庫布其沙漠的“光伏+治沙”等項目。
受此啟發,結合自身優勢,今年6月,他們將啟動株洲首個“光伏+”項目——淥口區“光伏+充電”能源示范站。
在上述負責人看來,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如風電、太陽能等正逐漸成為電力供應的重要補充。隨著國內光伏產業產能提升,建設端的成本持續下降,株洲光照條件優渥,“光伏+充電”的應用場景將會越來越多。
來源:株洲日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