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热 影音-丁香最新网址-丁香五月综合缴清中文-丁香五月亚洲春色-v片在线播放-v片免费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光伏 > 國內新聞

浙江金華市:到“十四五”末光伏裝機2.19GW、風電0.146GW

中國電力網發布時間:2022-11-11 08:17:12

11月9日,浙江金華市發改委發布《金華市綠色發展“十四五”規劃》,規劃提出,到“十四五”期末,全市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綠色能源體系初步形成,清潔能源電力裝機占比達到64.1%,光伏裝機容量達到219.0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4.6萬千瓦。

推動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氫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發電效率,降低發電成本,實現與常規電力同等競爭。將清潔能源發電列入優先發電計劃,推進清潔能源消納。謀劃推進一批陸上“源網荷儲”一體化可再生能源基地,建成一批縣級、園區級智慧能源服務示范工程。繼續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鼓勵集中式復合光伏發展。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生物質和沼氣發電,改造提升生物質分布式能源項目。規劃建設蘭溪制氫項目,落實建設可再生能源制氫、谷電制氫、天然氣制氫協同組合的制氫供氫廠。開展氣電增發行動,推動浙江中西部天然氣發電廠項目及分布式天然氣機組建設。強化煤炭總量控制,促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鼓勵使用潔凈煤以及高熱值煤。到2025年,光伏裝機容量達到219.0萬千瓦左右,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4.6萬千瓦左右,生物質發電裝機達到38.8萬千瓦左右。

大力發展建筑光伏應用,提高黨政機關建筑、公共建筑(學校、醫院、村委會等)、工商業廠房、民房等屋頂安裝光伏應用比例,爭創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代替常規建筑能源比例達到8%以上。

金華市綠色發展“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時期是浙江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謀劃實施“991”行動計劃升級版,奮力打造“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攻堅期,也是金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綠色發展的關鍵期。為指導金華綠色發展走在全省前列,依據《浙江省循環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金華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特制定本規劃。規劃基準年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

一、現實基礎

(一)發展現狀

“十三五”時期,金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圍繞“打造增長極、共建都市區、當好答卷人”總要求,大力實施“環境立市”戰略,持續推進美麗金華建設,深入實施第三輪循環經濟“991”行動計劃、綠色經濟培育行動,積極打造浙中大花園,綠色循環產業體系初步構建,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綠色發展成效顯現。

綠色循環產業體系初步建立?!笆濉逼陂g,深入實施綠色經濟培育行動,加快培育綠色新動能,以綠色循環經濟為核心的生態經濟體系初步建立。深入推進綠色農業發展,建成一批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主體。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永康經濟開發區、浦江經濟開發區和義烏經濟技術開發區等4家省級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取得實效,推動全市11家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基本完成園區循環化改造,形成了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為重點的企業循環型產業鏈,以化工、醫藥等主導產業為紐帶的園區循環型產業鏈,以廢金屬、廢紙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為核心的社會循環產業鏈等循環經濟體系。節能環保產業做大做強,增加值年均增速達10%以上。規上工業新產品產值率達到39.3%;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五年內提高21.8個百分點。武義、磐安實現“摘帽快跑、綠色發展”。推進快遞物流綠色發展,設置包裝物回收裝置,主要快遞品牌快遞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100%。

社會資源利用效率穩步提高。深入實施《金華市循環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積極爭創各類綠色循環試點,推動全市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提高。金華市順利通過國家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驗收。金華市、浦江縣、永康市、武義縣相繼入選省級資源循環利用示范城市(基地)試點,其中金華市、浦江縣同時成功創建國家級資源循環利用基地試點。至2020年,單位GDP能耗較2015年下降13.5%,交通、建筑、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降耗大力推進;萬元GDP用水量較2015年下降36.6%;萬元GDP耗地量達到29平方米左右,較2015年下降6.7%;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2%,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96%,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和處置率分別達到90%以上。省級“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扎實推進,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99%,工業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率達96%以上,永康工業固廢處置經驗在全省推廣。推進可再生能源利用發展,拓展生物質、天然氣、地熱等清潔能源利用。

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推廣。以創造高品質美好生活為引領,加大綠色發展理念宣傳教育,全面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域推行“兩定四分”和“二次四分”垃圾分類模式,制定實施推進綠色包裝工作、限制一次性消費用品等政策,引導全社會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的消費理念。深入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扎實開展和美鄉村建設,金東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浦江美麗鄉村建設經驗入選“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2020年,全市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建制村比率達到100%;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25%左右,作為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范城市,金華成為全國新能汽車應用最多的地級市。實施天然氣“縣縣通”工程,除磐安縣外全市其他各縣(市、區)實現貫通管道天然氣。開展全省二批次7個未來社區試點(首批試點:金華開發區山嘴頭社區、永康田川社區、義烏下車門社區;第二批試點:金義新區東湄社區和石泄社區、蘭溪桃花塢社區、東陽槐堂社區),試點數量占全省總數的11.7%,突出低碳場景打造。新建民用建筑實現綠色建筑全覆蓋,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占比達到20%。

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逐步健全。統籌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任務落地落細,初步建立了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資源環境價格形成機制、生態補償、多規合一等一批創新制度。編制實施《金華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2018-2025)》,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區創建工作,金華成功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義烏、浦江、磐安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市),東陽、武義成功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市)。在全省率先制定《金華市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管理工作方案》,大力推廣煤改氣、煤改電工程,努力推進煤炭消費減量。永康市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建立“六個一”的創建工作機制,在全國率先開展縣域層面的資源產出率核算。

浙中大花園建設成效顯著。深入實施大花園建設行動,以浙中生態廊道為重大平臺的浙中大花園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不斷增強綠色發展的底色。加快循環利用基地工程、十大名山公園、騎行綠道、5A級景區創建、“百河綜治”工程、美麗鄉村建設等標志性工程建設,浦江縣成為全省首批十大大花園典型示范建設縣?!笆濉逼陂g,先后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實現國家衛生城市、省級園林城市全覆蓋,開展全國首個地級市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試點,榮獲2019綠色中國特別貢獻獎。2020年,省控以上地表水斷面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Ⅲ類,創建省級美麗河湖12條,連續七年奪取“大禹鼎”,“五水共治”成果全面鞏固;市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為28微克每立方米,日空氣質量(AQI)優良天數比例為92.1%,比2015年同期分別降低48.15%和提高18.8個百分點;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1.85%。實施藍天、碧水、凈土、清廢行動,污染物排放指標較2015年大幅下降,天更藍、水更清、地更凈,綠水青山價值不斷提升。

同時,金華綠色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一是綠色發展重要性認識不足。對推進綠色發展的艱巨性、緊迫性和復雜性認識有待提升,傳統發展方式的慣性和路徑依賴依然存在。二是綠色產業發展水平不高。傳統產業比重較高,產業和能源轉型壓力較大,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發展相對薄弱,資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三是綠色支撐體系有待完善。綠色經濟發展保障機制以及綠色標準、綠色金融等支撐體系有待完善,促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經費投入仍待加強。四是綠色技術支撐仍顯不足。先進設備推廣力度不足,促進綠色發展的科技支撐能力較弱。區域創新能力支撐綠色產業發展及引進高端人才難度較大,自主研發能力弱,研發成果轉化率偏低。五是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推進不足。綠色發展與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融合不夠,“991”行動計劃的范疇需向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延伸。

(二)面臨形勢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金華面臨推動綠色發展的新機遇和新挑戰,需要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全球綠色治理變革為推動綠色發展帶來了新需求。綠色治理能力是全球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興經濟體的快速發展,全球綠色治理體系變革和重構加速。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等多個重大國際場合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金華“十四五”時期加快完善綠色治理體系,推動綠色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推動綠色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了“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主要目標,提出推動綠色發展,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對金華推動綠色發展,加快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構建新發展格局為推動綠色發展拓展了新空間。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當前國內外新形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其要點是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從綠色發展看,要求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不斷增加綠色循環型產品供給,為金華加快傳統發展模式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轉型拓展了新空間。

打造“重要窗口”為推動綠色發展錨定了新定位。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浙江“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標新定位和“讓綠色成為浙江發展最動人的色彩”的殷切期望,省委十四屆七次全會做出了“努力建設展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文明高度發達的重要窗口”的決定,提出加快形成“走好具有浙江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之路,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先行優勢轉化為領跑優勢”的重大標志性成果,為推動金華綠色發展錨定了新定位。

浙中花園城市建設為推動綠色發展明確了新目標。市委七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明確打造浙中花園城市,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新進步,全市將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領域、全地域、全過程、全方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高生態治理現代化水平。金華“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打造浙中花園城市目標,到2035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進一步拓寬,創成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和國家級森林城市群,高質量建成浙中大花園。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實施循環經濟“991”行動計劃升級版,加快推進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建設,率先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積極推動碳排放率先達峰,加快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和國家級森林城市群,高水平建設新時代浙中大花園,交出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分答卷,打造成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建設美麗浙江的標桿區,為加快金義都市區高質量發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提供堅實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積極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加快完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約束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和消費者在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的主體地位。

——堅持創新驅動,產業支撐。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創新作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關鍵引擎。強化產業支撐,以綠色產業化、產業綠色化為手段,加快培育壯大綠色產業,全面推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

——堅持節約集約,高質高效。堅持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要求,加快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全面提升資源利用效率,以循環發展推動碳達峰碳中和。

——堅持數字賦能,深化改革。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堅持“整體智治”理念,推進循環經濟領域數字化轉型,利用數字化手段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提升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科學化、智能化水平。

——堅持全域美麗,共同富裕。按照全域景區化的目標要求,加快推進美麗城市、美麗城鎮和美鄉村建設,進一步拓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積極推動生態富民、生態惠民,高質量建成浙中大花園。

(三)主要目標

到“十四五”期末,全市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基本建立,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和能源清潔低碳安全利用水平顯著提升,基礎設施全面綠色升級,綠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廣,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支撐體系進一步完善,基本建成高水平的新時代浙中大花園,努力夯實碳排放率先達峰的基礎,打造全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排頭兵,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綠色經濟體系全面建立。全市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綠色化、綠色產業化不斷深化,綠色制造和高效現代農業競爭力大幅提升。節能環保產業年均增長8%以上,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480億元以上,旅游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8.5%,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省下達目標。

——循環發展體系不斷完善?,F代化循環型產業體系和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基本建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6%以上,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9%以上,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

——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提高。通過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減少原生資源消耗,再生資源對原生資源的替代顯著增強,主要資源產出率提高20%,萬元GDP用水量和萬元GDP耗地量下降均完成省下達目標。

——能源體系實現低碳轉型。全市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綠色能源體系初步形成,清潔能源電力裝機占比達到64.1%,光伏裝機容量達到219.0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4.6萬千瓦。

——基礎設施全面綠色升級。依托新型城鎮化建設,全面推動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100%,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8%,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行政村覆蓋率達到95%,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達到99%。

——綠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廣。綠色生活創建行動深入實施,全民綠色生活理念牢固樹立,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持續提高。

——浙中大花園基本建成。大花園建設深入實施,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上走在前列,努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打造耀眼明珠6顆,森林覆蓋率保持穩定,市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市區日空氣質量(AQI)優良天數比例完成省下達目標。

2022-11-10_095221.jpg

注:[ ]為五年累計值。

三、重點任務

根據綠色發展新階段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實施循環經濟“991”行動計劃升級版,推進綠色發展十大重點領域,著力健全綠色發展經濟體系,構建循環發展產業體系,完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打造綠色低碳能源體系,加快基礎設施綠色升級,全面推行綠色生活方式,全力夯實綠色發展底色,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健全綠色發展體制機制。

(一)健全綠色發展經濟體系

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糧食生產能力提升工程,保障糧油、蔬菜、生豬等重要優質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強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開發精品水果、道地藥材、優質茶、食用菌、花卉苗木、畜禽養殖、特種淡水養殖等特色優勢產業。開展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市、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創建縣創建,建立健全食用農產品環境監測和評價制度。深化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加快搭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提升“金農好好”農產品公共品牌影響力,建設“蘭溪楊梅”“義烏南棗”“武義宣蓮”“磐安云峰”等一批地理標志農產品示范基地。實施農業生產綠色安全深化工程,推進“肥藥兩制”改革和“飼藥”兩化,大力發展綠色防控、統防統治、有機替代。深入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現代農業園區、特色農產品區優勢建設,加快建設一批美麗田園、美麗生態牧場、美麗林場、美麗漁場,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電商等產業互融互促。到2025年,金華婺南國家級農業園區得到大幅提升,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6個以上;創成國家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2個以上、省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10個左右。

著力推進制造業綠色轉型。培育建設一批綠色產業示范基地,開展綠色產品認證,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實施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2.0版,提升發展現代紡織服裝、智能家居、綠色食品、時尚休閑產品、綠色建材五大特色產業,推動傳統制造業數字化、集群化、服務化轉型。開展綠色供應鏈試點。強化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核,推動化工、造紙、印染、電鍍、有色等重點行業全面實施清潔生產改造提升。實施綠色制造升級工程,聚焦建材、化工、造紙、紡織四大高碳行業,鼓勵低碳能源替代,加強技術節能和管理節能,重點支持數字賦能低碳化技術改造。以水泥、印染、造紙等領域為重點,嚴控新建產能,逐步、分類壓減現有存量產能。推進重點領域企業逐步實現碳賬戶全覆蓋,完善碳交易市場服務體系,開展制造企業出口產品碳標簽試點。推進綠色工廠、低碳工業園區建設,創建一批國家級綠色工廠和省級綠色制造示范基地(園區)試點。到2025年,創建50家以上省級綠色工廠。

積極發展現代綠色服務業。做強生態休閑養生旅游,打造健康幸福產業,推進武義溫泉康養名城、磐安康養旅居大花園建設,支持金華雙龍風景旅游區、武義牛頭山等高A級旅游景區創建,推進金義新區(金東區)漁歌小鎮、義烏森山健康小鎮、磐安云上尖山·烏石小鎮等旅游風情小鎮建設;辦好2022綠色亞運金華分賽區比賽,打響“山水四項”品牌,著力建設一批省級運動休閑旅游示范基地。大力發展綠色流通,推動流通企業綠色發展,創建綠色商場、綠色市場、綠色飯店等一批提供綠色服務的載體;以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為重點,大力發展綠色物流,支持物流企業構建數字化運營平臺,鼓勵發展智慧倉儲、智慧運輸,構建完善標準化托盤循環共用體系。發展綠色金融,重點開展對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綠色金融服務。

培育綠色產業市場主體。按照國家《綠色產業指導目錄》,結合我市綠色產業發展基礎和條件,支持綠色產業市場主體做大做強,重點培養節能環保產業龍頭企業。加快整合全市綠色產業有關企業資源,促進企業間業務交流與合作,打造綠色產業鏈條。在綠色產業領域力爭培育1家百億級、10家十億級、100家億級龍頭企業,打造一批技術領先、管理精細、綜合服務能力強、品牌影響力大的國內知名企業,推動綠色產業新動能培育和高質量發展。

專欄1金華市綠色產業發展重點領域

節能環保產業:重點發展高效節能裝備制造、先進環保裝備制造、資源循環利用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節能改造、污染治理和資源循環利用。

清潔生產產業:重點發展產業園區綠色升級、無毒無害原料替代使用與危險廢物治理、生產過程廢氣處理處置及資源化綜合利用、生產過程節水和廢水處理處置及資源化綜合利用、生產過程廢渣處理處置及資源化綜合利用。

清潔能源產業:重點發展氫能裝備和核心零部件制造、風力發電裝備制造、太陽能發電裝備制造、清潔能源設施建設和運營、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能源系統高效運行。

生態環境產業:重點發展現代農業種業及動植物種質資源保護、綠色有機農業、林下種植和養殖業、森林碳匯、森林游憩和康養產業、自然保護地保護性運營、生態系統修復。

基礎設施綠色升級:重點發展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海綿城市建設運營。

綠色服務:重點發展綠色產業咨詢服務、綠色項目運營管理、綠色項目評估審計核查、綠色發展監測檢測、綠色技術產品認證和推廣。

生態休閑養生旅游:圍繞建設高品質旅游目的地、高標桿文旅融合地目標,打造大健康、大旅游產業體系,重點發展溫泉養生、森林游憩等康養生態旅游產業,鼓勵康養生態旅游消費。

推進綠色產業集群發展。聚焦節能技術裝備、環保技術裝備、資源循環利用技術裝備、新能源與清潔能源裝備、新能源汽車、氫能、可降解塑料、文化創意等重點領域,加快推進金華開發區省級美麗園區示范園區、金華市和浦江縣國家級資源循環利用基地、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國家級示范區、金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建設。推進永康經濟開發區等園區實現規模經濟,提供綜合競爭力,積極爭創國家級、省級綠色產業示范基地。實施特色小鎮2.0工程,加快金華新能源汽車小鎮、蘭溪電驅裝備小鎮、義烏綠色動力小鎮、義烏光源科技小鎮、磐安江南藥鎮等一批集聚、創新發展的省級綠色產業特色小鎮迭代升級。實施產業集群培育升級行動,形成芯光電、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綠色食品、綠色建材等一批具有地區特色的綠色產業集群。

(二)構建循環發展產業體系

提升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建設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推廣智能溫室、微灌工程、立體栽培等節能降耗、節本增效的設施農業先進技術,大力發展設施園藝、設施畜牧、設施果蔬等。推廣智能灌溉、測土配方施肥、飼料精準投喂、質量智能監測、廢棄物循環處理等智能設施技術,培育一批數字農業工廠、數字牧場、數字漁場。積極推行種養結合、農牧結合,推廣稻魚綜合種養、蓮沼畜結合種養等農業循環經濟典型模式,促進畜(禽)、魚、糧、菜、果、茶協同發展。以糧食主產區、種植業聚集地和農業發達鄉鎮為重點,因地制宜開展農作物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推廣永康秸稈換肥模式。實施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程,嚴格執行畜禽養殖場環境準入與退出制度,推動污染治理設施提標改造,提升畜禽排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推動林下廢棄物高效利用。實施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工程,建立完善廢舊農膜、廢棄包裝物回收和無害化處理體系。

高質量發展循環型制造業。推行重點產品綠色設計,引導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環境友好型原料,推廣易拆解、易分類、易回收的產品設計方案,提高再生原料的替代使用比例。深入推進園區循環化發展,構建完善產業共生體系,促進園區廢棄物循環利用。進一步拓寬粉煤灰、冶金渣、工業副產石膏等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渠道。有序推進水泥窯、冶煉爐協同處置醫療廢物、危險廢物、污泥等,推廣燃煤電廠耦合污泥處置。實施低碳新興產業培育工程,培育生物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等低碳型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25年,主要資源產出率提高達到省下達目標。深入推進低效企業改造提升專項行動,統籌推進落后產能淘汰、低效企業改造提升。到2025年,淘汰落后產能企業500家,完成“低散亂”整治10000家。

專欄2重點行業碳達峰專項行動

堅決遏制“兩高”(高耗能、高污染)項目盲目發展,對行業產能已經飽和的“兩高”項目,按照“減量替代”原則,落實壓減產能。對電力行業實行總量和單位產品碳排放控制約束,控制行業碳增量指標。對水泥、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探索建立平均先進碳排放對標機制,發布重點碳排放行業和主要產品年度平均排放強度,引導平均線以下的企業對標排放。嚴格高耗能項目準入,對已有項目要按照先進的能效標準改造提升。到2025年,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顯著下降,工業領域碳排放總量趨于穩定。

積極發展循環型服務業。按照“3R”原則(即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要求推進循環型服務業發展,提高社會生產要素的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實現服務業可持續發展。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推廣浦江環衛一體化及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區域環境托管服務新模式。加強跨領域、跨學科產業協同創新,在污水高效處理與再生利用、固廢資源化、新能源開發利用等方面開展一批集成示范項目,探索協同治理新模式。提高能源審計、評估檢測、技術咨詢、節能診斷等綠色制造服務能力。加快信息服務業綠色轉型,做好大中型數據中心、網絡機房綠色建設和改造,建立綠色運營維護體系。有序發展出行、住宿等領域共享經濟,規范發展閑置資源交易。推進會展業綠色發展,推動辦展設施循環使用。加強電商垃圾治理,推動快遞包裝綠色轉型。

專欄3快遞包裝綠色轉型

強化快遞包裝綠色治理,推動電商與生產商合作,實現重點品類的快件原裝直發。鼓勵包裝生產、電商、快遞等上下游企業建立產業聯盟,支持建立快遞包裝產品合格供應商制度,推動生產企業自覺開展包裝減量化。實施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制度。推動企業通過設備租賃、融資租賃等方式,積極推廣可循環、可折疊包裝產品。鼓勵企業采用股權合作、共同注資等方式,建設可循環包裝跨平臺運營體系。鼓勵企業使用商品和物流一體化包裝。加大循環中轉袋(箱)、綠色循環共用標準化周轉箱推廣應用力度。鼓勵電商、快遞企業與商業機構、便利店、物業服務企業等合作設立可循環快遞包裝協議回收點,推進可循環快遞包裝的專業化回收設施建設。到2025年,電商快件基本實現不再二次包裝,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規模達500萬個以上。

(三)完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建立完善回收站點、分揀中心和集散交易市場一體化的廢舊物資回收體系,推動廢舊物資回收與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兩網融合”。放寬廢舊物資回收車輛進城、進小區限制,保障合理路權。大力推廣“互聯網+”回收利用模式,推進線上線下分類回收融合發展。鼓勵采用預約上門、以舊換新、設置自動回收機等方式回收廢舊物資。規范廢舊物資回收行業經營秩序,提升行業整體形象和管理水平。

提升再生資源加工利用水平。積極培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主體,推動再生資源產業集聚發展,促進再生資源規范化、規模化、高值化利用。規范發展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廢玻璃、廢舊輪胎、廢舊動力電池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加大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機動車、廢鉛蓄電池等拆解利用企業的規范管理和環境監管力度,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鼓勵企業創新技術路線和商業模式,提高再生資源利用價值。到2025年,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達到60%以上。

推動再制造高質量發展。提升現代五金、芯光電、汽車零部件、高端裝備、機床、文辦設備、工量刃具、專用器具等再制造水平,積極發展專用發動機、工業機器人等新興領域再制造。強化專業化再制造舊件回收企業培育,支持建設再制造產品交易平臺,建立再制造產品質量保障體系,加強再制造產品的評定和推廣,鼓勵在售后市場應用再制造產品。推動增材制造、特種材料、智能加工、無損檢測等共性技術在再制造領域的應用。推動再制造與裝備數字化轉型相結合,鼓勵面向大型機電裝備提供專業化、個性化、定制化再制造服務。支持浙江自貿試驗區金義片區探索開展航空、數控機床、通信設備等保稅維修和再制造復出口業務。

(四)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深入推進能源消費革命。落實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政策,分行業、分區域落實到各縣(市、區),加強項目審批和節能審查協調聯動,建立健全用能審查閉環機制。堅決遏制新上石化、化纖等高耗能行業項目,嚴控水泥等產能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統籌布局大數據中心、5G網絡等項目。對新上水泥、造紙等高耗能項目,原則上要實行用能權有償使用交易和差別化電價政策。積極推動電能替代,推進城鄉用能電氣化建設和改造,提高全社會電氣化水平。繼續引導企業實施煤改氣。嚴格涉煤項目準入,鼓勵使用潔凈煤和高熱值煤,支持工業企業實施傳統能源改造,加快高耗能落后企業、產能、設備的淘汰和退出。全面推進城市建成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建設,加快非禁燃區分散燃煤鍋(窯)爐淘汰、改造工作,消減散煤利用,基本杜絕燃煤無處理排放。積極參與能效創新引領國家試點。推動建材、化工、紡織等企業余熱余壓余能回收利用,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廠污泥能源化利用。加快推進重點用能領域和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嚴格執行高耗能行業產能和能耗等量減量替代制度。到2025年,能源消費增速穩中有降,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持續走低。

高標準實施節水行動。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格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開展縣域水資源承載能力評價,制定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全面推行“區域水資源論證+水耗標準”制度,完善規劃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嚴格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強化用水全過程管理。抓好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深入推進節水型社會創新試點建設。安排財政節水專項資金,用于節水宣傳、水平衡測試、創建節水型企業(單位)、節水型居民小區、推廣節水型產品、更換節水器具、實施非常規水資源利用工程等。引導企業和園區加快節水及水循環利用設施建設,促進企業間串聯用水、分質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環利用。深化蘭溪、義烏、永康等優質水源緊缺區域實施再生水循環利用,大力推進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工程和工業園區分質供水工程,鼓勵在義烏市推行全域分質供水。

全面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實行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全面實行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深入實施“多規合一”,從規劃上管控土地節的集約利用。嚴格執行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建立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制度。規范項目預審管理,引導建設項目盡量少占或不占耕地。堅持開源、節流和挖潛并舉,加大存量盤活挖潛力度,推動低效土地的再開發再利用,推進城市、鄉村、園區有機更新。實施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優化農業生產布局,用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推進農業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發展。開展工業全域治理試點,加快低效和閑置工業用地開發利用,整合歸宗零星土地,推進工業空間形態有機更新。持續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高質量建設“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高質量持續推進農業“標準地”改革,制定畝均投入、畝均產出、帶動效益等一系列控制性指標,有效開展“標準地”土地流轉工作。推動工業“標準地”改革擴面提升,新批建設用地全部按照“標準地”供地,鼓勵對已取得工業用地使用權的企業投資改擴建項目執行“標準地”制度。

(五)打造綠色低碳能源體系

加強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推動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氫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發電效率,降低發電成本,實現與常規電力同等競爭。將清潔能源發電列入優先發電計劃,推進清潔能源消納。謀劃推進一批陸上“源網荷儲”一體化可再生能源基地,建成一批縣級、園區級智慧能源服務示范工程。繼續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鼓勵集中式復合光伏發展。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生物質和沼氣發電,改造提升生物質分布式能源項目。規劃建設蘭溪制氫項目,落實建設可再生能源制氫、谷電制氫、天然氣制氫協同組合的制氫供氫廠。開展氣電增發行動,推動浙江中西部天然氣發電廠項目及分布式天然氣機組建設。強化煤炭總量控制,促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鼓勵使用潔凈煤以及高熱值煤。到2025年,光伏裝機容量達到219.0萬千瓦左右,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4.6萬千瓦左右,生物質發電裝機達到38.8萬千瓦左右。

加快新型供能系統建設。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推進區域電網補強,加快改造配網和農網,解決清潔能源發電送出受限問題;開展現有火電機組調節性能改造,謀劃浙能蘭溪發電廠CCUS改造,加快磐安、浦江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提高電力系統靈活性和調節能力;健全電力需求側響應機制,健全可中斷、可調節負荷,打造具有金華特色的電力需求側管理模式;統籌高容量高能級電力設施布局,加強電力系統智能化建設。推進天然氣系統建設。優先發展和保障民生用氣,落實地方政府儲氣責任,加快金華LNG應急調峰儲備設施工程;加快天然氣互聯互通工程義烏蕭山支線管網建設,推進城市天然氣管網向農村延伸。推動工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區實施集中供熱。建立高效氫儲運體系。加快建設質量監督氫能儲運裝備檢驗站,開展氫氣長管拖車提升壓力運輸和液氫運輸示范應用;在“金華氫谷”涉氫專區實施輸氫管道規劃建設示范工程;穩步推進加氫站建設,構建加氫站管理運行平臺。建立健全煤電油氣運協調機制和能源監測預警機制,打造智能化、數字化能源監控平臺,培育智慧用能新模式,發展能源大數據服務應用,有效對接油氣管網、熱力管網和其他能源網絡,實現能源便捷流動、靈活調運、供給安全。

(六)加快基礎設施綠色升級

升級環境基礎設施。加強固廢危廢處置設施建設,積極推動工業固體廢物、建筑垃圾、城市污泥、農業廢棄物等各類固體廢物處理設施共建共享,加快補齊醫療廢物處置短板,推動醫療廢物集中處置體系覆蓋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提高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水平和運營效率。全域深化“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加快推進全市范圍內雨污分流管道改造,實現污水管網的全覆蓋。加快金東第二污水處理廠、積極謀劃推進市區第二污水處理廠建設,推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金華標準”。加強現有污水處理廠、污水管網以及提升泵站整合,大力推進污水處理“一盤棋”,構建“廠—網(站)”一體化運營新格局。提升改造工業園區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大力推廣下沉式污水處理廠建設模式。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強基增效”行動,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和標準化運維,積極創建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刂茝U棄物處理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到2025年,城鎮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100%,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9%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8%,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行政村覆蓋率達到95%。

開展綠色建筑創建。推動綠色建筑新標準實施,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執行《金華市綠色建筑專項規劃》,高星級綠色建筑占新增綠色建筑比例穩步提升,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比例達到30%。加強第三方機構綠色建材認證管理。實施綠色建材推廣計劃,在綠色建筑、既有建筑節能綠化改造中全面推廣高強鋼筋、高性能混凝土、高效節能門窗及保溫材料、生物質建材等綠色建材和可循環、可再生建材。實施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推廣裝配式建筑,裝配式建筑占城鎮新建建筑比例達35%以上,推進建筑全裝修和裝配化裝修。大力發展建筑光伏應用,提高黨政機關建筑、公共建筑(學校、醫院、村委會等)、工商業廠房、民房等屋頂安裝光伏應用比例,爭創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代替常規建筑能源比例達到8%以上。大力推進綠色生態小區、城區建設,推廣可再生能源與建筑一體化應用,利用“互聯網+”技術強化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全過程監督。加快完善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制度體系,建立健全建筑節能監管機制、綠色建筑使用者監督機制、運行管理機制、用戶評價和反饋機制等。健全市場化激勵機制,探索結合保險增信、信貸、債券等手段建立綠色建筑長效發展機制。

健全綠色交通體系。加速綜合交通廊道建設,創新“美麗交通+”模式,串聯“山水林田湖草,城鎮鄉村景”美麗元素。加快美麗交通網絡建設,重點實施國省道改擴建工程,謀劃金華市區南山大道休閑觀光道,持續推進“四邊三化”,建設“四好農村路”,推進騎行綠道網建設。實施公交優先戰略,提升城鄉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繼續推進純電動BRT快速公交站場體系建設。加大推廣電動汽車、氣體燃料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等新能源汽車,在黨政機關、公共機構、企事業單位公務用車,以及城市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城市物流配送、機場等公共領域應用,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80%。推進車船油改氣。加快綜合供能服務站、公共領域充換電站、加氫站建設,支持企事業單位、居民區按需配建充電設施。大力推進“公轉水”“公轉鐵”,加快推進鐵路專用線建設,提高多式聯運銜接水平,推進多式聯運一體化運輸組織全過程作業標準化、規范化。

推進美麗城鎮建設。加強城市河流和湖泊整治,促進居住建筑和小區調蓄,改善城市道路和廣場排水,優化城市公園和綠地建設,構建海綿型綠地系統,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快推進機關、學校、醫院、文化體育場館和商業綜合體等各類大型公共建筑項目海綿體建設,因地制宜規劃建設海綿型鎮村。加快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步伐,通過向地面集中要密度和向立體空間要高度、深度,加快新建地區的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結合綜合管廊、軌道交通推動城市建設立體化發展。重點推進100個美麗城鎮建設,到“十四五”期末,全市50個以上小城鎮達到省級美麗城鎮樣板創建要求,其中市區達到15個以上。

建設未來社區、綠色社區。開展未來社區建設行動,積極推進首批金華開發區山嘴頭、義烏市下車門以及永康市田川等3個未來社區項目建設,加快金東區東湄社區和石泄社區、蘭溪市桃花塢社區、東陽市槐堂社區等4個第二批省級未來社區的規劃方案設計、征遷以及各項建設工作。“十四五”期間每年新啟動1個以上省級未來社區建設。結合未來社區試點創建和城市有機更新工作,積極謀劃推進綠色社區建設,到“十四五”期末,基本實現社區人居環境整潔、舒適、安全、美麗的目標,綠色社區創建率達到60%以上。

(七)全面推行綠色生活方式

著力培育綠色生活理念。深入開展全民教育,將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融入家庭教育、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及職工繼續教育等教育體系, 納入美麗城鎮、和美鄉村創建及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建設要求。廣泛推進主題宣傳,不斷拓展“綠色細胞”創建形式和方式,積極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發揮全媒體綠色價值觀宣教功能,把綠色生活理念納入節能宣傳周、低碳日、環境日等主題宣傳活動,傳播綠色知識和行為規范,營造全社會崇尚、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良好氛圍,推動形成生態文化。

持續促進綠色產品消費。推動實施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建立完善節能家電、節水器具、再生纖維等綠色產品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機制,探索構建綠色產品誠信服務體系,鼓勵消費者購置綠色標志產品。拓寬綠色產品流通渠道,支持商場、超市、旅游商品專賣店等流通企業在顯著位置開設綠色產品銷售專區,利用“互聯網+”等新技術新平臺促進綠色消費。完善政府綠色采購制度,結合實施產品品目清單管理,加大綠色產品相關標準在政府采購中的運用。鼓勵企業執行綠色采購指南,推動國有企業率先建立健全綠色采購管理制度。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進一步健全綠色產品市場準入和追溯制度,加快形成安全、便利、誠信的綠色消費環境。到2025年,政府采購中綠色采購占同類產品的比例達到80%。

大力推廣綠色行為方式。大力倡導垃圾分類新時尚,強化公眾分類意識,規范垃圾投放行為,形成由被動強制轉為主動自覺的生活習慣。開展反食品浪費專項整治,積極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加強塑料污染治理,實施塑料污染治理三年攻堅行動,著力解決電商快遞、餐飲外賣等重點領域的塑料污染問題,切實推動塑料污染治理走在全省前列。進一步限制一次性消費用品使用,鼓勵消費者旅行自帶洗漱用品,推廣使用環保布袋、紙袋等非塑料制品和可降解購物袋,推廣使用生鮮產品可降解包裝膜,減少使用一次性日用品。加快完善全社會綠色物流和配送體系,積極推廣可循環、可折疊包裝產品和物流配送器具。推廣綠色居住,減少無效照明,提倡家庭節約用水用電。鼓勵步行、自行車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推廣應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使用。倡導推廣移動支付、線上支付等綠色支付方式。推進有條件的辦公區域共建公用信息系統和數據共享,全面推行無紙化辦公。

專欄4塑料污染治理三年攻堅行動

聚焦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回收、處置”等重點環節,落實國家發改委塑料制品禁限目錄規定,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動“綠色快遞”轉型升級,循環一批新型包裝和物流載具,推動替代產品推廣普及,建立健全高效回收體系,規范廢塑料材料化利用,有力有序有效抓實塑料污染治理,為建設高質量美麗金華和浙中大花園提供堅實支撐。

到2021年底,塑料污染治理基本實現全程管控,基本完成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回收處置等環節的制度建立,相關塑料替代產品開發應用水平有明顯提升。到2022年底,禁止銷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全面推廣塑料替代產品,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塑料減量和綠色物流模式。到2023年底,全面鞏固提升塑料污染治理常態長效機制,塑料污染綜合治理成效顯著,打造塑料污染綜合治理金華樣本。

(八)全力夯實綠色發展底色

構建全域美麗大花園建設體系。加快建設現代宜居的美麗城市,塑造富有活力的美麗城鎮,提升詩意棲居的和美鄉村,高質量建設宜居、宜業、宜學、宜游、宜養的浙中大花園,形成“一村一幅畫”“一鎮一天地”“一城一風光”的全域大美格局。 加快浙中生態廊道建設,搭建起浙中大花園的主體架構,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構筑集生態保護、休閑觀光、文化體驗、綠色產業于一體的生態經濟帶。加快打造浙中詩路文化帶,打造詩學一體的文化傳承帶、開拓創新的文化產業帶、浙中意韻的詩畫旅游帶、自然和諧的美麗生態帶、互聯互通的開放合作帶。認真執行《浙江省大花園建設標準》,積極創建省級大花園示范縣。推進全市大花園數字化管理系統建設,與省級系統做好銜接,提升大花園數字化治理水平。深入開展“人人成園丁、處處成花園” 行動,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建設大花園的良好氛圍。

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建立健全“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機制,制定并執行不同區域生態保護、環境準入、污染治理、績效評價等差異化政策。全過程推動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全領域打好生態環境鞏固提升持久戰。加快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實行自然保護地統一管理和分區管控。 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在重點流域、中小河道、湖庫和濕地實施生態修復。深化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加強礦山生態環境整治、復墾。加強錢塘江、甌江、曹娥江等主要流域源頭地區生態保護,開展水生態保護修復。大力推進城市修補、生態修復,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著力改善人居環境。 以“森林金華”建設為載體,深入推進國家級森林城市群試點,強化公益林建設和天然林保護,推行林長制,實施“一村萬樹”行動,提高森林質量,持續增加森林碳匯。實施平原綠化美化行動,推進平原綠化提質。強化濕地保護與修復,優先修復生態功能嚴重退化的重要濕地,逐步實現退化濕地的全面修復,續建提升一批濕地公園。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保持穩定,

市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市區日空氣質量(AQI)優良天數比例完成省下達目標。

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先行示范。進一步擴大生態比較優勢、全面拓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全面推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走加快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新路子。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生態精品農業,培育發展生態休閑養生旅游業,發展壯大生態產品精深加工業。積極推動生態富民、生態惠民,拓寬農村居民收入渠道,助力實現共同富裕。實施農民致富增收行動,完善企業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推進鄉村屋頂光伏工程。深入實施“百縣萬品”協作共富項目,支持浦江、武義開展“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引導武義、磐安縣在全省大灣區新區等高能級平臺建設高質量產業“飛地”,高水平優化賦能升級山海協作產業園,深入推進文旅類產業園建設,打造山區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區域合作共贏發展的示范基地。

(九)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

加強關鍵核心綠色技術攻關,推動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共性綠色技術,積極推廣廢舊鉛蓄電池高效回收利用綠色制造集成、洗滌劑全生命高效節水等國家認定的綠色技術。強化企業在綠色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加大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支持力度,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建技術研發機構,組建信息共享、協同創新、互惠互利的綠色產業發展聯盟,強化自主創新和產業化示范應用,破解綠色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大力引進高校、中科院等高水平科研單位來金設立研究機構,推動重大綠色共性技術研發項目落戶。打造一批綠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雙創”平臺等創新載體,重點建設浙中實驗室、浙江大學金華研究院、浙江長三角石墨烯應用技術研究院等。加強與基金公司的聯動協作,完善綠色科技企業孵化鏈條。遵守交易管理辦法,依法合規推進綠色技術交易工作,營造健康活躍的技術交易氛圍。

(十)健全綠色發展體制機制

深化綠色發展體制改革。探索完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應用體系,加快核算成果多元應用,支持磐安在全省率先建立評價體系和財政獎補機制。以數字化改革為總牽引,統籌推進綠色發展領域數字技術應用和制度創新,打造碳達峰、園區循環發展等應用場景,提升整體智治水平。優化居民用水、用電、用氣價格機制,以及污水、垃圾等排放和處理的差別化收費機制。以快遞包裝、電器電子產品、汽車產品、動力蓄電池、鉛酸蓄電池、飲料紙基復合包裝物、輪胎等為重點,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探索開展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完善土地、用能權、排污權等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交易制度,加快自然資源及其產品價格改革。完善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實施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落實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提高生態環境保護考核在政府政績考核中的權重。嚴格執行環境審計制度,建立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推進“智慧環?!苯ㄔO,健全部門聯動執法機制。

專欄5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

研究制定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建立涵蓋汽車生產企業、經銷商、維修企業、保險公司、回收拆解企業等的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統,強化汽車生產、進口、銷售、登記、維修、保險、二手車交易、報廢、關鍵零部件流向等信息的互聯互通和交互共享。建立認證配件、再制造件、回用外觀件的標識制度和信息查詢系統。探索開展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試點。

健全綠色發展標準體系。參與完善綠色產品生產標準體系,制定一批“品字標浙江制造”綠色制造標準。構建省內領先、國內一流的“金華制造”標準體系。參與推動綠色設計、消費品能耗、污染物排放、綠色包裝、可降解塑料、垃圾分類、資源循環利用、綠色出行等標準制定。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標準聯盟,研究制定綠色發展領域的團體標準。鼓勵綠色制造企業制定實施嚴于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協同推進產品研發與標準制定。

完善綠色發展政策體系。全面落實支持節能、節水、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采取投資補助、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多種方式支持綠色發展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和能力建設。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加大綠色信貸支持力度,鼓勵發行貼標綠色債券,積極發展基于各類環境權益的融資工具,創新發展綠色保險。推進碳賬戶金融試點,積極運用央行碳減排專項政策工具,為低碳減碳領域企業及項目提供低成本金融支持。加大對湖州、衢州綠色金融改革經驗總結和復制推廣力度,加快形成具有金華特色的綠色金融模式。

四、重大工程

圍繞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十大任務,重點實施綠色產業示范基地創建、園區綠色低碳循環升級、城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建筑垃圾資源利用示范、污水資源循環利用示范、綠色生活載體創建示范、浙中大花園建設深化行動、循環經濟技術與裝備創新等九大工程。

(一)綠色產業示范基地創建工程

以提高綠色產業規模、質量、效益為重點,以增強綠色產業綜合競爭力為核心,選擇一批產業園區開展綠色產業示范基地建設,著力推動綠色產業集聚、提升綠色產業競爭力、構建技術創新體系、打造運營服務平臺、完善政策體制機制,培育形成綠色產業發展新動能。到2025年,全市爭創1個省級綠色產業示范基地,綠色產業集聚度和綜合競爭力明顯提高。

(二)園區綠色低碳循環升級工程

按照“功能布局合理、資源集約高效、產城深度融合”的要求,優化園區空間格局。圍繞產業鏈、價值鏈“兩鏈”提升,實施產業鏈精準招商,推動園區產業循環鏈接和綠色升級,提高資源產出率。完善園區產業共生體系,深化副產物交換利用、余熱余壓梯級利用和水資源循環利用,基本實現園區各類廢棄物內部循環。推動園區低碳建設和產業低碳轉型,探索開展“零碳”園區試點工作。深入開展園區第三方治理,建立按效付費、第三方治理、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的新機制。建立園區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加強園區物質流管理。選擇一批產業基礎好、改造潛力大的園區先行開展試點,到2025年,推動全市制造業類省級以上園區全部實施綠色低碳循環升級。

(三)城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工程

合理規劃建設回收站點、分揀中心和廢品交易市場,支持打造廢舊物資回收利用平臺,鼓勵在住宅小區、商場、超市等場所設置廢舊物資便民回收點,推廣智能終端回收設備。依托金華市、浦江縣等國家級和永康市、武義縣等省級資源循環利用示范城市(基地)試點,推進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報廢機動車、退役光伏組件、廢舊家電、廢舊電池、廢舊輪胎、廢舊木制品、廢舊紡織品、廢塑料、廢紙、廢玻璃、餐廚垃圾等城市廢棄物分類利用和集中處置,引導再生資源加工利用項目集聚發展,構建完善區域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健全廢舊農膜、化肥與農藥包裝、灌溉器材、農機具、漁網等廢舊農用物資回收體系,推動區域性廢舊農用物資集中處置利用設施建設。以永康市、武義縣兩家省級資源循環利用示范城市為重點,爭創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

(四)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工程

聚焦粉煤灰、煤矸石、冶金渣、工業副產石膏、尾礦、共伴生礦、農作物秸稈、林業三剩物等重點品種,推廣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先進技術、裝備,實施具有示范作用的重點項目,大力推廣使用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到2025年,粉煤灰、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農作物秸稈等大宗固廢的綜合利用能力顯著提升,利用規模不斷擴大,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60%以上。

(五)建筑垃圾資源利用示范工程

推行建筑垃圾源頭減量,建立建筑垃圾分類管理制度,推動建筑垃圾精細化分類分質利用,完善收集、清運、分揀、再利用的一體化回收處置體系。健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標準體系,明確適用場景、應用領域等,提高再生產品質量,提升再生產品的市場使用規模。培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骨干企業,鼓勵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聯合建立研發中心,積極開展再生骨料強化技術、再生骨料系列建材生產關鍵技術、再生細粉料活化技術、專用添加劑制備工藝技術等研發。到2025年,各縣(市、區)因地制宜建成1個以上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固定式處置工廠,建筑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置體系基本形成,全市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60%以上。

(六)污水資源循環利用示范工程

在城鎮、工業和農業農村等領域系統開展污水資源化利用。以水環境敏感區域為重點,以城鎮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為突破口,以工業利用和生態補水為主要途徑,加強統籌協調,完善政策措施,強化監督管理,開展試點示范,推動污水資源化利用實現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

(七)綠色生活載體創建示范工程

深入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商場、綠色建筑等創建行動,宣傳推廣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完善綠色生活的相關政策和管理制度,推動綠色消費,促進綠色發展。到2022年,全市80%的縣級及以上黨政機關達到節約型機關創建要求,70%以上的城鄉家庭達到綠色家庭創建要求,80%以上的學校達到綠色學校創建要求,60%以上的社區達到綠色社區創建要求,50%以上的大型商場達到綠色商場創建要求,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0%以上,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99%。到2025年,綠色生活創建持續深化,崇尚綠色生活的社會氛圍全面形成。

專欄6綠色生活創建

1.節約型機關創建。以縣級及以上黨政機關為創建對象,強化節約能源資源目標管理,推行綠色辦公,率先在全社會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制度。

2.綠色家庭創建。以廣大城鄉家庭為創建對象,通過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展示、主題實踐和生態環保志愿服務活動,切實增強廣大家庭成員生態文明意識。

3.綠色學校創建。以大中小學作為創建對象,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推進綠色校園基礎建設,建設節能環保校園,培育綠色校園文化,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

4.綠色社區創建。以廣大城市社區為創建對象,建立健全社區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制度,推進社區基礎設施綠色化,提高社區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培育社區綠色文化,打造綠色宜居宜業空間,推廣“未來社區”建設。

5.綠色出行創建。以主要地級市為創建對象,積極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綠色化,提升城市交通服務、管理水平,提高公共交通供給能力,優化交通信息引導,規范交通新業態融合發展。

6.綠色商場創建。以大中型商場、商業綜合體為創建對象,建立綠色管理制度,提升商場設施設備綠色化水平,完善綠色供應鏈體系,開展綠色回收,實施放心消費政策。

7.綠色建筑創建。以城鎮建筑為創建對象,結合城市有機更新、“未來社區”建設,逐步提高城鎮建筑中綠色建筑比重,逐步推廣綠色住宅使用者監督機制,完善綠色建筑標準體系,加強技術創新和集成應用。

(八)浙中大花園建設深化行動工程

深入實施浙中大花園建設行動計劃,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持續優化,全域美麗的綠色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山水林田湖草一體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全面建成“無廢城市”,達到或優于Ⅲ類水體占地表水比例達到100%,森林覆蓋率保持穩定?!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進一步拓寬,創成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和國家級森林城市群,浙中生態廊道全域貫通,高質量建成浙中大花園。

專欄7浙中大花園建設標志性工程

1.浙中生態廊道。按照大景區、大花園的建設要求,建成“一條生態主廊、三大生態功能節點、十大生態功能板塊”,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構筑集生態保護、休閑觀光、文化體驗、綠色產業于一體的生態經濟帶。

2.浙江休閑養生文化旅游帶。依托金華秀麗山水資源和歷史文化古跡,整體打造以“傳統戲劇養眼、山水景觀養肺、非遺美食養胃、傳統中藥養身、婺州理學養腦、廉政家風養心”為主題的“浙江休閑養生文化旅游帶”。

3.5A級景區創建工程。加快雙龍風景名勝區、牛頭山國家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

4.十大名山公園建設工程。加快推進金華山、婺城九峰山、金義新區(金東區)赤松山、蘭溪六洞山、東陽東白山、義烏德勝巖、永康方巖山、浦江仙華山、武義牛頭山、磐安大盤山等十大名山公園建設。

5.十大名游品牌工程。打造金義商購天堂游、金華古婺文化名人名士游、蘭溪古韻風情游、橫店影視文化游、東陽木雕竹編工藝展示游、永康五金博覽游、武義溫泉康養游、浦江全域生態游、磐安藥膳保健休閑游、傳統村落研學游等十大名游品牌。

6.浙中大花園耀眼明珠工程。以古城名鎮名村、高能級景區、名山公園、遺址公園、產業平臺等為重點,全面建成生態優良、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的最美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以人文水脈、森林古道為重點,串聯重要旅游節點,打造一批重拾記憶、品味鄉愁、邂逅美景的特色旅游線路和產品。

7.騎行綠道工程。推進騎行綠道網建設,形成市區生態綠道閉合圈和都市區綠道閉合圈。

8.和美鄉村建設工程。深化“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推進和美鄉村連線成片,建設幸福家園。

9.幸福產業工程。大力發展健康養老、文化時尚、體育健身等幸福產業,重點培育東陽文化影視產業,蘭溪、武義、磐安等地的醫養產業。

10.珍貴彩色森林建設工程。建設珍貴樹種和大徑材培育示范基地,新增一批珍貴彩色森林。

11.環保工程。重點推進婺江、蘭江、東陽江、武義江等流域生態修復工程、城鎮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升改造、城鎮垃圾設施提升等項目。

(九)循環經濟技術與裝備創新工程

圍繞循環經濟發展重點領域,聚力突破一批綠色低碳循環關鍵共性技術和重要裝備,重點發展資源循環利用、可再生能源開發、產業低碳轉型等技術裝備。開發基于物聯網與大數據的智能型綜合利用技術裝備、污染物末端治理相融合的綜合利用裝備。在廢舊新能源電池、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汽車、廢金屬等再生資源領域開發智能化拆解、精細分選及綜合利用技術裝備。加快開發廢塑料、廢橡膠的改性改質技術,以及廢脫銷催化劑、廢動力電池、廢太陽能板的無害化、資源化、成套化處理利用技術裝備。著力突破零碳電力、零碳非電能源、零碳工業流程重塑、CCUS碳匯與負排放技術、零碳優化集成體系等綠色低碳基礎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積極開展循環經濟技術創新集成示范,推動形成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發改委加強組織協調,充分發揮市級綠色發展協調機制作用,會同有關市級部門統籌推進規劃實施。有關市級部門按照職能分工抓好重點任務落實。各縣(市、區)要制定實施方案,加強與本規劃的銜接,形成上下聯動、協同有力的工作推進機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社會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推動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二)完善監督評估

完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指標體系,建立健全綠色產業發展、碳達峰、資源循環利用、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等監測評估制度。探索優化綠色發展統計核算體系、績效評價體系和考核督查機制,將其作為地方政府和部門領導班子工作實績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據,并納入各級各部門年度績效考評范圍。進一步完善規劃實施監測評估制度,加強對循環經濟發展指標完成情況跟蹤統計監測,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開展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

(三)強化行業監管

加強對報廢機動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舊電池回收利用企業的規范化管理,嚴厲打擊非法改裝拼裝、拆解處理等行為,加大查處和懲罰力度。強化市場監管,嚴厲打擊違規生產銷售國家和我省明令禁止的塑料制品,嚴格查處可降解塑料虛標、偽標等行為。加強廢舊物資回收、利用、處置等環節的環境監管。

(四)深化開放合作

按照新發展格局要求,加強綠色產業、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綠色金融與投資、綠色技術創新等方面國際交流與合作。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機遇,在綠色發展上與長三角先進地區開展深度合作。加強與高校、企業、科研機構合作,“產學研”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建立研用互通、支撐引領的研發推廣體系。加快推進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金華聯動創新區建設,加強綠色供應鏈區域合作,推進綠色貿易發展和貿易融資綠色化。

(五)推動全民參與

加大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理念及重要意義的宣傳力度,通過新聞媒體和互聯網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報道綠色發展規劃目標、主要任務和階段性建設成果,增加有關政策解讀,報道項目先進典型,增強民眾的參與感,強化綠色發展在民眾心中的重要性。充分發揮各類媒體、公益組織、行業協會、產業聯盟、公眾參與、輿論監督等積極作用,提高反面案例曝光力度,倡導綠色消費新風尚,從消費環節倒逼生產方式改變,為綠色產品、綠色技術、綠色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暢通投訴渠道,形成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有機互動的綠色發展機制。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信县| 英吉沙县| 遂昌县| 雷波县| 万荣县| 华安县| 宁德市| 西林县| 仁怀市| 图木舒克市| 安丘市| 安化县| 瑞安市| 名山县| 湟源县| 巨野县| 通海县| 虹口区| 应城市| 北京市| 民勤县| 禹城市| 宜城市| 黄浦区| 依安县| 呼伦贝尔市| 巩义市| 潜山县| 铅山县| 宜兴市| 宁武县| 太原市| 德庆县| 托克托县| 屏南县| 临桂县| 白城市| 台北市| 新郑市| 福清市| 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