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重慶市先進制造業發展“渝西跨越計劃”(2023—2027年)》的通知,通知提出,面向清潔能源開發利用需求,做強做大電化學儲能規模,加快智能變壓器、智能開關柜等智能電網裝備迭代,積極引育光伏組件、抽水蓄能水輪機等技術裝備產品。緊盯清潔能源及新型儲能最新趨勢,加強氫氣制備儲運、機械儲能、超級電容儲能等領域技術儲備和企業引育,培育新型電力系統解決方案,更好支撐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以清潔能源和新型儲能成套裝備為牽引,延伸發展鋰電材料、空氣濾料等相關原材料。到2027年,渝西地區新能源及新型儲能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1500億元。
推動園區建設光伏電站和分布式電網,實現多種能源互濟,積極引入智慧能源、數字能源技術,強化園區能源保障能力,降低企業用能成本。
原文見下: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重慶市先進制造業發展“渝西跨越計劃”(2023—2027年)的通知
渝府〔2023〕13號
有關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現將《重慶市先進制造業發展“渝西跨越計劃”(2023—2027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重慶市人民政府
2023年7月14日
(此件公開發布)
重慶市先進制造業發展“渝西跨越計劃”(2023—2027年)
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大足區、璧山區、銅梁區、潼南區、榮昌區等渝西地區地處我市中心城區和成都市之間,發展條件良好,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全市推進新型工業化、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的“主戰場”。為推動渝西地區加快先進制造業一體化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打造全市先進制造業發展新高地,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先進制造業協同發展示范區,助力建設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先行區、現代化城市群協同發展樣板區和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核心的新的經濟增長極,特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所作重要講話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補齊建強產業鏈條,深化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構建高效分工、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相互融合的現代化先進制造業產業體系,形成一批具有標識度、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為重慶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和川渝共建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奠定堅實基礎。
二、主要目標
通過五年左右奮斗,到2027年渝西地區先進制造業發展取得顯著進展,實現以下目標:
——產業規模快速壯大。渝西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4萬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的比重提高至35%左右。
——創新能力持續增強。渝西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以上,建有研發機構、開展研發活動的企業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分別提高至40%、60%。
——發展質效顯著提升。渝西地區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提高至87%、6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2年累計下降13%,產業園區工業用地單位產出強度提高至75億元/平方公里。
——產業協同更加緊密。初步建成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培育一批千百億級產業集群,與我市中心城區、成都市整零配套協同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三、主要產業方向
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重要產業備份基地和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方向,大力承接國家重大生產力布局,面向重慶中心城區與成都市的整車、整機、整裝積極發展整零配套,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更好支撐服務市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一)打造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
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整車需求為牽引,市外新引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原則上在渝西地區布局,加快做強做大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轉向、電制動、電空調、智能座艙、線控底盤、感知部件、車載信息娛樂、汽車軟件、高精地圖等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關鍵系統及零部件。推動渝西地區現有燃油汽車配套企業加快轉型發展,開發適用于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車型的覆蓋件、結構件、模具、輕量化材料等配套產品。大力發展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報廢汽車拆解和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等業態。到2027年,渝西地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4000億元。
(二)培育一批千百億級產業集群。
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加快渝西地區電子零部件企業轉型步伐,推動印刷電路板、被動元器件、金屬結構件、光電攝像頭等集聚發展,更好支撐渝西、市域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產業集群建設。發揮渝西地區產業門類眾多、應用場景豐富的優勢,積極引育能源電子產品、新型消費電子產品,加快次毫米/微米發光二極管(Mini LED/Micro LED)面板、納米銀透明導電膜等工程化、產業化、商業化步伐,構筑產業新增長點。依托電子元器件優勢,做大做強智能門鎖等現有產品規模,大力發展智能監控、家電遠程控制、智能照明、智能廚電、智能音箱、智能衛浴等智能家居產品,積極引育智能投顯、智能耳機、智能手環、智能手表、智能眼鏡、智能頭盔顯示器、智能服務機器人等新型消費電子產品。到2027年,渝西地區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2000億元。
智能裝備及智能制造。提升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系列化、批量化設計制造能力,積極引育協作機器人、加工中心以及電子、冶金、輕工等領域專用制造設備,大力培育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推動傳感器件、通信模組和控制系統在各類裝備整機上廣泛植入。加強大容量、超高速、智能化電梯產品研發,積極引育品牌整梯和曳引、導向、電氣控制、安全保護等關鍵零部件,延伸發展預測性維護、遠程運維等后市場,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智能電梯集聚區;優化提升小型通用汽油發電機組系列產品,加快發展中高速大功率柴油機和成套透平機械,積極引育燃氣輪機產品;面向山地丘陵智慧農業作業場景,推動農業機械與動力裝備聯動發展,大力發展智能化耕作、施肥、收割等農業機具,積極引育靈巧整機架構、通用數字底盤、一體化作業機具等新型農業機具和智能灌溉、智能蟲害驅離和干擾等相關技術產品。到2027年,渝西地區智能裝備及智能制造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1500億元。
先進材料。面向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整車、整機、整裝和城市建設需求,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精密銅材、高端鋁材、特殊鋼等深加工產品,做強做大再生金屬業態,更好保障市域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原料供給。聯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快發展鍶鹽新材料、高純試劑、電子特氣、光刻膠等電子化學品和環境友好水性涂料、高固體涂料、高性能防腐涂料等新型涂料產品。到2027年,渝西地區先進材料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1500億元。
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深化工業與農業融合,推廣先進工藝技術裝備,建設高標準種養殖基地,促進加工環節減損增效,開發更多適配消費需求的新品類、新產品。加快美食工業化步伐,發展中央廚房業態,壯大重慶火鍋、重慶小面等預制菜規模,推動果蔬制品、肉制品、軟飲、休閑食品、調味制品等特色產品規模化、精深化、系列化發展。加快酒精飲料升級步伐,聯動四川、貴州毗鄰地區提速中國白酒主產區建設。積極引育特醫食品等功能性食品,加強食品合成生物工程技術、食品生物高效轉化技術等技術研發,搶占新型食物系統發展高地。到2027年,渝西地區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1500億元。
輕紡。順應新消費趨勢,大力發展體育用品、戶外休閑用品、適老用品、潮流服裝與服飾等新興消費品。加快造紙與紙制品、日用玻璃等轉型升級步伐,增加綠色包裝產品供給。聯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國際旅游目的地建設,打造一批富有重慶特色的工藝美術產品。到2027年,渝西地區輕紡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1000億元。
新能源及新型儲能。面向清潔能源開發利用需求,做強做大電化學儲能規模,加快智能變壓器、智能開關柜等智能電網裝備迭代,積極引育光伏組件、抽水蓄能水輪機等技術裝備產品。緊盯清潔能源及新型儲能最新趨勢,加強氫氣制備儲運、機械儲能、超級電容儲能等領域技術儲備和企業引育,培育新型電力系統解決方案,更好支撐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以清潔能源和新型儲能成套裝備為牽引,延伸發展鋰電材料、空氣濾料等相關原材料。到2027年,渝西地區新能源及新型儲能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1500億元。
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細分產品。加快渝西地區現有整車產能優化重整和產品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新能源商用車,積極發展旅居車、冷鏈物流車等改裝車,錯位發展下沉市場的新能源乘用車,延伸發展汽車后市場,搶占細分領域先發優勢,構建與中心城區差異化發展格局。推進全車無人化示范項目、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基地等重大示范應用項目建設,豐富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應用場景,促進產業迭代升級。到2027年,渝西地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細分產品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500億元。
高端摩托車。推動渝西地區摩托車企業加快新能源化產品研發步伐,進一步壯大電動自行車產業規模,構建渝西地區摩托車產業競爭優勢。以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整車為牽引,發展鈦合金、鎂合金、碳纖維高端車架和壓鑄輪轂,引進培育電機、調速控制、力矩傳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完善產業鏈條。到2027年,渝西地區高端摩托車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600億元。
四、空間布局
渝西地區每區確立不超過2個主導產業,市級統籌重點推進;確立若干特色產業,市區聯動加快發展。支持渝西地區各區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利用自身資源發展其他產業。
(一)江津區。優先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整車與零部件(電驅、電轉向、智能座艙等)、新能源技術裝備產品,特色發展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農機裝備、精密銅材、酒水飲料等。到202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000億元。
(二)合川區。優先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電驅、電制動、車路網聯、車身、內外飾等)、重慶火鍋食材,特色發展摩托車、現代中藥、信創與網絡安全、日用玻璃等。到202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600億元。
(三)永川區。優先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整車與零部件(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車控等)、新能源材料,特色發展新型顯示、新能源摩托車、化學制劑、智能制造裝備等。到202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300億元。
(四)大足區。優先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專用車和摩托車及其零部件(智能駕駛、底盤、車身等)、再生資源,特色發展現代五金、智能電梯、鍶鹽新材料、光電產業等。到202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000億元。
(五)璧山區。優先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動力電池、電驅、電轉向、電制動、底盤等)、電子零部件,特色發展智能裝備制造、現代中藥、綠色建材、農產品加工等。到202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500億元。
(六)銅梁區。優先發展新型儲能、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動力電池、電轉向、電制動等)及摩托車,特色發展機電設備、智能家居、合成材料、冷鏈食品等。到202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600億元。
(七)潼南區。優先發展汽車再制造及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動力電池及材料、智能車控、內外飾等)、綠色原料藥及制劑,特色發展化工新材料、預制菜、電子零部件、新型儲能等。到202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000億元。
(八)榮昌區。優先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動力電池、熱管理、內外飾等)、新能源技術裝備產品,特色發展生物醫藥、印刷電路板、休閑食品、服裝與飾品等。到202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000億元。
(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招商投資局等市級有關部門參與,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大足區、璧山區、銅梁區、潼南區、榮昌區政府具體落實。以下各項任務均需有關區政府具體落實,不再重復列出)
五、重點任務
(一)增強渝西地區產業創研能力。結合全市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計劃,推動企業、科研機構發起設立或參與建設相應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團圍繞產業集群和產業鏈組建創新聯合體。圍繞產業需求大力爭取國內外一流科研院所、世界及國內500強企業設立渝西地區性研發總部,推動有條件的企業剝離研發部門組建法人化獨立研發公司。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推動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企業研發機構建設。聚焦引領產業未來方向和補齊短板弱項,高水準建設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平臺、工程化產品化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加強孵化器、加速器建設,持續生成一批高成長性的科技型企業。加快引進能突破制造業關鍵技術、實現成果轉化的領軍人才及團隊,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構建全過程、專業化、一站式人才服務體系,增強高素質人才供給,著力打造全市制造業人才和科創新高地。到2027年,渝西地區重點產業和主要細分領域實現市級創新平臺100%覆蓋。(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教委等市級有關部門參與)
(二)提升產業發展質效。分行業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推動企業建立新產品儲備一批、在研一批、上市一批滾動推進機制,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等在產品中植入滲透,加強專利申領,依托產品發展后端服務環節,優化拓展產品體系;推動企業強化質量文化建設和質量人才培養,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和質量管理數字化升級,大力推動對標達標和標準制定(修訂),實施質量技術攻關和群眾性質量活動,落實缺陷產品召回等責任義務,優化提高產品質量。推動企業進一步樹立品牌意識,引育專業化品牌培育和運營服務機構,完善品牌價值評估體系,加快培育知名品牌。到2027年,渝西地區新產品營業收入占渝西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的比重提高至25%。(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等市級有關部門參與)
(三)深入推進數智賦能。大力推動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建立技術改造逐戶“掃街”服務推動工作機制,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等三方服務機構“展示窗”“資源池”,全面開展智能制造咨詢診斷評估,引導企業針對性開展智能化改造,大幅提升智能制造單元占比,優化提升工藝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穩定性。推動企業發起或參與建設“行業大腦”、工業互聯網和部署二級節點,構建“一鏈一網一平臺+智能制造單元”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生態。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專項行動,促進更多企業觸網上云用數賦智。開展工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貫通試點,助力企業拓展市場。到2027年,渝西地區累計新開展技術改造項目4000個以上,新建20個以上創新示范工廠、20個以上智能工廠和200個以上數字化車間。(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等市級有關部門參與)
(四)全面推動綠色發展。實施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專項行動,推動鍋爐(窯爐)煤改電(氣)、余熱余壓利用、建設分布式能源中心等節能改造,推廣普及高效節能節水節材生產工藝裝備和高效末端治理工藝技術裝備,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物耗、水耗、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水平。推動產業循環式組合和企業循環式生產,打造再生金屬、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等“靜脈經濟”產業鏈條,推動鉻渣、副產石膏等大宗工業固廢規模化、高值化綜合利用。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到2027年,渝西地區累計新建100個綠色工廠,產業園區100%建成綠色園區。(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委等市級有關部門參與)
(五)培育優質市場主體。針對性幫扶現有龍頭企業加快做強做大,講述好、對接好國家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定位和保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戰略部署,爭取更多市外優質企業重大生產力布局。實施好全市中小企業梯度培育行動,重點培育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隱形冠軍”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綠色低碳發展等共性領域加快部署面向中小企業的公共服務平臺。通過“大手牽小手”供需對接行動、建設“一鏈一網一平臺”、開展“整機+零部件”一體化攻關、組建聯合體承擔科技與產業專項等方式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持續提升企業根植性。到2027年,渝西地區累計新培育市級“專精特新”企業5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5家。(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國資委等市級有關部門參與)
六、主要措施
(一)打造一流產業生態。發揮終端帶動效應,深入推動補鏈強鏈,以全產業鏈開發促進全價值鏈提升。深化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大力發展適配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特點的技術研發、工業設計、小試中試、檢驗檢測、現代物流、現代金融、咨詢決策、人力資源等生產性服務業,增強對行業企業的吸引力。定期發布創新應用場景和城市機會清單,加快新技術工程化、產業化、商業化步伐,孕育新產業、催生新業態,促進產業集群迭代升級。(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金融監管局、人行重慶營管部、市招商投資局等市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建設集約高效園區載體。加快渝西地區各區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提高工業用地指標在建設用地指標中的比重,優化完善產業園區及下設組團范圍與邊界,合理規劃產業各環節空間布局。全面推進“畝均論英雄”和“標準地”改革,簡化優質項目落地前置環節,加快盤活低效用地。推動園區建設光伏電站和分布式電網,實現多種能源互濟,積極引入智慧能源、數字能源技術,強化園區能源保障能力,降低企業用能成本。圍繞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方向,加快“七通一平”建設,適度超前部署標準廠房、廢水集中處理、固廢處置等相關設施建設,增強對產業的適配性。做好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銜接,合理有序劃分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公共空間,推動產城景融合發展,增強對高端要素和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等市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圍繞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方向,進一步豐富招商網絡,創新招商模式,積極承接成渝雙核、東部沿海地區和境外生產基地整體轉移、關聯產業協同轉移,確保渝西地區各區每年均有50億元及以上新招商項目落地開工。強化與垂直產業投資領域風投、創投、私募機構合作,以產業基金、項目基金為鏈接導入優質項目和企業。順應產業特點,針對性打造應用場景,完善技術、產品、服務推廣應用機制,持續壯大渝西地區市場規模,增強對優質項目和企業的吸引力。發揮行業龍頭企業引領帶動效應,依托現有重點企業吸引集聚產業鏈上下游環節,瞄準國內外行業龍頭開展全鏈條、全生態招商。加快部署打造一批特色園區、資金機構、專業團隊和展示中心等支撐平臺,促進初創型科技企業和成果轉化項目向渝西地區集聚。加強招商統籌,引導新招引項目優先落戶“對口”“首談”地區。(責任單位:市招商投資局牽頭,市經濟信息委、市發展改革委等市級有關部門參與)
(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導企業強化金融意識、善用資本手段,推動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掛牌上市,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鼓勵科創企業發行創業投資基金類債券、科創票據、雙創債務融資工具、雙創金融債券和創新創業公司債。引導金融機構擴大渝西地區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規模,加大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融資租賃等金融產品供給,推動渝西地區天使基金、創業風險投資等發展。強化政府引導類基金對渝西地區項目支持,完善政府在創新成果保險補償、優質企業增信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促進產融緊密銜接。(責任單位:市金融監管局牽頭,市經濟信息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等市級有關部門參與)
(五)促進產業分工協作。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一區兩群”建設,加強與兩江新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等重點區域科創資源對接,加快構建形成研發在中心、制造在周邊、鏈式配套、梯度布局的都市圈產業分工格局;引導渝西地區有關區開展相互配套和攜手共建產業集群,擴大產業集群集聚效應;推動渝西地區有關區與“兩群”對口協作區縣深化產業協作,進一步拓展產業承載空間。(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等市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實施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依托重慶市制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強化對渝西地區產業發展規劃的統籌,研究制定重大政策、重大舉措和重要工作安排,協調重大事項。渝西地區有關區政府要加快細化舉措,打表推進實施,力爭早日見成效;市級有關部門要加強指導服務,形成工作合力。(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招商投資局等市級有關部門參與)
(二)強化政策協同。市級投融資平臺、政府引導類基金和產業、科創類財政專項資金對渝西地區有關區主導產業、特色產業項目給予重點支持,積極幫助渝西地區有關區申報國家級資金(專項、試點示范),并在土地、能耗、環境容量等指標上,從全市層面統籌調配,加大支持力度,形成國家和市、區各級政策疊加效應。2023年至2027年間,根據渝西地區產業發展成效和經濟貢獻情況,市級通過規范的轉移支付給予獎勵支持。(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經濟信息委、市國資委等市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嚴格工作考核。建立定期通報和調度機制,依托區縣委書記“賽馬”機制,在區縣一把手例會上,渝西地區有關區要將本區先進制造業發展情況作為重要內容向市委、市政府匯報,推動形成“比學趕超”濃厚氛圍,促進各項工作有力有序開展。分區、分年度制定可量化、可評價、可考核的工作目標,提高渝西地區有關區年度綜合目標考核中發展成效方面的考核權重,促進其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廳、市經濟信息委)
附件:渝西地區先進制造業產業地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