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劍走偏鋒的趨勢愈演愈烈,繼全國20個省市區發文申報整縣推進試點之后,央企蜂擁而上的圈地熱潮,到各地區暫停項目備案、電網接入受理,一個以提高建筑光伏占比,確保碳中和目標穩步實現的政策正被執行層面深度“曲解”。
整縣推進劍走偏鋒
整縣推進劍走偏鋒
近日,包括山東沂水、浙江縉云、河北隆堯陸續有文件出臺,要求各地暫停項目備案與并網接入手續,計劃以全縣之力爭取試點申報。盡管根據國家能源局文件,此次試點啟動僅僅是針對既定條件的地區,比如屋頂資源豐富、電力消納條件較好以及四大類型屋頂的可供安裝比例等。
但事實不僅如此,光伏們曾在此前文章中介紹過,“沒有申請試點的縣市區,也正計劃按照這一模式來推進分布式光伏的發展”,一位熟悉山東分布式市場的行業人士介紹道,山東多個地區暫停了分布式光伏項目備案及并網申請,計劃通過統一規劃的形式來推動該地區分布式光伏的發展。
這一燎原之勢不僅未考慮到各地分布式光伏發展情況的不盡相同——工商業用電量、屋頂條件、消納能力等,“一刀切”的政策也讓行業中人感慨,“已經進入了非市場的發展態勢中”,引來了更多的負面反饋。“最可怕的是整縣推進還在統計中,很多地方電網已經暫停光伏業務受理。暫停備案與并網,會導致很多推進中的項目面臨違約的風險”。
另一方面,面對整縣推進,并不是所有縣級政府都有動力申報,這其中牽扯到諸多的中小企業以及老百姓,并且商業模式復雜。“大部分積極參與申報的地方政府也不是僅僅考慮到碳中和以及光伏的發展,更多的會跟鄉村振興、打造綠色能源示范區等政策相結合,以爭取相關的支持政策”,一位熟悉整縣開發市場情況的行業人士介紹道。
這僅是鏡子的一面,更為“赤裸裸”的另一面是,“縣級政府以此要求企業配套產業投資或者其他的任務目標,有的縣級政府與多家企業簽署了框架協議,最后如何分配資源?大概率還是以地區貢獻為準”。有地區甚至出現了企業前去申報,卻被告知已經內定的壟斷形勢。
“整縣推進最大的難點從來都不是容量,而是資金。各方都不想出錢,但是都想利益最大化,不少地方要求帶項目落地,甚至落地外資項目,整縣推進成為政府招商引資的籌碼,最終能落地多少,尚需觀察”。
目前,整縣推進下的分布式光伏市場正在重蹈地面電站的覆轍。有讀者在光伏們后臺留言稱,“申報的幾個縣都要求同時配置產業了,項目已然變形”。
這一事態愈發失控的背后,最關鍵的在于“有利可圖”,而以央企為代表主導的圈占資源大潮是其中的最大推手。
圈地潮再現
圈地潮再現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運動中,各大央企毫無疑問成為了聚光燈下的主角,先是國家電投旗下公司中電國際發文要求各地所屬單位合理利用屬地資源,聚焦市區,提速啟動屋頂資源普查工作,逐個鎖定適宜建設屋頂分布式光伏的應用場景;后有國家電網擼袖子下場,協助開展資源排查和試點方案編制,積極承擔試點建設工作。
“政治任務太‘可怕’了,各央企不敢不行動”,某行業人士感慨道,盡管模式都沒明確,但以央企的行事風格,先圈下再看,不僅央企,地方的國有企業也在紛紛行動,參與試點,比如山東的山東能源集團、水發集團、東營財經等。
有行業人士透露,在省里通知發出來之后,“五大發電集團來了四家,每個央企電廠所在地,都要守住區域,‘守土有責’,先占了位置再說”。
至于項目如何落實,能落實多少,還未有企業摸索出明確的思路。“對于央企各地方負責人來說,整縣推進并不是好干的活兒,各央企此前基本都沒有真正涉足過分布式光伏,或者說并不是各集團業務的重點,并且他們也不熟悉分布式光伏的玩法,但現在也只能硬著頭皮上”。
“簽約了云南一個縣,三年時間,只做政府產業和園區屋頂,初步簽約500MW,以實際規模為準,50000平米屋頂作為一個資產包,必須在2公里范圍內,5月份簽約,現在一個包還沒收集齊全,實際推進困難重重”,一則來自于光伏們后臺的留言充分說明了整縣推進的挑戰。
實際上,整縣推進確實可以快速提高光伏裝機容量,但這并不意味著打包資產是一個好的投資標的。
“一方面,從權屬特性來分類,國有屋頂資源及企業(個人)屋頂資源,大多數國有屋頂資源例如企事業單位屋頂、公共建筑本質上存在單體、整體規模小,單體造價高,電價低等特點,并非優質投資標的,但優勢在于政府可以主導推進;另一方面,嫌貴優質的投資標的多為企業及戶用屋頂資源屬于個人資產,但若強制整縣打包將侵害業主權益,也不利于分布式光伏整體推進”,一位資深行業人士分析道。
上述人士認為,地方政府要把重點放到整合屋頂資源、打通分布式光伏項目落地難的相關痛點上,而央企子公司應該發揮參謀作用,積極配合政府做好整縣推進光伏業務的規劃,建議政府明確“一家牽頭,社會主體共同參與開發”的原則,協助政府制定體系化的政策,規范、保障投資者的權益,激發投資積極性,用開放式、市場化的方式來選擇,更有利于分布式光伏整體推進。
“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明確商業模式、合理分配各方利益,政策壟斷與市場化推進同步,優勢互補才能真正念好“整縣開發”這本經書。而產業政策一旦變形,“好經念歪”的最后還是由企業與行業買單,對于央企來說,亦是如此。
而對于蜂擁而至的眾多資本,“現在已經不管是不是試點了,再不管管,發展下去都往排他式一縣一企方向走了。但是這股風剎不剎呢?不剎也挺好,亂他一陣子,最后各種盯上這塊蛋糕的資本也就撤了。這么難的事情,資本哪有耐心好好搞。試過了,知道錢難掙、風險大,也就不折騰了。早試早了,遲早會有這一天的”,某行業人士分析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