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硅:市場預期差很大! 使用比例已大幅提升,產品品質不亞于傳統棒狀硅
1) 使用比例: 市場預期還停留在顆粒硅摻雜 10-20%的范疇。 經多方調研, 實際已可以 50%以上、 甚至 70-100%。 相當于主食(米飯),不再是輔食(味精)。 核心瓶頸在于顆粒硅的產能小(僅徐州 1 萬噸產能),隨著顆粒硅產能的逐步釋放,未來市場占有率有望大幅提升。
2) 產品品質: 通過對生產裝置改良、及下游使用顆粒硅的工藝提升,目前市場擔心的顆粒硅金屬含量高、 碳含量高、氫跳等問題都已基本解決。 顆粒硅最初起源于半導體電子級硅料,電子級對產品品質要求很高, 后來用于光伏行業。 目前顆粒硅拉出的硅片品質已不亞于西門子法硅料,甚至更好( 無二次破碎污染,金屬含量更少), 且同樣適用于拉 N 型硅片。
顆粒硅:優勢漸顯;相較傳統西門子法多晶硅,顆粒硅具四大優勢
1)成本更低: 初步估算顆粒硅全成本有望在 35 元/公斤左右( 當前工業硅價格、包頭和樂山地區電價),對比傳統棒狀硅降低 20%以上。 核心降本包括: 初始投資降低 30%(節省約 2 元/公斤),電耗降低 70%(節省約 7 元/公斤),人工降低 30%(節省約 1 元/公斤), 無需破碎(節省約 2 元/KG)。 中長期看, 顆粒硅(坩堝填的更滿、單產提升) +CCZ( 連續直拉單晶技術)( 提升上料速度、增加連續拉棒根數,且不用頻繁冷卻和升溫,將大幅降低拉晶能耗),有望進一步降本升效, 在硅料、硅片兩大環節有望綜合降本 20%-30%, 甚至不排除 30%以上。
2) 品質更好: 目前顆粒硅拉出的硅片部分電性能甚至更好、適用 N 型硅片;中長期搭配 CCZ連續投料技術, 相比棒狀硅、 顆粒硅拉棒頭尾電性能指標一致性更高、更適用拉 N 型硅片。
3) 投產周期縮短近半: 顆粒硅產能建設周期在 1 年多一些, 而傳統西門子法棒狀硅需要近 2年; 投產速度大幅縮短,解決硅料供給失衡問題, 加速顆粒硅在市場的滲透率提升。
4) 易拿能耗指標、擴產更容易:“碳中和”大背景下,能耗指標獲取將持續收緊、低電價地區資源稀缺。 顆粒硅省電 70%、 碳減排下降了 65%-70%。 能耗指標更容易過、擴產更為順利。
顆粒硅: 獲萬噸級大規模采購、市場認可度大幅提升;產業化進程將提速
1) 需求端: 5 月晶澳公告采購專門的顆粒硅近 15 萬噸,萬噸級大規模采購表明顆粒硅獲得市
場認可,標志著大規模產業化的開端。 此前,中環、隆基均與協鑫簽長單采購合同( 其中包含顆粒硅)。目前上機數控、晶澳、中環、隆基等主流硅片廠商已紛紛試用顆粒硅, 使用比例較此前已大幅提升。 在量產 N 型晶棒中使用顆粒硅料,品質穩定、且拉晶成本降低。
2)供給端: 目前保利協鑫在徐州、樂山、內蒙古 3 地合計規劃顆粒硅產能達 50 萬噸。 其中上機數控與保利協鑫合資建設 30 萬噸, 上機在一期 6 萬噸顆粒硅項目中參股 35%,將強力推動顆粒硅產業化進程。我們預計上機數控和保利協鑫的 30 萬噸顆粒硅項目進展順利;預計2022 年中國顆粒硅產能將達 10-20 萬噸,未來將加速釋放。 6 月保利協鑫顆粒硅技術應用示范項目正式投產, 將加速顆粒硅產業化量產進程, 預計市場對顆粒硅接受度將加速提升。
展望未來:顆粒硅大規模產業化臨近!有望成新一代硅料技術,助力光伏降本
( 1)保利協鑫能源在徐州 1 萬噸產能量產, 我們粗略估計這表明成功概率可能超 60%;
( 2)上機數控和協鑫合資生產顆粒硅:下游客戶親自下場,表明成功概率可能超過 70%;
( 3) 此前晶澳采購 15 萬噸顆粒硅,隆基、中環均采購顆粒硅,表明成功概率可能超 80%;
( 4)如近期協鑫徐州新增 2 萬噸量產成功, 將進入復制階段, 表明成功概率可能超 90%;
( 5)如果明年包頭(上機數控和協鑫合資)、樂山基地大規模量產,基本判斷 100%成功。
未來持續關注:顆粒硅產能提升、 CCZ 連續投料技術突破、關鍵設備國產化投資建議:重點推薦:上機數控(大硅片龍頭+顆粒硅行業強力推動者, A 股);建議關注:保利協鑫能源(多晶硅龍頭,顆粒硅主推力量, H 股)。
風險提示:光伏產品或技術替代的風險; 下游擴產不及預期; 疫情對海外需求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