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長期關注光伏玻璃市場的專家認為,光伏玻璃今年市場行情如何,關鍵在于新生產線的點火速度。在他看來,新增產能的釋放需要把握好節奏,做到既滿足市場需求,避免再度出現供應緊缺的情況,又不至于造成產能過剩。
2020年,光伏玻璃價格漲得生產企業也直呼“不能再漲了”,然而受組件廠商搶裝潮等因素影響,供不應求,每平方米3.2mm光伏壓延玻璃的價格一路飆升至40元甚至50元以上。
2021年上半年,隨著需求放緩,以及新增產能的釋放與預期,光伏玻璃價格持續下降。9月,由于能耗管控力度加大和純堿生產線檢修等原因,價格顯著上升。12月初,純堿庫存增加及天然氣因供應充足存在出貨壓力,光伏玻璃價格出現回調至今。
于是有光伏玻璃生產企業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這樣形容行業現狀:“大多數合法經營的(光伏玻璃)企業基本上都是賠錢的。”
與此同時,傳統頭部企業及新入局者都在擴張產能。對于2022年及未來的光伏玻璃市場走勢,各方看法不一。
在建、擬建項目有幾多?
不僅是光伏玻璃頭部企業在擴張,也不僅僅是玻璃行業企業看好光伏玻璃的前景。
去年11月,以手機、平板電腦業務起家的消費電子企業藍思科技發布公告稱已設立全資子公司湖南藍思新能源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從事光伏玻璃產品、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光伏發電項目等業務。
沒過多久,藍思科技與凱盛科技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稱要加快公司光伏玻璃項目的資源選建、窯爐建設、技術加工的全產業鏈布局落地;又與安徽鳳陽簽訂光伏玻璃合作框架協議,后者將在能耗指標、石英礦產資源等方面給予前者全力支持。
同樣將在安徽鳳陽布局光伏玻璃產能的還有“水泥茅”海螺水泥。
去年12月6日,海螺水泥官網發布消息稱,海螺水泥與鳳陽縣人民政府在滁州市簽訂鳳陽光伏產業園項目合作框架協議。此次簽約的產業園,規劃投資項目包括石英巖礦山和深加工、光伏玻璃生產、光伏組件、太陽能發電、淮河碼頭等。
在江西,彩虹新能源規劃建設10座1000噸/日的光伏壓延玻璃生產線,3座已開工;在安徽和江蘇,信義光能各有4座1000噸/日的生產線正在建設;廣西北海正加快打造硅科技及光伏玻璃產業全產業鏈集群,云南曲靖提出要打造“世界光伏之都”……
“大家都拼命在建,各路神仙都殺進來了。”某光伏玻璃企業負責人林先生說。
據某玻璃行業專家統計,不包括擬建項目在內,目前國內在建光伏壓延玻璃生產線合計產能約4萬噸/日。而2022年的新增產能理論上應該在1.5萬噸~2萬噸/日。
存產能過剩隱憂?
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我國光伏壓延玻璃日熔化量約4.3萬噸。有部分行業分析人士及生產企業負責人認為,隨著新增產能的陸續釋放,2022年光伏玻璃存在產能過剩的可能。
“從在建的生產線來看,確實量有點多了。”一位玻璃行業專家表示。
“現在的光伏玻璃是100%過剩的,將來也是一地雞毛。”某光伏玻璃企業負責人林先生對現狀感到擔憂。在他看來,石英砂、天然氣等原燃料都是不可再生的,光伏玻璃消耗大量寶貴資源,價格卻在低位徘徊,是非常不合理的。
江蘇一家中小型光伏玻璃企業負責人朱先生認為,如果在建的項目今年都如期點火,勢必會造成產能過剩的情況。這一輪產能擴張需要調整多年才能達到平衡,最后只有通過殘酷的市場競爭,優勝劣汰。
不過,在建項目是否都能如期點火,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2022年光伏玻璃市場有巨大不確定性,存量未必2022年能點火。”國泰君安期貨能源化工行業首席研究員張馳分析,但由于原材料價格壓力致使組件廠減產應對,部分光伏玻璃廠家庫存壓力較大,2022年上半年新增產能落地或不及預期。國內在建超白壓延玻璃生產線大多在2021年一季度前啟動土建,按照1.5年建設周期計算,2022年下半年將會迎來光伏玻璃產能釋放高峰。
“下半年要看光伏玻璃庫存下滑情況。”在張馳看來,有的龍頭企業選擇在去年年底停產冷修部分生產線,就是因為已經明確感受到了光伏玻璃當下的產能過剩。“只是市場上目前對光伏吹捧得還比較厲害,大家不太注意這個問題。”
“如果(新增項目)點火晚的話,光伏玻璃2022年的市場行情應該還可以。”一位長期關注光伏玻璃市場的專家認為,光伏玻璃今年市場行情如何,關鍵在于新生產線的點火速度。在他看來,新增產能的釋放需要把握好節奏,做到既滿足市場需求,避免再度出現供應緊缺的情況,又不至于造成產能過剩。
長期來看未必過剩
“近期來看,2022年、2023年肯定是供大于求的。”在另一位大型玻璃企業光伏玻璃業務負責人看來,階段性的過剩是極有可能的,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但從長期來看,光伏玻璃未必會產能過剩。
“產品供應不可能永遠都與需求保持合拍,既不過剩也不短缺。始終會存在一定的錯配。”該負責人表示,因為光伏產業鏈的工業硅、多晶硅料、單晶硅片、電池片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存在一定的產能錯配。比如從2021年到現在工業硅和多晶硅料很緊缺,價格漲了三四倍,導致整個產業鏈上,后端利潤全部向前端轉移。
玻璃和硅料的情況類似,投資周期和產能周期較長。建設要一年半,加上前期辦理證照、各種指標等手續,要一年半到兩年才能夠形成產能。組件企業則不一樣,一般只需6~9個月就能形成產能。
另外,光伏玻璃產能彈性小,在市場情況不好時,硅料、玻璃生產線都很難停工,不像做硅片、電池、組件的企業,可以階段性地壓減產能。這就導致光伏產業鏈各個環節之間有時候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產能錯配,一旦出現的話,就會制約整個產業鏈的發展。“2020年的光伏玻璃,2021年的硅料,都屬于這個情況。”
據統計,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120GW,2021年在硅料供應緊張的情況下還新增裝機160GW,2022年業內普遍認為全球新增裝機應該在220GW~240GW之間。
隨著每年新增裝機量的遞增,尤其是硅料這一瓶頸在2022年打通,組件生產成本降低,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將再度下降。產業鏈完全打通之后,光伏發電的平價年代真正到來,需求就會迅速放量。另外,雙玻組件滲透率的進一步提升也將帶動光伏玻璃的需求。
“現在行業里面大多數人認為,到了2030年,光伏玻璃等光伏產業各個環節的產品需求量都將增長8~10倍。到時再回過頭來看,你能說光伏玻璃是過剩的嗎?”上述企業負責人認為,正是基于這樣的判斷,信義光能、福萊特等龍頭企業“閉著眼睛投”,不管行業是處于低谷還是高峰,都按照計劃和節奏不斷地投資。“投資收益雖有短期的低谷,但他們并不在乎,就想著要趕緊提高產能。”
不過,當越來越多的人懷揣龐大的投資計劃紛紛跨界而來時,意味著短期的過剩難以避免。“大浪淘沙,一方面需要國家政策加以規范,另一方面就讓市場優勝劣汰,看誰能熬過低谷了。”上述企業負責人表示。
原標題:行業觀察|不確定的光伏玻璃市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