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團風縣回龍山鎮一大片開闊魚塘中,“光伏+漁業養殖”在此形成復合產業模式,高效帶動當地鄉村振興;在廣東仁化縣重金屬土地污染區,“光伏+土壤治理”已持續修復超850畝污染土地。
這是陽光新能源友好型“光伏+”電站的生動實踐。自雙碳目標提出以來,“光伏+”范圍正持續擴大,其應用場景正變得更加跨界融合。市場為何青睞更跨界融合的光伏電站?
在陽光新能源副總裁張彥虎博士看來,市場并非簡單追求光伏應用場景的融合,而是追求更高生態效益與社會經濟收益。“陽光新能源以PowMart智慧能源解決方案群全面匹配各類光伏應用場景,用先進系統技術助力光伏行業更好融合發展。”
光伏跨界融合 打造友好電站
近期,各省份“兩會”密集召開,“農光互補”等光伏融合應用被納入多省未來經濟發展規劃。國家能源局等部門日前也聯合發文,鼓勵促進光伏發電與其他產業有機融合。
從中央到地方,光伏融合應用被極大看好。事實上,陽光新能源一直是光伏融合應用的創領者:全球首個最大漂浮電站、全國首個“光伏+土壤治理”項目、全國首個單體最大的BIPV項目……一個個開創性“光伏+”項目,成為光伏跨界融合的創新范例。
“不同光伏應用場景融合的背后,是不同產業技術的融合。”張彥虎介紹,陽光新能源將以系統融合技術、高效發電技術、DEPCO(新能源全生命周期)優化技術為核心的系統技術充分應用各類型“光伏+”電站,通過PowMart智慧能源解決方案群為不同光伏應用場景提供因地制宜的復合發展模式。
湖北團風縣回龍山鎮漁光互補項目
陽光新能源不僅在光伏融合應用上走在行業前列,更注重賦予電站以“友好”屬性,創造1+1>2的多重價值。“光伏電站不僅存在生態系統中,也存在社會化的生產、生活系統中。”張彥虎提出,更融合的電站要對生態環境、電網穩定性、群眾生活、經濟生產發揮增益作用,這就是所謂的“友好型”電站。
陽光新能源致力于打造環境友好、電網友好、社區友好的友好型電站,在多元應用場景中創造更大經濟與生態效益。通過光伏治沙、光伏+煤礦沉陷區治理等實現環境友好;通過光儲融合電站,以調頻調峰、無功支撐、平滑輸出、穩定電壓等功能實現電網友好;通過增加居民就業、帶動區域經濟增長及加快綠色轉型等實現社區友好。
系統技術加持 打造高效電站
光伏融合發展帶來多重產業收益。但對電站投資者來說,電站能否高效發電無疑是其關注的最大價值點。
“友好型電站首先要以多發電為基礎前提。”張彥虎認為,不同企業開發的電站發電效能有高低之別,背后除了設備、組件應用的不同,系統技術的差別也深刻影響電站的發電量。
在安徽兩淮采煤沉陷區領跑者基地,根據安徽電網公布的2021年光伏發電分析月報,陽光新能源150MW漂浮電站發電量在全年有11個月完勝基地內同容量的漂浮電站。高效發電,陽光新能源何以持續領跑?
iClean清潔分布式智能清洗技術助力高效發電
“系統技術是我們一直堅持的技術路線,也是打造高效電站的不二法門。”張彥虎介紹,高效發電有賴于創新的電站解決方案及全生命周期的系統優化技術做支撐,陽光新能源在兩方面持續加大技術研發力度。
在電站解決方案中,創新研發電氣系統拓撲優化技術、容配比優化技術、雙面組件反射增發等電站本體技術;在DEPCO優化方面,研發主體方案尋優技術,方陣劃分、設備布局智能優化技術,集電線路、道路優化設計技術等核心技術。通過系統技術與設備、組件的優化耦合,讓電站發電效能實現從設備到系統的全方位領跑。
有別于多數電站開發商,陽光新能源還堅持把光伏電站作為產品而非工程推進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行業首創新能源系統優化軟件iSolarTool,較常規電站設計提升發電量0.6%以上;iClean清潔分布式以智能自清洗技術大幅減少發電灰損率,提升發電量達6%;全國首創“鹽光互補”模式,探索鹽堿地“光伏+制鹽”復合產業路徑。
作為擁有先進系統技術的新能源開發商,陽光新能源將持續以系統技術創新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打造更多高效能、友好型電站,助力清潔電力全球普及應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