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中環股份(SZ:002129)發布2021年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11.05億元,同比增長115.70%;實現歸母凈利潤40.30億元,同比增長270.03%;實現歸母扣非凈利潤38.83億元,同比增長307.56%;實現經營性現金流凈額42.82億元,同比增長49.77%;實現基本每股收益1.3162元/股,同比增長249.12%。
收入結構中,硅片業務量價齊升,實現收入317.97億元,同比增長124.54%,占比達到77.35%,是營收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其中,大尺寸硅片需求高漲、供不應求。組件業務實現收入61.19億元,同比增長129.32%,占比為14.89%。光伏電站業務實現收入5.33億元,同比增長0.23%,占比為1.30%。半導體業務實現收入21.26億元,同比增長40.03%,占比為5.17%。國內業務實現收入340.09億元,同比增長136.98%,占比為82.74%。海外業務實現收入70.96億元,同比增長50.79%,占比為17.26%。
盈利能力方面,受益于硅片產品銷售價格顯著提升,以及G12生產工藝的成本優勢,綜合毛利率提升2.84個百分點至21.69%,其中硅片業務毛利率提升3.44個百分點至22.73%,組件業務毛利率提升2.77個百分點至13.26%,半導體業務提升5.2個百分點至22.79%。受益于毛利率的提升以及卓越的經營管理能力,凈利率提升3.05個百分點至10.79%。凈資產收益率受益于盈利能力和經營效率的提升(總資產周轉率由2020年的0.35提升至0.6),在財務杠桿顯著下降的情況下(權益乘數由2020年的2.09下降至1.87),提升10.42個百分點至17.97%。
技術層面,公司研發費用高達18.59億元,同比增長200%。光伏業務的晶體環節單位產品硅料消耗率同比下降近3%,硅棒單臺月產提升30%;晶片環節硅片A品率大幅提升,同時積極推進細線化、薄片化等項目,同硅片厚度下公斤出片數提升8%,單位產品毛利顯著提升。此外,公司圍繞著疊瓦組件產品的性能提升、成本下降,持續開展了疊瓦3.0產線的組件技術研發和PERC3.0電池技術研發。基于MAXEON公司擁有的IBC電池-組件、疊瓦組件的知識產權和卓越的研發能力,公司推動MAXEON在全球范圍內進一步拓展電池、組件的制造體系和地面式電站、分布式電站的市場開發業務,快速建立海外產業布局和全球供應鏈體系。報告期內,MAXEON取得北美市場GW級訂單,并啟動實施了飛鷹項目,加速墨西哥、馬來西亞工廠等海外布局,進入know-how向商業價值更快轉移的階段。
半導體業務的傳統產品如Power、CIS基于已有國內領先地位優勢,進一步規模化量產并擴大市場占有率。28nm以上產品目前已步入客戶量產供貨階段,有望形成新的業績增長點。28nm以下的部分產品已與目標客戶聯動研發送樣。
產能層面,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光伏業務的單晶總產能提升至88GW,其中G12產能占比約70%。晶體環節,50GW(G12)太陽能級單晶硅材料智能工廠(寧夏中環六期項目)已開始陸續投產。公司天津年產25GW高效太陽能超薄硅單晶片智慧工廠項目、江蘇年產 30GW高純太陽能超薄硅單晶材料智慧工廠項目將進一步促進公司G12硅片產能釋放。此外,公司江蘇G12高效疊瓦組件項目已實現8GW產能,天津G12高效疊瓦組件項目正在加速上量,整體產能規模穩步提升。
半導體業務目前已經形成6英寸50萬片/月,8英寸75萬片/月、12英寸17萬片/月產能,預計到2023年末將實現6英寸及以下110萬片/月、8英寸100萬片/月、12英寸60萬片/月的產能規模。
展望2022年,公司將加速推進G12擴產,持續技術創新、工藝進步,進一步提高制造壁壘,提升G12市占率,2022年末單晶規劃總產能將超過140GW。光伏電池、組件業務利用公司光伏材料與電池組件專利技術協同創新優勢,發揮差異化技術路徑優勢,全面開啟全球化布局。半導體業務繼續深度融入全球半導體價值鏈,加速項目建設和產能釋放,堅持雙摩爾研發路徑,加速構建全產品研發及制造能力。
截至當日收盤,公司股價報收34.21元/股,總市值為1105.58億元,動態市盈率為21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