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制造業應對疫情重創”的第三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形勢分析在線系列論壇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紀委書記張宏指出,今年全年全國煤炭市場將總體呈現供需基本平衡但略顯寬松態勢。
張宏介紹,煤炭行業經濟運行主要表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需求下降。初步測算,一季度全國煤炭消費量8.7億噸左右,同比下降6.8%;其中,電力行業耗煤 5.07億噸,同比下降6.8%;鋼鐵行業耗煤1.46億噸,同比增長1.5%;建材行業耗煤0.65億噸,同比下降24.7%;化工行業耗煤0.61億噸,同比下降0.9%;其他行業用煤繼續減少。
二是供應增加。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原煤生產完成8.3億噸,同比減少約400萬噸,下降0.5%;3月份,原煤生產增速由負轉正,原煤產量33726萬噸,同比增長9.6%。山西省原煤產量同比增長12.3%;陜西榆林市原煤產能同比增長30.9%。一季度,全國進口煤炭9577.8萬噸,同比增加2117.8萬噸,增長28.4%。
三是庫存增加。截止3月末,煤炭企業庫存為5500萬噸,比年初增加120萬噸,增長2.2%。全國主要港口合計存煤5873萬噸,環比增長10.4%;北方主要港口存煤2512萬噸,環比增長27%;長三角主要港口存煤1498萬噸,環比增長1.8%。全國統調電廠煤炭庫存11908萬噸,可用25天。
四是價格下降。中長期合同價格穩定在綠色區間;2020年1-4月份均價為543.5元/噸,比2019年全年均價555.3元/噸,下降11.8元/噸?,F貨市場動力煤價格下降較大。4月15日,環渤海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報價較2月份下降78元/噸。煉焦煤價格大幅下降。截止3月31日,山西焦肥精煤綜合價1328元/噸,環比下降140元/噸,同比下降281元/噸。
五是效益下降。今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21億元,同比下降29.9%。其中,產量占全國總量80%左右的大型企業利潤占全行業利潤總額的50%左右;前20家企業利潤占全行業利潤總額的70%左右。部分企業扭虧尚未脫困,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均衡的問題突出,老礦區、老企業經營壓力加大;有的企業還存在資金緊張、還貸壓力大、拖欠工資等問題。
張宏表示,從煤炭需求看,經濟社會運行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逐步趨于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并隨著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地,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加快恢復,能源需求特別是煤炭需求有望實現正增長。預計今年二季度,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等主要耗煤行業需求將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
張宏認為,今年全年全國煤炭市場將總體呈現供需基本平衡態勢略顯寬松態勢,但受南方來水、水電出力情況以及區域性、時段性氣候影響,煤炭市場也還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因素,需要從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出發,未雨綢繆,超前做好煤炭供應保障工作。
煤炭行業還應鞏固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深化改革攻堅,努力建設現代化煤炭經濟體系,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
對此,張宏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遵循煤礦生產規律,科學組織生產經營。堅定不移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提高煤炭供給質量;遵循煤礦安全生產規律,根據井型規模維護正常的采掘關系,防止出現嚴重的采掘失衡;科學組織煤礦生產,根據市場需求,有序釋放產能,嚴禁超能力生產。在煤炭市場出現嚴重供大于求的形勢下,實施階段性減量化生產,維護市場供需平衡。在煤礦生產制度安排上,推行產銷協同戰略,按合同組織生產和銷售,按用戶的社會誠信度與合同兌現率分類管理,優先保障優質客戶煤炭供應。
二是鞏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推動中長期合同制度落實。煤炭企業要繼續主動與用戶銜接,盡快完成與部分電力企業的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工作,按照國家有關部門要求,堅定不移地執行煤炭中長期合同制度和“基準價+浮動價”的市場化定價機制,充分發揮煤炭中長期合同“壓艙石”作用,鞏固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
三是維護煤炭市場價格穩定,促進上下游產業平穩運行。大型煤炭企業要充分發揮平穩市場的帶頭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把價格穩定在綠色區間,防止煤炭價格大起大落。要規范煤炭價格指數使用,堅持使用系統完善、運行良好、有代表性的中國煤炭價格指數、環渤海價格指數等綜合價格指數和區域性價格指數指導現貨定價,促進煤炭市場定價科學性和合理性。
四是降低煤炭稅費負擔,提高企業發展能力。建議綜合研究煤炭產品的稅費水平,將煤炭產品綜合稅費負擔將至合理水平。
五是發揮協調機制作用,加強行業自律。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宏觀調控和行業協會、相關機構和大型企業等的協同作用,健全完善相關協調機制,引導煤炭上下游行業企業,維護煤炭產業鏈健康有序發展,積極主動做好產需銜接,促進煤炭市場平穩運行。加強行業自律,抵制低價傾銷和惡性競爭,避免互相擠占市場,推動中長期合同制度和市場化定價機制落實到實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