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風機廠家面臨前所未有之挑戰。
上游原材料價格不斷攀升,鋼材、銅材,稀土、葉片材料環氧樹脂、巴沙木等價格均出現大幅度上漲,鋼材從年初的4000元/噸上漲到7200元/噸,葉片材料環氧樹脂由價格從20000元上漲到35000元…
風機價格一降再降,從4000元/kW腰斬至2200元/kW左右,已降至接近風電機組成本價格。一頭漲價、一頭降價,風機廠家在夾縫中備受重壓,幾度虧損。
如何在當前的困境中實現降本突圍,已成為關于企業能否在行業長久立足的巨大挑戰。
1、風機大型化、國產化是必由之路
截止目前,國內已投運陸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最大已達6.25MW,海上10MW風電機組也已并網運行,國外12MW海上風電機組試運行情況良好,且已開始研發15MW機組,挪威一家開發商已有安裝單機20MW海上風機的計劃。
無疑,大風機已成為行業發展必然趨勢,同樣也是國內風電產業降本的重要手段。中國海裝總經理助理、研究院院長張凱表示,“十四五”期間,國內風電產業開發重心回歸“三北”,以大基地、大規模開發為主,陸上大風機可以更好利用 “三北”優異的風能資源,獲取更高的發電收益,在平價時代下,大風機更具競爭力。
陸上大風機始于2019年的國家電投烏蘭察布600萬千瓦風電大基地項目招標,國內國外共有15余家風機廠家參與投標,共有33個投標機型,其中風機單機最小容量3.4MW,最大容量為5.17MW,最終確定以中國海裝等國內5家風電廠家中標,中標機型平均單機容量達4.2MW。
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年度吊裝平均單機不到2MW;2018年,年度吊裝平均單機為2MW-2.3MW;2019年,年度吊裝平均單機容量僅為2.5MW-2.8WM;2020年,單機容量將達到3MW以上。
張凱認為,到“十四五”末,隨著風電產業發展和關鍵技術的突破,我國陸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可能做到10MW,海上風電單機容量將做到15MW。
中國海裝現擁有5MW、6.XMW 等成熟平臺,并又推出了8MW、10MW風電機型,H210-10MW海上風電機組配套葉片已經成功下線,已送至陽江實驗基地進行測試,機組預計今年6月份左右下線,張凱介紹到。
國產化方面,風電產業發展三十余年,在風機設備國產化道路上已經取得了輝煌成績,當前,國內陸上風電機組已經可以實現100%國產化,這也是陸上風電機組成本可以下降如此之快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在海上風電機組大型化過程中,一些關鍵零部件仍受制于國外,比如說大功率軸承,現在基本是從國外進口,價格昂貴且產量有限,非常被動。
張凱指出,下一階段,企業需重點突破風機核心部件的國產化,讓風機大型化、國產化不在卡脖子,國家層面也非常重視,2019年,國家科技去對于軸承類的支持項目就有數十項。目前,中國海裝與華能集團、華電集團積極合作,在福建、江蘇等促進海域100%國產化大機組海上風電項目落地,推動行業海上大風機國產化進程。
2、著眼重大風電技術創新
挑戰遠不止于此平價,國家發改委文件《關于2021年新能源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對2021年各省(區、市)新建光伏發電、風電項目指導價做的明確規定。
其中,新疆、寧夏、內蒙古等風電均低于0.3元/度,且各?。▍^、市)風電指導電價均低于燃煤基準價,這意味著,“十四五”期間風電產業將出現更低的上網電價,降本壓力更加艱巨。
張凱表示,“十四五”期間是國內風電產業降本的關鍵階段,整機商作為產業鏈的中間力量,在協同全產業鏈團結一致,通力降本的同時,還需在重大風電技術創新取得進一步突破。
風電產業發展迅速,技術迭代非??欤蠖喽紝儆诘湫偷摹拔撔隆?。張凱表示,風電廠家針對某一類風資源,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優化改進,增加葉片長度、塔筒高度,推出一款更適用的風電機型,不能否認類似優化創新帶來的效益,但“十四五”期間,風電產業更需要一些顛覆性的創新技術來推動風電產業快速發展。
比如微風發電機組,利用很小的風,發更多的電,再比如雙風輪技術,一臺風機兩個風輪、混塔技術等等,國家科技部正在持續推動一些新的技術,新的理念,旨在驅動行業取得一些重大的技術創新,雖說這些創新的結果暫時無法確定,但這種新技術、新理念一定是推動行業降本增效的核心手段。
張凱認為,“十四五”期間,風電技術創新形式不僅只局限于發電側,在原材料、傳動鏈、軸承方向等方面都將有所突破,隨著風電葉片越做越長,碳纖維優勢更明顯,但其價格昂貴,在碳纖維等原材料上的創新非常重要。
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將是“十四五”期間的重點創新方向,隨著海上風電技術的發展,深遠海已成為新的市場藍海。
張凱介紹到,中國海裝申報的“海上浮式風電裝備研制”項目獲得工信部立項,這是風電領域國家撥款規模最大的科研項目。目前,已經在示范工程、浮體設計、一體化仿真等方面取得突破。
項目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廣東徐聞地區作為漂浮式樣機示范點,該海域水深65米,是典型的半深水海域,目前漂浮式風機正在制造當中,預計今年下半年示范。
3、加快風電智能化、數字化轉型
風電是多學科的融合技術,隨著“十四五”大規模風電項目并網,對風電機組的智能化、數字化要求會越來越高,整機商需從風資源、機組、風場等多方面進行數據融合,全面提升風電全生命周期綜合實力。
張凱表示,“智能化、數字化是風電降本增效最本質的手段,我國風電數字化屬于剛剛起步階段,在設計、制造、運維管理等方面應用不足,但已取得相應成績?!?/p>
智能制造方面,數字化技術已經展現出巨大潛力。拿擰螺栓工序來說,以往需要多名熟練工使用液壓扳手同時操作,耗時2小時以上。如今,通過“偏航軸承擰螺栓智能系統”的機器人,同樣的工作量只需要40分鐘,且完成的質量更高?激光自動識別、系統智能校準位置、機械臂控制力度,而整個過程都被記錄下來形成大數據,為以后的智能化生產提供參考。
智能運維上,中國海裝LiGa 智慧運維平臺具備大數據平臺、智能排程系統和調度管理系統,結合風電場所有運行數據,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及智慧運維對風電場進行智慧化運營維護。
該平臺現已完成上千臺風電機組的數據接入,完成風電機組所有大部件智能故障診斷與預測模型的開發應用與實時反饋。中國海裝還在平臺上逐步優化機組二級、三級零部件的模型,以實現風電機組的主動性及預防性維護。
據測算,利用LiGa平臺,結合現場運維人員操作,單臺機組的年利用小時數可提高50小時,關鍵零部件計劃外維護次數減少70%以上,風電整機平均使用壽命預測值至少提高2年。
張凱認為,“十四五”期間,企業應加快數字化進程,做好數字化轉型的準備。隨著風電智能化、數字化技術成熟,風電成本會進步一下降。
風電長跑賽道上充滿泥濘,中國海裝強持續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加強產業鏈協同創新合作,保持企業創新活力,推動風機大型化、國產化、數值化技術進步,在風電賽道上披荊斬棘,引領前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