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以競價交易方式,向市場投放國儲原油。
9月24日,根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布的《關于開展2021年第一批國家儲備原油競價交易的公告》(下稱《公告》)顯示,國家石油儲備中心在國家儲備石油交易系統進行2021年第一批國家儲備原油競價交易。
這是自2006年國內建成第一個石油儲備基地以來,首次以競價交易方式向市場投放國儲原油。
據《中國能源報》9月25日報道,首批國家儲備原油競價銷售已完成,最終購買企業為中石油大連石化和恒力石化(600346.SH)。
根據《公告》顯示,此次競價交易的品種為保稅原油,第一批銷售總量約為100萬噸。
此次交易原油主要來源于中東,儲存地點為遼寧大連,入庫時間集中在2020年4月、5月和8月。
《公告》稱,儲備原油的交易模式采取關外保稅狀態公開競價方式銷售(競買交易),通過交易系統完成競價和確定購買企業,最小加價幅度為0.5美元/桶。本批次交易不收交易手續費。
儲備原油競標企業的交易資格要求,包括:企業需要符合國家煉油產業政策且擁有足夠進口允許量余量;企業購買的原油主要用于化工化纖等原料生產,自用不轉售,并接受相關部門的監督檢查等。
國家戰略石油儲備,是應對短期石油供應沖擊(大規模減少或中斷)的有效途徑之一,其服務于國家能源安全,以保障原油的不斷供給為目的。
9月9日,國家糧食與物資儲備局發布消息稱,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首次以輪換方式分期分批組織投放國家儲備原油。本次投放主要面向國內煉化一體化企業,用于緩解生產型企業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壓力。
國家糧食與物資儲備局表示,實施國家石油儲備常態化輪換,是發揮儲備市場調節作用的重要途徑。通過公開競價銷售向市場投放國家儲備原油,將更好地穩定國內市場供需,有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峰則對界面新聞表示,此次投放儲備原油100萬噸,對原油市場不會產生太大影響,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應急操練。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原油加工量超過6.7億噸,原油進口量超過5.4億噸。
此前,國家進行了儲備煤炭、銅、鋅等大宗商品的多次投放。
郭焦峰認為,國家投放煤炭、銅等,主要是為了平抑高昂的市場價格。此次國家儲備原油投放之際,國際原油價格處于每桶70美元區間,屬于正常價格區間,且投放量少,不足以對市場產生影響,所以主要目的還是應急演練。
郭焦峰對界面新聞稱,此前國家儲備原油很少進行輪換演習。
“國家石油儲備管理體制機制復雜,理順需要較長時間。目前儲備已經有了相當規模,儲備體制逐漸理順,所以具備了應急操練的條件。”他指出。
此外,目前國際油價呈波動走勢,此時投放原油騰出庫容,有利于后期原油價格低位時進口儲備。
有不愿具名的石油公司工作人員對界面新聞表示,本次投放的原油入庫時間集中在去年4、5月,正是國際原油價格比較低的時候,此時進行競價銷售,有利于緩解儲備成本。
該石油公司工作人員表示,以前國家儲備原油快到期時,會直接交給國有大型石油公司使用;之后,石油公司需要按照等同數量和質量補齊。期間不涉及買賣。
該人士認為,此次競價銷售是一次很好地試水,一方面可以熟悉國家儲備原油投放流程,積累相關經驗;另一方面,競價銷售形式也利好企業和市場。
加強完善戰略物資儲備,將成為政府工作常態。
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包括《關于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加強戰略和應急物資儲備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見》等文件。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主持上述會議時強調,國家儲備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物質基礎,要從體制機制層面加強戰略和應急物資儲備安全管理,強化戰略保障、宏觀調控和應對急需功能,增強防范抵御重大風險能力。
會議強調,要完善戰略儲備市場調節機制,增強大宗商品儲備和調節能力,更好發揮戰略儲備的穩定市場功能。
2003年,中國開始籌建石油儲備基地。初步規劃用15年時間分三期完成油庫等硬件設施建設。
2017年12月3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至2017年年中,中國已建成舟山、舟山擴建、鎮海、大連、黃島、獨山子、蘭州、天津及黃島國家石油儲備洞庫共九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利用上述儲備庫及部分社會企業庫容,儲備原油3773萬噸。
此后,國家統計局一直未更新這一數據。
去年受到疫情沖擊,國際油價處于歷史低位,中國抓緊機遇進口了大量的原油,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根據金聯創計算,2020年,中國的理論儲備量為6290萬噸,石油戰略儲備期折合凈增長了31天。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8月,國內進口原油約3.46億噸,同比下降5.7%;加工原油5835萬噸,同比下降2.2%,降幅比上月擴大1.3個百分點。(界面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