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遭遇反壟斷調查的消息公布兩周后,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下稱中國玻璃協會)終于正式對外發聲。
2月5日,中國玻璃協會官網發布聲明稱,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該協會“涉嫌組織部分玻璃企業達成壟斷協議行為”進行反壟斷調查。1月22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對外發布了這一消息。
中國玻璃協會的聲明稱,積極配合調查并主動對照《反壟斷法》進行自查。通過對照檢查,認識到工作過程中的一些做法未能嚴格按照《反壟斷法》的要求。
該協會表示,將立即停止、并在今后不再參與和組織會員企業開展任何違反《反壟斷法》的價格協調、減產、限產等活動。
其中包括撤回任何有關限產、減產、提前冷修、保窯的倡議,并請各會員企業根據市場情況自主開展生產經營。同時,協會倡議成立的平板玻璃區域協調自律組織和加工玻璃區域自律組織,將不再開展任何工作。
中國玻璃協會成立于1986年,是由玻璃生產、流通、配套和應用類企業,以及科研、設計院校等單位自愿組成,經國家政府相關機構批準并注冊登記,具有社團法人資格的非盈利性社會團體。
根據中國玻璃協會官網消息,早在2010年舉辦的平板玻璃行業生產經營形勢座談會上,該協會就開始探討區域性“市場協調”與“價格自律”的可能性。
在2011年召開的行業形勢座談會上,中國玻璃協會向全國重點平板玻璃生產企業建議,在建的玻璃生產線可推遲點火時間,擬建產線可暫緩建設,以緩解平板玻璃產能的過快增長。
根據該協會官網記載,在2012年舉行的華北地區玻璃企業市場研討會上,與會九家玻璃企業代表一致認為,要繼續做好限產、減產措施,共同維護好市場秩序。
2014年,由中國玻璃協會召開的華東等地區平板玻璃行業形勢座談會上,限產、減產和推遲點火等措施,作為應對產能過剩的首要措施被提出。
成立區域協調自律組織的倡議,則在2016年由中國玻璃協會提出。該協會發布的《加強平板玻璃區域市場治理與協調的若干意見(討論稿)》中提及,平板玻璃產能嚴重過剩、價格下降效益下滑,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迫切需要建立和加強行業區域協調與治理機制。
根據這份討論稿,行業自律和區域協調由中國玻璃協會總負責,各區域委托主要生產企業負責人和地方協會共同組織協調。通過定期溝通,在行業信息交流、產能控制、穩定價格和品種調配等方面進行協調,以共同維護區域價格平穩、促進企業效益和行業效益的回升。
討論稿還規定,各玻璃企業應按照區域統一協調積極開展限產、延遲點火、提前冷修等控制產能釋放行動。
中國玻璃協會在2019年發布的新聞稿中披露,玻璃行業已在近幾年建立起了全國和區域性的行業自律組織。以遏制新增產能、限制產量、延時點火、制止無序競爭為內容所開展的自律協調,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根據協會網站記載,中國玻璃協會在全國建立了七大平板玻璃區域市場,并均有相應的自律協調的負責人。
去年9月,中國玻璃協會在加工玻璃行業也設立了五大區域的協調負責人會議。玻璃加工企業以原片玻璃為原料,采用不同工藝制成各類玻璃產品,供應至終端客戶。一個月后,首屆中國加工玻璃行業自律自治協調會召開,以尋求應對行業利潤大幅下降、成本傳導困難和競爭無序等問題。
在中國玻璃協會針對反壟斷調查的最新聲明發布后,這一新成立的行業區域自律組織也將終止運營。預計隨之到來的,將是中國玻璃行業的一場新變局。
新冠疫情影響下,去年國內玻璃價格呈現“V”型走勢,價格在年中創下十年來新高,引起業內外廣泛關注。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受到疫情沖擊,浮法玻璃價格由1月上旬的每噸1770元快速下滑至4月末的1340元。但自4月末起,玻璃價格連續出現上漲。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稱,截至12月下旬,現貨市場浮法玻璃價格為每噸2327.3元,較年內低點上漲約七成。(界面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