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問題是基礎設施建設必須面對也必須妥善解決的問題,是制約我國水電開發建設的重要因素。廣大發展中國家建設基礎設施時,也面臨了難以解決的征地移民問題。我認為中國在水電移民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當中解決征地移民問題提供支持。”4月22日,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龔和平在杭州舉辦的《中國水電移民實踐經驗》成果發布會上如是表示。
水能資源作為清潔能源,在開發利用的同時,不可避免地造成大規模移民搬遷,淹沒影響對當地造成較大沖擊,且影響程度較深。截至2018年底,中國已經建成水庫大壩9.8萬余座。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中國系統性地加強了水電移民安置規劃和實施管理。這種系統性的全行業移民安置做法與一些國家效率低下、臨時性應對的做法形成了鮮明對比,甚至與中國自身的其他行業相比也存在顯著優勢。
為全面、系統總結中國水電移民經驗,2018年7月,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與世界銀行商定,聯合有關團隊共同開展課題《中國水電移民經驗研究》。龔和平表示,“水電總院團隊在深入剖析長江三峽、向家壩、金安橋等14座水電項目案例基礎上,先后開展了國內項目回訪調研、國際項目對標交流,擴大研究視野,聚焦研究重點,經數輪研究團隊集中辦公、世行研究團隊咨詢、行業專家評審驗收后編撰形成本書”。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祖煜在為《中國水電移民管理經驗》一書的序言中指出,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水電資源開發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也產生了大規模移民。為了妥善安置好移民,使移民生活達到或者超過原有水平,真正達到“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水電移民工作者開戰了大量艱苦卓絕、卓有成效的工作,通過多年來的探索和完善,逐步建立了“前期補償、補助與后期扶持相結合”具有中國特色的移民安置政策和規章體系,為我國水電移民安置規劃的實施推進做出了重要貢獻。工程移民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書中包含了大量中國移民數據資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世界銀行高級社會發展專家姚松嶺認為,中國水電行業移民管理具備強力推進水電優先戰略、強大的移民工作技術實力、采用開發性移民模式、致力于提高移民收益等特征。“中國水電經驗表明,即便在最困難、最復雜的環境下,也有可能以最能提升項目效率和移民安置結果的方式來規劃和實施移民安置。中國經驗提供了潛在有價值的方法,其他國家(行業)可以借助這些方法改善移民安置績效”。
據介紹,編寫團隊全面梳理了中國水電移民政策體系、技術標準體系以及移民行業演變歷程。研究成果首次全面總結中國水電移民70年工作實踐,結合改革開放以來引進消化吸收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有關非自愿移民政策,總結提出目前“以人為本”的中國水電移民安置理念、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成熟的技術管控措施、健全的管理體制機制等特點;提煉出中國水電移民成功經驗,提出的中國水電移民可持續發展的移民安置理念、政策法規體系、移民技術標準體系等,可供其他發展中國家、機構和其他行業借鑒。
“未來,我們還將進一步完善利益共享機制、實現移民安置方式的多樣化、加強移民專業信息平臺建設與信息運用、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龔和平說。
記者了解到,《中國水電移民實踐經驗》由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和世界銀行聯合牽頭研究和編制,是世界銀行第一次針對中國水電移民行業全面研究。專著的中方參與者包括龔和平等32名學者、7家規劃設計研究院、2家水電企業;世界銀行方面包括總部及駐華代表處的專家,在完成典型調查、總結的基礎上,形成綜合研究報告和綜述報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