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市場關注的“甲烷國家行動計劃”有了最新進展。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陸新明25日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期間,中國將采取進一步的措施,結合相關規劃和政策的制定和落實,推動開展中國控制甲烷排放行動。
五大計劃加強甲烷減排
甲烷是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溫室氣體,其短期溫室效應影響更加顯著。
11月10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格拉斯哥大會期間發布的《中美關于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提到,兩國將加強甲烷減排領域的合作。中方計劃在其近期通報的國家自主貢獻之外,制定一份全面、有力度的甲烷國家行動計劃,爭取在21世紀20年代取得控制和減少甲烷排放的顯著效果。
如何開展?陸新明介紹了五個方面的計劃。比如,開展甲烷排放控制研究。對中國甲烷排放控制現狀進行充分調研,在煤炭開采、農業、城市固體廢棄物、污水處理、石油天然氣等領域,研究制定有效的甲烷減排措施,促進甲烷回收利用和減排技術的發展。
同時,推動出臺中國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建立煤炭、油氣、廢棄物處理等領域甲烷減排的政策、技術和標準體系,適時修訂煤層氣,也就是煤礦瓦斯排放標準,強化標準的實施,同時加強石油天然氣開采,廢棄物等領域甲烷排放控制和回收利用,修訂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機制管理辦法和相關方法學,支持具備條件的甲烷減排項目參與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利用市場機制,鼓勵企業開展甲烷減排。
此外,還有加強重點領域甲烷排放的監測、核算、報告和核查體系建設,鼓勵先行先試,加強國際合作等。
能源行業成優先關注領域
從具體減排領域來看,我國甲烷排放大的領域包括農業和能源以及垃圾填埋等。其中,能源行業里甲烷排放最多是煤炭生產過程,油氣生產和運輸相對較少。
根據最新的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數據,中國煤炭開采導致的甲烷排放占中國人為甲烷排放總量的38%,約為2100萬噸。煤炭領域的甲烷排放主要是煤層氣(煤礦瓦斯)的排放。
“由于行業特點,農業領域甲烷減排治理較為困難,能源行業成了甲烷減排的優先關注領域。”北京燃氣集團研究院副院長白俊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我國能源使用以煤炭為主,煤炭生產過程中的瓦斯排放是關注重點,天然氣生產和運輸過程也需要加強管控,減少排放和泄漏。但他預計,甲烷減排工作不會對我國能源結構產生直接影響。
以沼氣為主的甲烷減排有望迎來突破。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凱軍表示,沼氣行業是一個萬億元的大產業,需要強有力的工業體系來支撐沼氣行業的發展。預計2030年和2060年可獲得沼氣生產潛力分別為1690億立方米和3710億立方米,相當于2020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68%,是天然氣進口量的1.5倍以上,發電可形成7420億千瓦時的發電量,相當于全國2020年用電量的10%。
部分企業已在積極行動
國內對甲烷減排的重視程度逐步增強。在“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加大甲烷等其他溫室氣體控制力度后,7家油氣行業企業在今年5月率先發起成立了中國油氣企業甲烷控排聯盟,目標是希望提升行業的甲烷排放管控水平。
隨后,包括香港中華煤氣在內的10家中國城市燃氣企業在今年10月共同簽署了《中國城市燃氣企業甲烷控排倡議書》,以推動中國城市燃氣企業將甲烷控排納入企業實現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愿景的發展規劃。
部分公司也率先提出了減排目標。中國石化今年3月宣布將以凈零排放為終極目標,提出到2025年甲烷排放強度降低50%。包括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等企業在內的甲烷控排聯盟提出,聯盟成員要力爭2025年天然氣生產過程甲烷平均排放強度降到0.25%以下,加強甲烷排放監測、報告與核查(MRV)技術體系建設。
陸新明在昨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加強重點領域甲烷排放的監測、核算、報告和核查體系建設。推動重點設施甲烷排放數據收集和分析,開展重點區域、重點企業甲烷減排成效評估跟蹤,完善應對氣候變化統計報告制度中甲烷相關數據的報告制度,不斷提升甲烷排放的數據質量。(上海證券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