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道路上,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2月10日發布《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要求加強新型電力系統頂層設計,對基礎理論、相關標準等加強研究和制定。
具體而言,要推動電力來源清潔化和終端能源消費電氣化,適應新能源電力發展需要制定新型電力系統發展戰略和總體規劃,鼓勵各類企業等主體積極參與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加強新型電力系統基礎理論研究,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研究制定新型電力系統相關標準。推動互聯網、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與電力系統融合發展,推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構建智慧能源體系。
去年10月發布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已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構建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也就是說,推動清潔電力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是這一系統的重要目標。
如何推動清潔電力優化配置?此次發布的《意見》具體要求,統籌布局以送出可再生能源電力為主的大型電力基地,在省級電網及以上范圍優化配置調節性資源。完善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間協議與電力市場相結合的可再生能源電力輸送和消納協同機制,加強省際、區域間電網互聯互通,進一步完善跨省跨區電價形成機制,促進可再生能源在更大范圍消納。
針對省間電力交易,華北電力大學教授袁家海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缺電時不愿意外送、富裕時不愿意接納外來電,是省間電力交易壁壘的主要表征,還有地方政府非市場化干預的問題。打破省間壁壘非一朝一夕之功,市場規則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逐步打破省間壁壘。
袁家海認為,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作用,構建競爭有序的電力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能源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提升市場效率與效益。
如何建立和完善市場規則?《意見》要求建立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加快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推動重點區域電力現貨市場試點運行,完善電力中長期、現貨和輔助服務交易有機銜接機制,探索容量市場交易機制,深化輸配電等重點領域改革,通過市場化方式促進電力綠色低碳發展。此外,完善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優先利用的電力交易機制,開展綠色電力交易試點,鼓勵新能源發電主體與電力用戶或售電公司等簽訂長期購售電協議。
去年11月印發的《省間電力現貨交易規則(試行)》讓我國跨省跨區電力市場建設邁入了實質化建設與運行的階段。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的《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了電力市場體系建設的架構、目標和重點任務,也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進程中的一次重大改革舉措。
“為適應新型電力系統,電力市場建設需要持續創新,滿足新興市場主體的交易和互動需求,促進集中式和分布式新能源充分消納,激勵低碳負碳等技術創新、激勵商業模式創新。”在國家發改委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文章中,國網能源研究院馬莉作出這樣的解讀。
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是新型電力系統的一大挑戰。為此,《意見》提出,要完善適應可再生能源局域深度利用和廣域輸送的電網體系。整體優化輸電網絡和電力系統運行,提升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輸送和消納能力。通過電源配置和運行優化調整盡可能增加存量輸電通道輸送可再生能源電量,明確最低比重指標并進行考核。此外,大力推進高比例容納分布式新能源電力的智能配電網建設,鼓勵建設源網荷儲一體化、多能互補的智慧能源系統和微電網。
與新型電力系統相關的投資建設正在加速。2022年,國家電網計劃發展總投入5795億元,其中電網投資5012億元,年度電網投資計劃首次突破5000億元。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我國電網投資總額接近3萬億元,高于“十三五”“十二五”期間2.57萬億元和2萬億元的全國電網投資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