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碳”工作推進,發展綠氫是未來重要趨勢之一
氫能是氫在物理與化學變化過程中釋放的能量,可用于發電,也可作為車輛和飛行器用燃料、家用燃料等。作為能源,氫具有以下特點:單位熱值高,氫氣的低位熱值為120兆焦/千克,是同質量天然氣、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熱值的2.6~4倍;儲量豐富,氫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態貯存于水中,地球上豐富的水資源中蘊含著大量可供開發的氫能;清潔環保,氫本身無味、無毒,氫燃燒或發電后的產物是水,能夠實現零排放。
根據生產來源,氫能可分為灰氫、藍氫、綠氫。灰氫是通過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氣、煤炭等)燃燒產生的氫氣,在生產過程中會有二氧化碳排放。藍氫是在灰氫的基礎上,將二氧化碳捕獲、利用和封存,實現低排放生產。綠氫指的是主要通過使用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發電制氫,實現零排放。目前,全球制氫手段仍主要是化石能源制氫。我國能源結構為“富煤少氣”,制氫的主要方式是煤制氫和工業副產氫。
雖然化石能源制氫成本較低,但隨著“雙碳”工作的推進,發展綠氫是未來制氫的主要趨勢。發展綠氫能夠推動我國能源結構轉型,保障能源安全。當前,我國能源結構仍以化石能源為主,碳減排任務艱巨,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較高,需要探尋新的能源來保障能源安全。綠氫作為清潔能源載體,將在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中發揮作用。綠氫可以幫助交通、工業等難以減排的領域深度脫碳。例如,氫燃料電池可用于長途運輸車輛和重載貨車,氫也可以作為原料代替化石燃料,大幅降低鋼鐵、化工和水泥等高碳排放行業的碳排放,是工業領域實現減碳的重要手段。利用新能源制氫可以提升新能源消納水平,促進新能源大規模發展,同時氫儲能可實現電力電量長周期跨季節調節,滿足電力系統多時間尺度調節需求,支撐電力系統安全可靠運行。
氫能將在制、用等環節和電力系統產生更多耦合關系
隨著能源革命推進,氫能技術和產業近年來快速發展。截至2021年年底,已有近20個國家制定了氫能戰略,其中大部分以綠氫為主要發展方向;同時加快電解槽的部署,推動氫能在交通運輸、建筑與工業供熱、新型工業原料和發電等領域的應用。根據國際能源署預測,在凈零排放愿景下,到2030年、2050年,全球電解槽裝機容量將從現在的30萬千瓦分別增長至8.5億千瓦、36億千瓦,現有工業用氫占比將由現在的99%分別降至71%、17%,交通運輸、建筑與工業供熱、新型工業原料和發電領域的用氫需求將由現在的不到1%分別上升到29%、83%。
我國已出臺多項促進氫能技術發展及產業創新的政策,并將氫能納入能源范疇,作為前沿科技和新興產業進行謀劃布局,同時采用以獎代補形式開展氫燃料電池車應用示范城市建設。當前,我國氫能產業鏈初步實現商業化,區域產業集群效應初步顯現,為氫能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截至2021年年底,已有29個省份出臺了涉及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據中國氫能聯盟預測,到2030年、2060年,我國氫氣需求量將分別達3715萬噸、13000萬噸,在終端能源中占比分別為5%、20%左右,電解水制氫占制氫總量的比例分別為10%、70%。
氫能作為連接氣、電、熱等不同能源形式的橋梁,未來將在制、用等環節與電力系統產生更多的耦合關系。
氫能是促進新能源消納的重要手段。未來,大規模新能源將快速發展,利用新能源制氫可提升新能源消納水平。
氫能是實現電能跨季節長周期大規模存儲的重要途徑。氫儲能具有儲能容量大、儲存時間長、清潔無污染等優點,能夠在電化學儲能不適用的場景中發揮優勢。在大容量長周期調節的場景中,氫儲能與電化學儲能相比在經濟性上更具有競爭力。
氫能是新型電力系統靈活調節的重要手段。先進的電解水制氫裝備具有較寬的功率波動適應性,可實現輸入功率秒級、毫秒級響應,為電網提供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提高電力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靈活性。
氫能是拓展電能利用、促進能源互聯互通的重要路徑。氫能作為靈活高效的二次能源,在能源消費側可以利用電解槽和燃料電池,通過電氫轉換實現電力、供熱、燃料等多種能源網絡的互聯互補和協同優化,推動分布式能源發展,提升終端能源利用效率。
電氫耦合應示范先行、逐步推廣、有序發展
新型電力系統對新能源消納、電網靈活調節、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提出了更高要求。氫能未來將應用于其中的源、網、荷各環節。
在電源側,新能源就地制氫、傳統電源與氫能耦合等將促進新能源高效消納利用,平衡新能源發電出力功率波動,提升新能源并網友好性,支撐大規模新能源電力外送。同時,傳統煤電耦合新能源、氫能將提升煤電靈活性和清潔低碳水平,促進煤電綠色可持續發展。
在電網側,在大規模新能源匯集、負荷密集接入、調峰調頻困難等關鍵電網節點合理布局氫儲能電站,可發揮調峰、調頻、調壓、爬坡等作用,提高電力系統安全性、可靠性、靈活性。
在負荷側,氫能熱電聯產、分布式電制氫加氫站等可參與電網輔助服務,同時支撐分布式供能系統建設,發揮電、氣、熱、冷、氫等不同能源系統的耦合互補效應,推動綜合能源服務發展,提升終端能源效率和綜合供能可靠性。
受技術、經濟性等因素的影響,氫能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的應用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是缺少電氫耦合的激勵政策與電氫協同規劃,二是氫能裝備部分器件“卡脖子”問題和核心關鍵技術有待突破,三是綠氫生產成本較高,四是電氫耦合標準體系有待完善。同時,氫在制取、儲運和使用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安全性是氫能推廣應用的重要前提。
當前,氫能在電力系統尚不具備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條件,建議示范先行,隨著技術進步與產業成熟逐步推廣、有序發展。
強化頂層設計,推進電氫協同。建議氫能布局與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相結合,明確氫能在新型電力系統應用發展的路線圖,開展激勵政策設計,進行應用引導和優化補貼。
加強產學研用協同,開展跨行業、跨學科聯合攻關。建議培育電氫耦合聯合科研創新團隊,建設技術創新聯合體,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開展電氫耦合全產業鏈技術成熟度分析,產學研用全方位入手推動電氫耦合產業發展。
建立健全標準體系,引領電氫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議圍繞產業發展需求,積極推進團體、行業標準及國家標準的制定,開展標準驗證,促進工程標準化建設和規范化管理。
打造典型示范工程,推動電氫產業規模化發展。建議圍繞綠氫生產基地,建設國家級風光氫儲試驗檢測基地和示范工程,開展氫能多類技術路線驗證;在大規模新能源匯集等電網節點探索建設氫儲能電站,參與電網靈活性調節;在國家氫燃料電池車示范城市,重點在重卡、物流車輛需求密集區,因地制宜建設分布式電制氫加氫站和充電站融合綜合能源服務站,打造電氫耦合精品示范工程。(來源:國家電網報,作者:閆華光 韓笑 康建東,作者單位:中國電科院戰略中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