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保能源供應,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在實際工作中,保供與減碳是怎樣的關系?又該如何處理好兩者關系?經濟日報記者深入走訪天津多家金融機構和保供企業,針對這一新課題的實踐路徑展開調研。
剛剛過去的幾個月,一提到保障電力和能源供應,不少地方的金融機構和能源電力企業負責人都會直呼“不容易”——既要落實好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滿足企業和綠色金融發展的中長期資金需求,又不能搞短期的“一刀切”式減碳,要全力做好能源電力保供金融服務,保障能源電力供應合理資金需求,難度可想而知。
去年9月份至今,天津沒有出現一次居民拉閘限電、切斷供暖現象,新能源產業發展也呈方興未艾之勢。無論是百姓屋里司空見慣的“亮堂堂”“暖融融”,還是新能源產業的長足發展,這些成果的取得殊為不易,背后凝結著千萬電熱供暖企業職工與監管部門的不懈努力,更離不開商業銀行、保險、財務公司提供的“金融活水”。這些成果是如何實現的?經濟日報記者深入電熱保供一線走訪發現,天津金融機構精準施策,為電熱企業紓難解困,細致落實“雙碳”目標,加大綠色信貸支持力度,在保障用電供暖的同時,有效推動綠色金融發展與企業減碳目標的實現。
全力支持基礎能源紓困
“為確保電熱保供工作順利,我們很多員工連續20天封閉在電廠沒有回過家。”2月中旬,記者見到天津華能楊柳青熱電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崔井利時,他略顯疲態。放在他案頭的《天津市能源電力保障協調小組感謝信》寫道:“貴公司相關負責同志一個多月內反復輾轉于四省六地,積極對接煤源和動力,電廠庫存穩步提升至安全水平,發電機組保持長期安全穩定運行,為天津市電熱保供工作提供了堅實保障。”
“去年9月份以來,國內部分地區電力供應出現緊張,煤炭價格跳漲,發電供暖企業資金缺口增大。短短幾個月,公司燃料采購資金增加數億元,電力生產面臨嚴峻挑戰。”崔井利介紹,公司總裝機容量為120萬千瓦,供熱面積達3700萬平方米,約占天津市區內熱電聯產總供熱面積的三分之一。這樣一家大型電熱企業,一旦缺乏資金,別說燃煤采購,連日常運轉都會出問題。
面對嚴峻的保供形勢,怎么辦?如果仍把煤電企業“一刀切”劃定為傳統高污染、高耗能企業,不給予足夠信貸支持,企業的現金流可能斷裂,進而影響供電供暖的大局。
在崔井利看來,煤電作為基礎能源,關鍵時刻的能源保障作用非常重要。避免“一刀切”,需要監管部門自上而下引導,更需要金融機構轉變傳統信貸思路。去年10月初,天津銀保監局聯合天津市金融工作局發文,要求轄區內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主動做好續貸服務,全力做好能源電力保供金融服務。
“去年國慶期間,我就收到天津華能楊柳青熱電有限責任公司財務總監李粵的信息,要立刻簽訂貸款合同。事不宜遲,我們顧不得假期休息,加班加點完善合同,10月份就與企業簽訂3年期的2億元貸款合同,今年第一季度又追加授信4億元,解了該公司的燃眉之急。”工商銀行天津分行河北支行行長運東東說。
按理說,這6億元資金應該是短期貸款。“考慮到規避企業短期債務集中到期壓力,特事特辦,均采用了中長期貸款形式。這是金融機構綜合電熱企業發展實際給予的可貴支持。”李粵說。
據天津銀保監局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去年11月份,天津銀保監局與市金融局、市公用局聯合組織召開發電企業融資對接會,搭建重點發電企業與金融機構面對面交流對接平臺,全力保障發電企業資金需求。天津市政府相關部門還立即組織煤電行業開會,初步落實煤電企業、金融機構、金融監管部門三方責任。
煤價上漲,能替代燒煤供電發熱的方案相對有限,天然氣是少數選項之一,可天然氣也在漲價,燃氣發電保供的企業同樣缺錢。記者2月下旬在天然氣供熱發電企業天津華電南疆熱電有限公司看到,職工一邊拿著燃氣泄漏檢測儀對儀表管道接口逐一檢測,一邊密切觀察燃氣壓力和溫度,以保障天然氣源源不斷輸送到燃機。
剛投產3年的華電南疆承擔著天津濱海新區1200萬平方米、約300萬戶百姓的供熱與上網供電任務。去年9月份以來,受國際市場天然氣價格飆漲影響,該企業供電供熱總成本增加數億元,銷售收入僅為上年同期一半,企業由盈轉虧。
該公司總經理盧志勇告訴記者:“我國天然氣大量依賴進口,生產效益受進口天然氣價格影響較大。更難的是,去年應還的存量長期貸款與短期貸款在下半年陸續到期,多家授信銀行的授信額度此時所剩無幾,企業到了最艱難的時刻。”
煤炭、天然氣均屬于基礎能源,在建設銀行天津西青支行副行長胥建看來,面臨能源電力保供的關鍵節點,這些基礎能源企業必須得到金融支持。
針對華電南疆的資金困難,胥建第一時間帶隊實地走訪企業。基于對未來國內外形勢的判斷,雙方不約而同提出有必要在現有2億元授信支持基礎上,增加授信額度至4億元。
建行天津西青支行客戶經理沈悅表示:“為及早順利完成貸款審批,我們預先與分行各部門及金融局積極溝通,全面詳盡的反饋得到了各級管理部門的支持認可。僅用時一周,華電南疆便取得了新增授信的批復。”
然而,期限問題接踵而至——1年期的短期貸款無法有效緩解華電南疆的困局。經過多次多層級溝通,建行天津西青支行主動為華電南疆爭取到3年期的中長期流動資金貸款,減輕了企業下一年度的生產壓力。
天津銀保監局相關處室負責人表示,截至2021年末,天津市轄內18家金融機構累計啟動快速響應機制110次,優先安排審批投放貸款資金70億元;投向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貸款余額共計1350.04億元。目前,14家重點發電企業穩貸續貸需求均已得到解決。
從長計議扶持新能源
資金流向電熱保供企業,是否等于綠色金融的錢變少了?對新能源行業的金融服務可以延后?
“金融支持減碳與保障能源電力企業資金需求之間并不矛盾。支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也是積極推動天津銀行保險業金融機構發展綠色金融的重要內容。推動實現‘雙碳’目標,要正確看待碳減排、實現平穩過渡。”天津銀保監局相關處室負責人說。
天津龍源電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寶貴是一名老風電人。在他看來,風電領域屬于長周期、技術密集型行業,前期投入資金較多,回籠資金較慢。目前,國內很多地區的風電、太陽能發電并網仍存在較大困難,土地租賃等手續批復也成為難題。因此,發展新能源行業必須謀劃長遠,除了綠色信貸,資本市場的力量也不能忽視。
采訪中,有風電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內新能源行業的發展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不能貪多求快,更不能僅靠綠色信貸資金支持,否則可能導致行業曇花一現。
有風電企業算了這樣一筆賬:建設裝機容量5萬千瓦的風力發電場,投資成本約為4億元。其中,風電主機的成本高達2億元,其余成本還包括土地租賃、吊車租金等。風力發電場的前期固定資產投資額,遠高于普通火力或天然氣發電廠。
隨著行業競爭加劇,以及“綠電”補貼可能出現的變化,風電企業盈利水平下行壓力加大。建行天津大港支行副行長裘瑞說:“做好新能源行業的綠色金融服務,是銀行優化調整信貸結構、謀求信貸轉型的重要環節。其中,要特別注意深入研究行業特點、政策依據、風險控制措施。2017年至2021年,我們對天津龍源風電的6個項目提供了17億元貸款授信,資金成本低于基準利率,正是充分考慮了風電行業回報周期較慢的特點。”
從長計議“澆灌”新能源行業,還需要金融創新。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節能減排,積累了40萬噸的碳排放指標。“過去,我們不知道這些閑置的碳排放權也能拿來質押換取貸款。去年6月份,工商銀行天津分行主動向我們推介碳資產金融服務,經多方協調推動,用時一周為我們設計了碳資產質押融資方案,以碳配額作為增信措施,發放了1000萬元貸款,幫助我們盤活碳資產,助力綠色轉型發展。”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會計師底偃鵬說。
對于這類貸款,工商銀行天津分行大客戶服務中心客戶經理羅興認為,加強綠色金融服務,落實“雙碳”目標,不一定非要緊盯著新能源企業。像大沽化工這類案例,能有效提升碳資產作為質押品的認可度與風險可控性,創新利用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和排放權交易所系統“雙質押登記”的模式可資借鑒。
可喜的是,天津在支持居民電熱保供之余,綠色信貸額并未減少。截至2021年末,在綠色融資統計口徑下,天津市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余額達4620.99億元,比年初增長14.05%。
優化內部激勵約束機制
金融機構是特殊的企業,既要承擔保供的社會責任,也有營利需求。天津能源集團財務公司副總經理張海認為,用全局思維做好減碳與保供這篇大文章,需要金融機構繼續優化內部考核“指揮棒”,不能簡單排斥煤電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在該公司支持天津陳塘熱電有限公司保供期間,有些成熟的做法可資借鑒,以便形成長期工作機制。
“比如,調增企業授信規模,給予企業優惠的貸款利率,降低企業財務費用,實施快速審批、優先放款流程,保證在資料齊全的情況下3個工作日內實現貸款資金發放。”張海說。
此外,還要動態看待傳統煤電企業與新能源企業的性質。中信銀行天津分行公司銀行部總經理助理方斌認為,實際上,這兩類企業的不同項目與業務可以轉化。比如,部分傳統熱電企業也會開發光伏、風力發電項目,引入新能源業務,帶有新能源企業的特征。商業銀行在面對保供與減碳任務時,一方面要明確綠色金融重點支持方向與領域,區分不同業務、項目與具體企業的融資需求;另一方面要積極支持煤電、煤炭等高碳企業綠色轉型發展與技術升級,保障其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更多資金投向能源安全保供與綠色低碳發展領域。
對于新能源領域的金融服務以及傳統熱電行業的金融服務,也應動態看待。中國大地保險天津分公司財產險部負責人楊寧表示,實現“雙碳”目標與電煤行業發展并不矛盾。綠色貸款、綠色保險、綠色基金也可以為傳統行業的新項目、新業務、新通道提供服務。
“保險業在處理好減碳與保供關系時,應持續提升保險服務社會民生的能力,參與生態保護補償,加大綠色保險產品與營銷方案的創新力度,優化資金配置,利用差異化方案及定價,在為企業提供保險保障與服務的同時,激發企業節能降碳的內部驅動力,引導企業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綠色轉型作出努力。”楊寧說。
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面對具體金融服務工作,多家天津銀行保險金融機構均能及時學習國家相關政策要求,在幫助企業推進“雙碳”目標中,支持企業通過技改降低單位能耗、降低單位產品碳排放;并幫助企業開展綠色能源項目,逐步實現企業生產碳中和。
天津銀保監局相關處室負責人認為,要處理好減碳與保供的關系,一方面應向機構定期通報綠色金融情況,明確監管要求,提示機構正確處理轉型期防風險與助轉型的關系;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機構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以及行業發展的階段性與轉型難度等因素,做好綠色金融發展的階段性目標與中長期戰略規劃,避免出現冒進式抽貸、斷貸等情況。(來源:經濟日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