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中核集團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巴基斯坦卡拉奇K2核電項目開工建設。2022年3月,華龍一號全球第四臺機組K3項目首次并網成功,為后續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至此,華龍一號海外2臺機組全部并網發電,這標志著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核電走向世界實現了重大飛躍,是中核集團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倡議走深走實的堅實行動。
堅持創新引領 打牢工程建設基礎
實施“三考慮”設計方案。在設計過程中,全面考慮當地環境、氣候條件以及風俗特色,打造本地化海外華龍一號核電廠;重點考慮設備供應鏈風險大的問題,充分利用國內研發、制造優勢解決“卡脖子”設備的問題;充分考慮工程設計與采購、施工、調試的協同,將設備國產化、降低造價、提高施工的便捷性和安全性貫穿設計之中,為海外華龍一號工程的順利實施奠定技術基礎。
巧妙融入地域特色。K2/K3項目作為我國“一帶一路”的出口核電項目,全廠外觀設計是建筑專業設計的重中之重。設計單位通過仔細調研與對比分析,從形式、材料、色彩、細部“四美”著手,本著堅固、實用、美觀、經濟的原則進行建筑外觀設計,既統一了廠區內的立面,也使建筑更具有科技感、時代感。在公共建筑的設計方面,結合巴基斯坦特有的伊斯蘭建筑風格,加入獨有地域元素。
破解供應鏈“卡脖子”與運輸難題
主動出擊實現設備國產化目標。中國中原對外工程有限公司在開展技術出口的同時,也積極推動核電設備國產化研發工作,帶動國內裝備制造、產業供應鏈整體走出去。K2/K3項目設備國產化比例達到96%,其中關鍵成套設備國產化比例達到100%,妥善解決了設備供應鏈風險大的“卡脖子”問題,打破了國外供貨商的壟斷,提升了國內裝備制造水平,打造了核電設備供應鏈體系,為華龍一號出海奠定了堅實基礎。
打通遠距離海運渠道。K2/K3項目大件設備均需從國內長距離運輸到海外項目現場,上海港到卡拉奇港海運運距長,陸運道橋條件較差,運輸機具設施要求高。中國中原采用海陸聯運方式,積極主動整修巴境內專用運輸道路,克服了周期緊張、整修難度大及安保環境惡劣等諸多不利影響,順利完成了重大件設備的運輸工作,有力保障了K2/K3項目各關鍵工程節點的實現。
自主創新 實現系列技術突破
在K2/K3項目建設過程中,中國中原創新使用堆芯水池模塊化安裝技術、環吊及軌道梁整體吊裝技術、E型架主設備翻轉裝置、主系統設備預引入技術、預應力張拉雙平臺施工技術、外穹頂整體鋼模板技術等系列技術,優化項目建造工期,降低安全和質量風險,提高經濟效益。
以堆芯水池模塊化安裝技術為例。核島中反應堆水池是核電廠的核心部位,水池內壁面及水池底面均用不銹鋼鋼板覆蓋。由于鋼覆面與水池內部放射性物質直接接觸,為了防止核輻射及放射性物質的滲漏,對鋼覆面的要求極高。反應堆筒體及內部鋼覆面的施工方法,目前常用的是后貼法,即先將筒體周圍的鋼筋混凝土澆筑完成,再進行內部鋼覆面人工貼敷。為避免后貼法施工帶來的工期和安全風險,K2/K3項目采用了先貼法模塊化施工技術,即內部鋼覆面與外部鋼筋混凝土筒體同時施工,在堆腔內部設置支架模板支撐鋼覆面,外部直接澆筑混凝土,將鋼覆面與混凝土分次澆筑成為整體。堆腔水池模塊化施工使現場焊改為車間焊,高空作業改為地面作業,保證了工程質量及施工安全性。此外,鋼覆面水池與內部結構墻體同步完成,相比傳統工藝,工期縮短8.5個月,為主設備預引入提供保障。經專家組鑒定,本成果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和推廣應用價值。
牢守安全生命線 打造卓越建設文化
中國中原始終牢記安全是核工業的生命線,實施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安全舉措,為海外華龍一號的安全管理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新道路。
巴基斯坦天氣炎熱,建設工人數量巨大且大多人安全生產意識比較淡薄,管理難度較國內項目直線提升。中國中原因地制宜,結合巴基斯坦人民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等因素,引入國內先進的安全工具,建立起K2/K3項目自身的安全管理體系及文化。
為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員會高層管理人員講授安全文化課程,向其闡明安全管理的實際作用及重大意義,最終取得支持理解;對當地員工進行安全培訓,從習俗與宗教信仰入手,采用視覺化、激勵性的方式進行教育培訓,制作安全教育宣講片推動安全認同。通過一系列努力,巴方工人從抵觸、拒絕,逐漸轉為認可、接受,最后主動要求穿戴勞保用品。
建立安全體驗館,模擬安全事故。K2/K3項目在工程現場打造了我國首個海外核電安全體驗館,模擬工程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事故,讓員工親身體驗感受被電擊、被重物敲打安全帽、突然墜落的感覺,學習操作規范,親身感受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重視班組文化建設。在現場引入“手指口述”班前會,班長運用中文、英文、烏爾都語三語進行交底,明確作業的具體內容和事項,并對安全管理優秀的班組進行表彰。
建立完善場地安防管理系統。中國中原積極推動施工現場門禁系統的安裝,2016年末,現場的門禁崗亭全部使用指靜脈識別及人臉識別系統,為巴基斯坦工人及中方工人的進出場提供極大便利。此外,中國中原還在廠區和生活區設置門禁系統;建立卡拉奇核電人員違章信息查詢平臺;建造標準化廠房和車間;實行通道、物料存放標準化。
卓越安全文化建設。為形成規范統一的華龍安全文化、中核安全文化,中國中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項目參建單位統一思想,統一標識與視覺管理系統,建立現場整體中核形象。其次建立“三語”宣傳標語、安全提示,各承包商完善視覺系統需提前報批,且滿足相關要求。最后是進行安全管理總結,編制《卡拉奇K2/K3項目HSE管理經驗匯編》等文件,其中收錄了自K2/K3項目開建以來所有安全管理的良好實踐和有效做法。此外,項目部還用時一年編制了《HSE管理對錯圖集》,以圖片形式形象直觀地展現現場常見的安全隱患與行為正誤,便于巴方工人學習和接受。
K2/K3項目開工以來,在尊重巴方風俗習慣的前提下,中國中原組織各承包商精誠協作,將先進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創新措施引入現場,項目建設形成的卓越核安全文化成果與安全管理取得的良好業績獲得了巴方的高度認可。
全方位深耕 實現海外華龍一號本地化
卡拉奇核電項目在第二屆“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上獲“能源國際合作最佳實踐”榮譽。
設計本地化。設計本地化是海外華龍一號本地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業主希望全面參與設計、建安、調試、供貨等領域,尤其在設計方面提出了較高的訴求。根據對巴方設計院能力的評估,中方委托部分子項由巴方獨立設計或參與設計。設計本地化包括眾多接口,巴方設計經驗與能力不足導致設計難度巨大,后期需要中方設計方解決。在此過程中,中國中原和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的設計管理團隊的技術能力與設計本地化管理水平都得到提升,為后續海外華龍項目積累了大量經驗。
設備本地化。在K2/K3項目建設過程中,中國中原充分考慮巴基斯坦的工業化水平及以往海外核電建設經驗,緊密結合業主需求,組織開展設備本地化工作,完成了設冷水波動箱、容積控制箱、反應堆冷卻劑疏水箱、濃縮液監測槽等共計71項217臺套設備的本地化制造供貨。
施工本地化。根據華龍一號機組在巴基斯坦項目的建設經驗,施工本地化范圍主要涉及建安施工、勞務和建安材料采購等方面內容。
建安施工本地化。在華龍一號主合同工作范圍劃分階段,中國中原與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員會友好協商,將工業通用性比較強的部分廠房直接劃分至巴方的工作范圍,由巴方負責建造。
勞務本地化。在華龍一號海外項目勞務管理過程中,中國中原采取勞務分包本土化的方式,對于專業技能要求不高的建筑工種實行大范圍勞務本地化,對于部分專業技能較強的工種,通過培訓考核等方式,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勞務本地化,不僅為巴基斯坦工人提供了就業機會,也提升了其專業技能水平。
材料供應本地化。在華龍一號海外項目建造過程中基本實現建筑材料本地化供應,有效推動了當地經濟和產業的快速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