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水、風、光等清潔能源資源蘊藏豐富,發展清潔能源比較優勢突出。近年來,青海著力推動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把能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清潔能源發展,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青海清潔能源發展正闊步向前。
從地理高原到產業高地
4月的青藏高原,柳吐新綠,春意漸濃。位于柴達木盆地德令哈光伏產業園區的中國華電50萬千瓦光伏項目330千伏新能源匯集站施工現場,水泥罐車往來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不遠處,成片的光伏電池板鋪展出一片藍色“海洋”,一眼望不到邊。這里是青海省“十四五”期間啟動建設的沙漠、戈壁、荒漠大型光伏基地的一角。
作為今年青海省內第一個開工的新能源建設項目,這個330千伏新能源匯集站項目,還將配套建設11公里330千伏輸電線路。
現場施工人員告訴記者,這一項目工程將在年底建成,以確保周邊正在建設的新能源電站在年底前并網發電。
“按照今年全國兩會報告強調的‘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要求,今年青海新能源裝機迎來新一輪增長高峰,預計全年并網超2100萬千瓦。”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建設部建設管理處處長尚福瑞說。
為此,青海電網年內計劃開工建設35千伏及以上重點電網工程45項,全面形成東部“日”字形、西部“8”字形750千伏電力輸送網架,以堅強電網支撐新能源大基地大規模并網、高水平消納。
近年來,青海堅持集約發展、多能互補的科技創新發展思路。深度挖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潛力,瑪爾擋、羊曲兩座百萬千瓦級水電站同步開工建設,黃河上游裝機規模最大的拉西瓦水電站機組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李家峽水電站擴機項目開工建設,茨哈峽水電站列為國家重大推進項目;統籌推進外送通道、骨干電網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省級示范樣板建設步伐加快。
青海省能源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青海省電力裝機4468萬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4075萬千瓦,占比達91.2%,新能源裝機2814萬千瓦,占比達62.98%。青海電網成為全國清潔能源、新能源裝機占比最高的省域電網。
在青藏高原形成綠色循環產業鏈
以光伏為主的新能源產業高速發展,帶動光伏產業鏈上下游加快銜接,從硅材料、光伏組件、支架、風電、裝備制造到電力基礎設施智能化運維,青海“清潔能源+”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成為光伏全產業鏈發展的“小高地”。
“清潔能源在青海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很高,用當地的清潔電力來生產新能源產業所需的新材料、裝備制造業和相關配套產業,不僅具有市場優勢和成本優勢,而且還形成了一個綠色循環產業鏈。”西寧阿特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總監劉文濤說。
在西寧市南川工業園區,西寧阿特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單晶拉棒一期生產車間機械轟鳴。將硅料投入單晶硅爐,經過一系列工序后,作為太陽能電池主要原材料的單晶硅片便被生產出來。
今年2月,天合光能青海基地成功下線首根210+N單晶硅棒,標志著這家公司年產20GW單晶硅項目取得重大進展。2022年,總投資超百億元的天合光能青海基地項目在西寧正式開工建設,項目建設分別為年產30萬噸工業硅、15萬噸高純多晶硅、35GW單晶硅、15GW切片、15GW電池、15GW組件等全產業鏈制造業項目。
位于西寧市東川工業園的國家電投集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西寧太陽能分公司,是中國首條量產規模IBC電池及組件的企業。這個公司副總經理宋志成告訴記者,這條生產線采用國內外先進生產設備和引導運輸系統,使得IBC電池及組件生產平均效率突破24%,備受國際市場青睞。
“我們針對海外客戶做IBC產品開發,目前已經接到瑞士、比利時、西班牙、德國等地訂單,基本滿足全年生產能力。”宋志成說,預計企業今年全年出口總額可以達到1.5億元。
“光伏發電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帶來的不僅是產業升級轉型,而且帶來了生態環境改善。”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發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長張振飛說。
張振飛介紹,海南藏族自治州新能源產業基地所在的塔拉灘,原來嚴重退化的半荒漠化土地,在被光伏電池板覆蓋后,光伏子陣區的監測風速降低了50%,土壤水分蒸發量減少30%,植被蓋度恢復到80%。
“綠電”發展推動綠電價值實現
3月24日,青海產業零碳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綠電價值實現國際合作簽約儀式在青海省海東市舉行。此次會議旨在通過建立健全新能源產品碳足跡認證體系機制,為青海零碳產業高起點建設、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與會專家認為,以“低碳化”“無碳化”理念為核心的新一輪能源革命正在全球蓬勃興起。中國實現“雙碳”目標,國家到地方需要協同發力、深化國際合作,共同推進清潔能源發展和利用。
簽約儀式上,國家電投電能(北京)認證中心有限公司與瑞典環境科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書》并共同發布在國際EPD體系注冊的機電設備類產品類別規則和環境產品聲明證書工具;國家電投中國電能成套設備有限公司與青海省零碳產業園簽訂碳認證合作框架協議;國家電投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與青海省能源局、青海零碳產業園、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掛牌成立“國際綠電低碳認證(青海)研究工作室”。
“青海是國家電投最重要的發展區域,我們在青海的資產規模已達1475億元,清潔能源裝機規模超2000萬千瓦。”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徐樹彪表示,未來,國家電投將在青海加速構建“智能電網+風光水儲一體化電源+綠電溯源認證”的高比例綠電供應體系,提供相關低碳認證與適航認證服務,加速在青海落地碳足跡及綠電裝備認證、綠色認證和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評價服務,促進新能源與制造業融合發展。
借助青海省“綠電”優勢推動產業轉型發展,獲得“綠色收益”,青海傳統行業企業正在探索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位于西寧市的青海宜化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是基于青海鹽湖資源優勢引進的一家基礎化工企業。近年來,這家公司改進生產工藝、更新生產設備,交易通過節能降耗得到的碳排放指標,成為企業的一項創新業務。
2020年,青海宜化的碳排放指標缺口尚有5萬噸,當年購買碳匯的支出超過了300萬元。而到了2022年,通過節能降耗技術攻關,碳匯實現盈余2萬余噸,通過交易可增收120多萬元。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塔拉灘曾經是以半荒漠化土地為主的“風沙之地”,而如今這里已經發展成為千萬千瓦級的新能源基地。在青海清潔能源發展的長期歷程中,青海探索實現高比例綠電運營的綠色能源體系;借助光伏發電產業,青海建立“牧光互補”的“板下”經濟;“綠電”發展推動綠電價值實現,產業發展也正在創造綠色收益。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 駱曉飛 解統強
評論